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記承天寺夜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0《記承天寺夜游》貴州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0《記承天寺夜游》貴州省級優課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誦讀:熟讀課文,讀出文章韻味。 2、積累: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3、感悟:感受作者的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學校曾經搞了一次千人誦讀活動,大家還記得我們背誦的《水調歌頭》嗎?是誰的作品?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蘇軾嗎?
生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北宋豪放派詞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們學習他被貶謫黃州時寫的一篇文章——《記承天寺夜游》。 解題:記是一種文體,地點:承天寺,時間:晚上,事件:游承天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放聲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節奏。
2、請一個小組范讀課文,起來讀書的小組每人加一分。
3、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名的含義,學生分組競賽。(生譯讀,師巡回質疑)(學生完成學案自主學習)
4、學生以搶答形式展示自主學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遂.( suì)至 未寢.( qǐn ) 藻荇..( zǎo xìng ) 柏.
( bǎi )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 (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戶.:(門) (4)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明確: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明確: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綠竹和翠柏?只不過缺少像我們這樣清閑逸致的人罷了。
師:通過精彩的比賽,我們初步讀懂了課文,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自然,讀得聲情并茂。(給學生配樂,出示PPT劃好節奏的課文)學生讀完后(引導學生讀出文言味、讀出喜悅味)
同學們:這篇文章非常短小,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卻非常的有名。香港著名文化評論家梁文道先生說這篇文章是中國小品文的精粹。文章不足百字,內容卻十分豐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文章寫了那些內容?(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板書:事、景、情。
(三)精讀課文,與文本對話。
學生以搶答形式完成感知課文。 (1) 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明確:一是因為作者被貶滴,心情郁悶、孤獨,想出去走走;二是因為月色很美。(學生活動演一演)
同學們:一對知心朋友漫步中庭,悠閑樂雅,將看到的是什么樣的美景呢? (2) 作者所見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明確:描寫夜景之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此處寫景區區十八個字,卻描繪了一副美妙的月景圖。可謂是語言簡潔精練。那么,寫月夜美景妙在何處呢?小組內交流討論。完成合作探究) (四)合作探究
(1)月夜美景,妙在何處?
品析語言方法指導:抓住關鍵詞語,仔細揣摩其含義,通過比較來體味原文的精妙。
明確:用比喻把月色比喻成積水,突出了月色的空明;說藻荇交橫,給人如臨水池之感,最后以“蓋竹柏影也”點透真情,這樣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個空靈、皎潔、恬靜的月夜之中。
雖不見一個月字,卻把我們領到了滿目清輝之中。 (師畫圖)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勾勒出了澄澈皎潔的明月,疏密有致的竹柏,當活如畫的倒影。一副似真似幻、如詩如畫、冰清玉潔的美妙月景圖展現在我們面前。那么,面對良辰美景,這對知心朋友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呢?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寫作背景鏈接: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有關如對王安石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新法,并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寫臺詩案”。長時間的審問、折磨,蘇軾差點丟了腦袋。后由于范鎮、張方平等的營救,案件驚動兩宮,十二月蘇軾獲救出獄,被貶到黃州,住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恥無權的閑客。
明確:這里的“閑人”并非是閑極無聊,無所事事之人,是具有閑情逸致,興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壯志難酬,一貶再貶,可見他的無奈與悲涼,他何嘗要做一個閑人呢?賞月只不過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罷了。(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如何理解“閑人”二字?
明確:1、清閑之人;2、有職無權的人;3、有閑情雅趣的人;4、同時也包含著作者對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負了良辰美景的感嘆。
(3)夜游期間,作者的心情發生怎樣的變化?(提示:先找關鍵詞句,再體會作者心情)為降低教學難度,先出現關鍵詞句,再讓學生體味作者的心情。 明確:起行„„(欣喜之情) 無與為樂„„(有點遺憾) 遂 „„(不假思索中有點激動) 尋„„(有急切訪友之情) 亦未寢„„(與好友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喜悅) 于中庭„„(一份閑適,一份從容) 如吾兩人者耳„„(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達觀。)
(五)學生閉上雙眼,聽老師朗讀課文。(配樂朗讀) (六)拓展、積累
師: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抒抒懷。你能說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6、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7、舉杯望明月,對欽成三人(李白) (七)全體學生起立,配樂朗讀課文。(試情況而定)
師小結: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蘇軾的這篇不足百文的膾炙人口的文章,我們學習了蘇軾豁達的胸襟和從容面對困難的人格魅力,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的豁達從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