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回延安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回延安-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回延安》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案例基本信息
對應信息技術主題
T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T8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開始時間 0’0 結束時間 44’45
學科 語文
學段
初中
年級 八年級下
案例名稱
《回延安》閱讀
教材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八年級 下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第1版
課程說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內容結合方面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及市教委決定實施的北京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工程的要求,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整合,而白板技術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它的使用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水平的發展提高,有利于師生、生生間的學習交流,極大提升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環境軟硬件要求及搭建環境情況
簡易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需要的硬件設備構成有計算機和投影機,電腦軟件由設備驅動程序、播放影音、輔助教學工具、資源庫和學科工具構成。密云區新農村中學有基本的信息技術軟硬件設施,教師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課堂上能夠把現代化技術與課堂教學較完美結合。
教學背景分析
(一) 教學內容分析
《回延安》是新教材八年級下冊中的一首現代詩,詩人自始至終把握
住了對母親延安的感情,通過回延安——憶延安——說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內容來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傾吐,又有間接抒情。或用動詞,或描寫,便感情抒發既酣暢淋漓,又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八年級詩歌教學,應側重在指導學生如何讀詩,掌握讀詩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深入的欣賞,并在欣賞品析過程中培養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二學生對于古體詩有一定的積累,但對于現代詩是初次學習,沒有學習的具體方法。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創設情境,注重運用了自主、合 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研討的能力。精心設計問題, 層次清晰,環環相扣,經過實踐,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 (四)技術準備 1.1下載配樂詩朗誦
2.制作與教學相關的各類電子版圖片、音頻、樂譜、節奏譜的PPT演示文稿。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學生熟讀成誦,梳理情節,品析人物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詩歌,了解“信天游”這種民歌形式,體會本詩的語言藝術特色。 2.抓住關鍵句,學習詩歌恰當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3.整體把握文意,體會詩歌字里行間所深寓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革命圣地延
安、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熟讀成誦,體會詩人對延安的深情厚誼。
2. 品味詩句中修辭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本詩的語言藝術特色
教 學 過 程 含時間分配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交流預習
情景導入:
播放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根據詩歌的主要內容,以“回延安”的語言表述形式給這五部分內容擬小標題。
激趣引題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的預習,完
成對內容的概括
師友展示各部分所擬的
小標題
研讀共品
朗讀詩歌,體會深情
1. 聽視頻范讀,領會詩人對革命圣地
延安真摯而熱烈的感情。
2. 學生自主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詩情。
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詩句,有感情地 朗讀,感受詩人對“母親延安” 的深情。
3.教師指導朗讀
提示方法:理解詩意,讀出語氣、
語速、重音、節奏。
教師巡視、 適時點撥
抽讀、點評
教師鼓勵
有感情朗讀 要求:師友組內練讀,班內展示朗讀
鞏固拓展
品味詩句,學習寫法:
1. 善用修辭表達情感。
2. 注重煉字,選用恰當的動詞 3. 創造性運用了“信天游”的形式
教師巡視、 適時點撥 總結板書
獨立思考,組內交流,班內展示;其他師友組補充。
總結提高
1.了解“延安精神”的內涵 2.理解當下的“時代精神”
教師總結 鼓勵師友
師友交流本節課的收獲,班內交流
共 頁 第 頁
學習效果評價
評價方式
本課采用教學過程中描述性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包括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鞏固練習的評價以及人物點評方面的評價等。
評價量規
1.聽視頻范讀,領會詩人對革命圣地延安真摯而熱烈的感情。 用朗讀詩歌的方法,體味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2.抓住關鍵句,學習詩歌恰當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的作用。了解“信天游”這種民歌形式,體會本詩的語言藝術特色。
3.能夠積極的參與課上師友互助的各種實踐活動。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未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促進思維發散,提高學生表現美 思維,特別是想象思維是審美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學生創造美的重要前提。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聲、有形的情境優勢所創設的音樂意境,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鑒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象美。信息網絡的多媒體優勢,能為語文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情境,情景導入:播放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鑒賞美的能力。例如,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的效果。 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協作交流式的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自由度,發展他們的個性潛能和聰明才智。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鑒賞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別有助于發展他們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與優秀的傳統教育手段相結合,必將使名著閱讀課堂教學從觀 念上、內容上、教學手段上有所突破。在教學以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并不斷發展的今天,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早已成為新時代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發展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它強大的作用。在學生的感受、想象、表現、創造等綜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這樣,既改變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學生的素質也在愉快、充滿活力的課堂氣氛中得以提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