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記承天寺夜游,煙臺市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二語文《記承天寺夜游》高雁1_煙臺市第十三中課程錄像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
《記承天寺夜游》學案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文章,熟讀成誦。
2.掌握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3.學習作者廓然曠達的人生態度。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下列字注音:
遂( ) 寢( ) 藻( )
荇( ) 柏( )
2. 填空:
蘇軾(1037—1101)字____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與其父_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_,并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下面詞語的意思
戶( ) 念( ) 相與( ) 空明( ) 但( ) 閑人( )
4.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二.學習指導1:
朗讀課文,注意停頓與節奏。
1.自由朗讀
2.展示朗讀
三、學習指導2:
1.根據自己的理解,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說明原因。
(提示:敘事的角度、表達方式的角度等)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原因:
2.本文寫了何事?何景?何情?
四.學習指導3:
思考然后組內交流: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蘇軾的“閑”呢?
【資料助讀】
1.張懷民: 1083年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 。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掛了個閑職,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蘇軾: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坐了100多天的牢,幾次差點被殺。出獄后被流放至湖北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官。
3. 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薪俸,故租50畝荒地經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為口忙”之句。
在黃州的四年又四個月,他作詩220首,詞66首,賦3篇,文169篇,他還給天下寫出了四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賦》,一篇《記承天寺夜游》。
五.拓展閱讀
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六.推薦閱讀:
想讀書的話,可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寫的非常幽默。
想聽書的話,可去百家講壇,那里有《康震評說蘇軾》
想探究的話,可閱東方龍吟的文俠小說《萬古風流蘇東坡》,他說蘇軾是個問題少年。
七.作業
A.補寫(任選其一):
1.蘇軾與明月的對話
2.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
B.課外閱讀推薦的書目
八.當堂檢測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月色入戶
(2)、蓋竹柏影也
(3)、停下如積水空明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用“/”為文中劃線句標出停頓。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本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濃
縮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語句中。
5、本文選自《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字子瞻,號___________,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家。他與父親_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合稱為“_____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