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愚公移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愚公移山》浙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愚公移山》浙江省 - 寧波
《愚公移山》簡案
學習目標:
1. 通過“六何”的梳理,理清故事內容。
2. 通過自我提問,發現故事的張力所在:相對模糊和相對明確的存有。 3. 通過連結的閱讀策略,把握寓言的雙重結構,導向自我超越的人格精神。 學習重點: “六何”、“自我提問”、“連結”三種閱讀策略的習得,自我超越的人格精神的浸淫。 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落實情況,簡單說明“六何”,找出故事的“六何”:何人、何時、何地、何因、如何、何果。 學習活動二:閱讀策略習得——提問。 1.策略介紹
我們其實整天都在問問題,閱讀書報或雜志之前,與閱讀之前也是如此。大家聽不懂時,就會提問題。如果一個字詞或一段文字使我們困惑不解的話,他就會問:“靈魂轉世是什么意思?”在閱讀前與閱讀中提出的許多問題,往往可以在文中得到解答。不過,閱讀往往也會提出連文本都無法回答的問題,于是讀者非得上圖書館,或找專家搜尋更多的資訊。 2.教師出聲思考
我在找“六何”要素的時候,我納悶的是,移山的主角——愚公,為什么沒有鮮活的面容,而只提“年且九十”的信息,我想到這一點,是因為,故事中對“鄰人之遺男”也間接提到了年齡:“始齔”,為什么單單提年齡呢?這是否解讀故事的玄機呢? 學生圍繞“六何”提問,學生可能會問: 為什么人、時、地信息相對模糊?
為什么移山困難、移山目標、移山爭論、移山結果信息相對明確? 學習活動三:閱讀策略習得——連結。 連結學過的童話《皇帝的新裝》,解開人、時、地信息模糊的謎團:人物的類型化,超越具體時空的永恒存有。
問題過渡:具體代表的是哪一類人?是否說的就是一個人的故事呢? 為什么強調年齡?(由來已久,始終存在的想法) 為什么強調困難?(困難越大,選擇判斷越難。)
為什么強調爭執?(猶豫、彷徨、軟弱、堅定、反對,各種內心聲音交雜的寫照。) 為什么移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不把麻煩留他人。)
為什么彰顯神的偉力?(連結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中的話:“人不是按神的形象而被創造,而是反過來,上帝是按人的形象而被創造,然后將其安放于外在超越的位置加以膜拜。上帝不是客觀真實的存有,而是有限的個體將人性中最理想和最純粹的特質(知識、能力和善心等),投射為完美上帝的理念,但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事實。”)
小結:其實刻畫的就是愚公一個人的形象,移山的想法由來已久,面對巨大的苦難,他猶豫過,動搖過,但是最終他戰勝了自己,矢志不移,勇往直前,無怨無悔,他擺脫了眼前的糾纏,而執著于久遠的宏業,他放空了小我,寫就了大我,為萬世謀福祉、開太平,這難道不是神的存在嗎?
學習活動三:課堂小結。 運用提取“六何”、提問、連結的策略,讀到了一個不改初心,不斷超越,大公無私的愚公形象,其實,提取“六何”,設問、連結的閱讀策略也可以用在更多文本的解讀上,比如童
話,比如小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課外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些策略解讀文章,發現文本隱藏的密碼,享受閱讀的快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