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記承天寺夜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10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初中部)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10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深圳市羅湖外語學校(初中部)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記承天寺夜游》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八十五字。然而這區區八十五字不僅記錄了“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空明月色,更記錄了蘇軾剎那間涌起的微妙曲折的動人情感:解衣欲睡之時,月色如老友不邀而至,叩響了蘇軾的心扉,那份快樂強烈得難以自抑,于是他率性而為“欣然起行”;在“念無與為樂者”的思量、沉吟和瞬時搜尋后,他“遂”興致勃勃地“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一個“亦”字道出了知己間心有靈犀的至巧至妙的欣喜;二人“相與步于中庭”開啟了那夜悠閑、靜謐、不可多言的月下神游,從而誕生了千古寫月名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以及“沉醉美景”后“恍然大悟”的發現的欣喜與審美快感。
至于文末的兩問一答,既讓我們看到了蘇軾那坦然真誠的自得、自賞與自嘲,更讓我們頓悟:這搖曳多姿的“樂”源自于作者那顆處逆境而不悲憂、化苦難為詩意的“閑人”之心——這“閑”不止是不得簽書公事的“清閑”,亦不止是超然于現實生活的“悠閑”,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與個人得失的“寧靜”“空靈”與“真淳”,是超越了生死的心靈的“大自由”、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所以在落實完本篇課文的字詞后計劃讓學生咬文嚼字,體味“閑”這一詞的含義。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和寫景語句。
2、品味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品味作者文中的“閑”,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閑人”句中蘊含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誦讀法、比較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他曾經問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也曾嘆月: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還曾詠月: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他是誰?
他就是多才多藝的蘇軾、蘇東坡。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他在黃州寫的一篇游記小品《記承天寺夜游》。 二、作者簡介
三、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讀、圈、解”三部落實文中字詞 四、師生共解疑。
學生將未解決的疑問字詞板書在黑板上,同時請能夠解疑的學生上臺解疑,無法解決的問題再由教師講解。 五、全文翻譯
六、提出問題,體味“閑”字:有人說蘇軾當時的寫作心情是輕松、愉悅的,但也有人不贊同這個觀點,請你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閑”這個關鍵詞,分析并體味作者的人格魅力,在引導過程中要重點抓住自得、自嘲、
自賞,同時還應該在不斷地誦讀中感受作者闊達、“大自由”的人生境界。
七.總結結:這就是蘇軾蘇東坡:他率性自然,敢于袒露真性情;他詩意面對逆境、智慧面對得失;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擁有空明自由的心靈;他始終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身在俗世卻能發現別人即便在天堂也無法感到的美 ……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的一生! 八、推薦作者名篇: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軾《東坡志林》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