視頻標簽:古代詩歌五首,己亥雜詩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0古代詩歌五首己亥雜詩(其五)寧夏 - 吳忠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0古代詩歌五首己亥雜詩(其五)寧 夏 - 吳忠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七年級下冊
單元節(jié)點
第五單元第20課
設計理念
依據本次“2011版課標”的要求, 在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我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課標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在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適當的點化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感受龔自珍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奉獻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意識,增強國家意識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一半來自城市,一半來自農村,整體上看,語文學科基礎較好。從初一上學期以來,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本班學生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并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濃厚,因此,為本課古詩的學習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內容分析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評清王朝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己亥雜詩》共315首。本文是其中第五首。全詩分前后兩部分,前兩句為第一部分,后兩句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詩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以落花自況,賦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為過渡,
從落花--春泥展開聯(lián)想,把自己變革現實的熱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跡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學
習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運用互相質疑解答的方法,理解詩的含意。 2. 品味語言,體會“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思想感情。 3. 通過理解所補充的資料,感受作者的奉獻精神。
過 程與方 法: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質疑、討論、觀看視頻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龔自珍對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意識,增強國家意識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意識。 學習重點
1.理解詩意。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1.理解補充資料。
2.體會學習本詩的現實意義。
教法設計 學法指導 教法:激趣 啟發(fā) 點撥
學法:搜集資料 朗讀 默讀 品析 探討研究 交流展示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以屈原、張騫、文天祥、鄭成功等人物的愛國英雄事跡,感染學生導入本課。
二、初讀詩文,理解詩意
1、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龔自珍的簡介資料。
2、提示易讀錯的生字讀音。 3、指導朗讀。 4、啟發(fā)學生質疑。
三、了解“一位詩意之人”
1.啟發(fā)學生描繪詩句內容。
2.引導學生理解“離愁”的含義。
3.補充社會背景知識。
4.啟發(fā)學生揣摩官員的心理活動。
四、感受“一顆未泯之心”
1.引導學生理解“落紅”的比喻義。
2.引導學生通過賞析字詞和句式的方式感受作者那顆報國之心。
看屏幕,傾聽。
依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時傳祥。
上黑板給生字注音。 自由朗讀詩歌,個別試讀,全班齊讀。
對課前不理解的字詞提出疑問,班內互相解答。
任選兩句詩句,發(fā)揮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句內容。
從具體字詞中感受離愁的具體內容。
結合歷史所學,說說作者生活的社會背景。
揣摩官員的心理活動。
思考:落紅指什么?為什么可以這樣來比喻?
小組討論交流:
1. 自由賞析句中你喜歡的字。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步了解作者,讀順詩句,理解詩意。 培養(yǎng)學生通過合理想象具體描述詩歌畫面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運用其他學科知識理解文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從煉字、理解句式特點方面賞析詩歌的能力。
短時間內引起學生注意,對有志之士的行為整體總結。 學生在朗讀詩歌過程中能讀準字音,但感情和節(jié)奏把握不太好,這對平時的朗讀訓練提出了進一步練習的要求。
學生對詩句的描繪非常精彩,反饋了平時訓練的成果。 學生在賞析詩句的過程中注意了煉字的重要性,并能多角度進行分析和體會。
教 學 過 程
3.展示梁啟超先生評價龔自珍的名句。 4.引導學生再讀本詩。 五、體會“一片赤誠之情” 1.播放視頻資料《家是玉麥,國是中國》。 2.啟發(fā)學生通過仿寫練習體會有志之士的赤誠愛國情懷。 六、小結全文 師生互動,進一步明確青少年身負重任,深化主題。 七、布置作業(yè)。 1.必做:結合當今祖國的繁榮富強的新面貌,和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擔當,寫一首小詩, 題目:戊戌雜感 2.選做:(1)推薦閱讀《石灰吟》。 (2)推薦閱讀201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故事。
2. 換作“落紅亦是有情物”好不好? 齊讀梁啟超先生對龔自珍的評語。 再讀本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觀看視頻,感受主人公的愛國情懷。
小組合作,交流課前搜集的人物故事,推選一位人物進行仿寫練習。
與教師互動 拓寬學生視野,再次理解龔自珍的報國情懷。 培養(yǎng)學生課前自己搜集查找資料的能力,探究人物優(yōu)秀品質的能力。 通過作業(yè)進一引導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注重對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
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龔自珍并沒有時代的烙印,這種精神是民族的,是世代傳承下來的。
作 業(yè) 3.必做:結合當今祖國的繁榮富強的新面貌,和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擔當,寫一首小詩, 題目:戊戌雜感
4.選做:(1)推薦閱讀《石灰吟》。 (2)推薦閱讀201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故事。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