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學科第六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教學設計
一、課題: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人教2011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學科第六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定風波》是人教2011年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的第一首,本單元側重學習研讀富含哲理性的文章,即在具體細膩的描寫之外,隱含著某種深刻的含義。這類詩詞或文章有時也抒情或敘事,但往往不是為抒情而抒情,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或人生感受!抖L波》是作者蘇軾“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于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三、學情分析: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思維能力較為敏捷,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班級里的學習氛圍好,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有集體榮譽感。語文學習技巧和閱讀技巧掌握較為扎實,初步具備自己研讀文章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感受詞人的形象,知人論世,了解蘇軾生平經歷及思想;了解詩歌寫作背景,探究詞人文風及政治理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朗讀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蘇軾面對仕途坎坷、人生困境
的態度;查閱資料,對比蘇軾多篇詩、詞、文,比較不同時期蘇軾寫作風格的差異。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詞人樂觀曠達坦然的人生態度,從容面對人生風雨的氣度,提
升學生的人生觀。
五、教學重點: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曠達渺遠的意境和作者豁達的胸懷。 六、教學難點:以“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通過對比閱讀,感受作者豪邁氣概及豁達胸襟,領會蘇軾不同的寫作風格。
2
七、教學準備:師生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學生每人配備一臺電腦,電腦安置學習資料包,同時運用互聯網查找資料;教師通過微課、教學視頻、音頻、多媒體、學生投影等多種形式展示教學內容。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他重情重意。在埋葬妻子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棵松樹以寄哀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又為妻子寫下了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的《江城子》以表斷腸懷念。
有這樣一個人,他多才多藝。他在詩、詞、散文等領域都卓有成就,詩與黃庭堅并稱,詞與辛棄疾并稱,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書法繪畫也卓有影響,是書法“宋四家”之一,并開創了湖州畫派。
有這樣一個人,他銳意改革。“以文為詩”,“以才學為詩”,自成一體;他一改詞壇婉約之風,開創了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起到開疆拓土的作用。
思考: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重情重義、多才多藝的人是誰嗎?
對了,就是蘇軾。蘇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有著怎樣的偉大胸襟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定風波》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集中注意 (二)初讀 1. 文學常識回顧。
(出示PPT: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三蘇: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
打開電腦桌面“蘇軾生平資料包”,選取感興趣角度了解蘇軾。 (學生預習介紹):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土,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2.賞析小序。
我們先來讀一讀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
3
交代了時間(三月七日)、地點(沙湖道中)、天氣(雨、晴)、人物(拿著雨具的仆人、蘇軾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寫作緣由(因為途中遇雨引發感慨而寫)。
此詞是“因事感懷”,特點:作者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 3.朗讀。
自由朗讀 (誦讀要求)
(1)讀準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嘯xiào 一蓑suō 煙雨 (2)讀出情感: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 (3)讀出節奏
聽范讀,比較差異,取長補短 【設計意圖】
加強識記,豐富閱讀儲備;教授學生鑒賞古詩詞方法;在吟誦中領會詩文含義,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自由朗讀、對比朗讀、聽讀范文,得出差異。 (三)細讀
1. 師生合作探究解讀文本上闋。
1、在風雨中,“同行皆狼狽”,而詞人卻能“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
(明確)閑適、輕松、自如 (再次朗讀)
2、賞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1)雨是什么樣的雨?何以見得?
大,能聽見穿林打葉的聲音;同行皆狼狽可見應是疾風驟雨。
(2)作者在疾風驟雨中“吟嘯徐行”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呢? (朗讀)
(明確)泰然從容,視風雨為無物
3、賞析“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查閱互聯網,“竹杖”、“芒鞋”的圖片。直觀認知。
(1)竹杖芒鞋真的輕勝馬?為什么作者覺得它輕勝馬?
不是。心態好:樂觀曠達
(2)“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4
披著一襲蓑衣在風雨中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 (3)“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哪個字最關鍵?
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云飛渡,我自巋然不動。瀟灑鎮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心。有點嘯傲江湖的味道。 (4)這的風雨單指自然界的風雨嗎?
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難和困難,即人生風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難困境。
(5)“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自己平生任由各種各樣的風吹雨打都是無所畏懼的,表現了詞人樂觀自信、飄逸豁達的態度和無懼苦難,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質,以及不為現實所束縛的心境,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坦然接受和面對人生中的“風雨”的人生態度。
4、背景補充:一個生在順境長在順境中的人,是無法體會在風雨中艱難前行的人,只有
經歷過,方有泰然從容的樂觀曠達。
補充介紹蘇軾《定風波》寫作背景。(微課) 2.師生活動。
(1)賞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2)賞析“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3)煉字——任
(4)背景補充:一個生在順境長在順境中的人,是無法體會在風雨中艱難前行的人,只有經歷過,方有泰然從容的樂觀曠達。
【設計意圖】細讀文本,讀出內涵,讀出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表達的哲理。通過反復誦讀來把握詞人寫作意圖,進而領會詞人情感。 (四)研讀
1. 師生合作探究解讀文本下闋。
1、賞析“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剛剛還急風驟雨,現在卻斜照相迎給我們什么人生啟示呢?自然界忽晴忽雨變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雖然變幻無常,但陰雨之后必有陽光(陽光總在風雨后)。 2、賞析“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晴”和“雨”分別喻指什么?
5
“晴”喻人生順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為什么說“也無風雨也無晴”,想表達什么? 無論是順境逆境都一樣坦然面對,從容接受。 (1)“晴”和“雨”分別喻指什么? “晴”喻人生順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為什么說“也無風雨也無晴”,想表達什么? 無論是順境逆境都一樣坦然面對,從容接受。 (3)東坡為什么不躲雨?
(4)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 “歸”。全詞思想情感的核心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 也不在乎風雨陰晴 變,一心渴望退隱, 歸去。
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情。”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2.師生活動。
(1)賞析“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2)煉字——迎
(3)賞析“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女生朗讀) (4)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分析過后學生能夠總結出這樣的人生道理:對待人生要有曠達的襟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樂觀自信,不能沮喪沉淪。 (五)拓展延伸
1.“歸”表現的詩人情懷
(1)“歸去”表現了詩人曠達心態和歸隱意向。據統計,蘇軾現存詞作中,“歸”字出現了一百余次。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蘇軾“歸隱”意圖。
(2)從這首詞中你得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你以后準備怎樣對待你的人生? (明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即使面對眼前的疾風驟雨也要泰然處之,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3.師生活動。
(1)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
6
(2)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漁父》)
(3)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念奴嬌·中秋》) (4)小舟從此逝,滄海寄余生。(《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設計意圖】查閱相關資料,知人論世,了解蘇軾“歸隱”意圖。培養自主學習整理能力。
(六)讀寫結合
蘇軾寫作前后期風格與變化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是蘇軾的轉折點,黃州前后的蘇軾寫作風格有哪些變化,請你利用多媒體,查找蘇軾黃州前后的詩,對比其變化。
青年:意氣風發 中年:愈挫愈勇 老年:達觀淡泊 2.師生活動。
前期:積極地仕進觀《江城子 密州出獵》
后期:靜觀自然,平淡曠達《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前赤壁賦》、《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設計意圖】群文閱讀,總結寫作特點。利用學習資料包及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整理分析蘇軾前后期詩詞風格,結合之前了解的生平背景,讀一讀作者各類詩詞,寫一寫感悟。 (七)積累 (一)再讀詞文
伴隨著音樂,齊讀該詞,內化感悟。
【設計意圖】詩詞的學習離不開讀,反復誦讀,沉淀情感。 (二)課堂檢測:請用現代漢語描繪《定風波》的畫面和意境。
(三)課堂小結: 《定風波》以道中遇雨,隱喻仕途風雨,并進而借雨后“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景象,寄托隱逸江湖后就無掛累于風雨陰晴的超然心境。體現詞人在自然風雨中鎮定自若、在仕途風險中泰然處之、在痛苦中曠達自解等復雜而深微的情懷。表現了一種醉醒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
7
(四)布置作業:請以《東坡先生,我想對您說……》或《從蘇詞看人生》或“我看磨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九、板書設計:
定風波 蘇軾
(作者)泰然從容、樂觀、曠達 坦然接受和面對人生中的挫折、磨難、逆境
(感悟)陽光總在風雨后 (寫作手法)一語雙關
青年:意氣風發 中年:愈挫愈勇 老年:達觀淡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