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誡子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6誡子書-重慶國家級優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6誡子書-重慶國家級優質課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關鍵詞句,疏通文章內容,讀出文章音韻美。
2.梳理課文層次,把握文章主旨,讀出文章理蘊美。
3.了解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情感,讀出家書情韻美。
4.展示名家家訓,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2)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法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深入文本。
2.通過搜集相關家訓資料,以書面的形式推薦你們小組喜歡的名家家訓,談談你的理解并闡述推薦的理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殷殷盼望之情,同時汲取精神養料,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
2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接觸文言文的時間不長,對文言文的文體知識、寫作特點、論證推理都不夠了解,故應聯系學生實際考慮,不宜往深處、難處開掘,所以文章結構特點及哲學辯證思想不列為教學目標。
從年齡特點看,初中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他們多數是獨生子女,習慣于只考慮自己,容易忽略父母的愛心,不理解父母。本篇課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教學中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讀出文言的音韻,理解本文的寫作意圖,讀出一位父親諄諄告誡之音和殷殷期望,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和情趣。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1、疏通文本內容,讀出文言味道。
2、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學時重點
學時重點:
1、詞句翻譯,疏通文本內容,讀出文言味道。
2、梳理文章層次,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
4.1.2學時難點
學時難點:
1、疏通文本內容,讀出文言味道。
2、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
4.1.3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圖文并茂,激趣導入
圖文并茂,激趣導入:
老師的書房里有一幅畫軸(出示幻燈片),它淡雅雋永,它聞名于一位智者的家書。偉大詩圣杜甫這樣評價智者:“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道不盡對這位先人的崇敬和敬仰,又在《蜀相》里寫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位智者是誰呢?
他就是千古良相諸葛亮!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的諄諄教誨。
(設計意圖 導語不僅僅是只起導入作用,它起溫故而知新的復習作用;起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起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深的作用。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基于此,我設計了如上導語,激發興趣同時簡單介紹諸葛亮的生平解,其品質,進而引出課題。
活動2【講授】知文意,讀音韻
知文意,讀音韻
1.解題:《誡子書》 (板書課題)
2.誦讀文本。
(1)聽范讀,做標記。(教師配樂范讀)
(2)生齊讀,正字音。
(3)自由讀,熟文本。
(4)學生齊讀課文。
3.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勾畫重點注釋,找出疑難問題,并力求在小范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回,及時給予指導。
(2)師生合作解疑。
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有疑難之處教師給予點撥。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落實重點詞語。
隨機抽查學生詞語理解。
(4)學生自主疏通文本。
結合注釋,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系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說給自己聽。
(5)請一生通譯全文。
(6)學生對照大屏幕,自由朗讀,先讀一句原文再讀一句翻譯。
4.文言誦讀技巧點撥
解決了難點,我們朗讀的要求更要上一層樓。古人刻書,往往不施句讀,我們如何感受這原汁原味的文言呢?慢讀!讀出節奏,除了現有的句讀之外,我們還要注意一些地方。
(1)出示例句: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明確:句首標志性發語詞“夫”,故前面需要斷開;句子末尾有標志性詞語“也”。
在讀“夫”應該多停頓一下,“也”字讀出韻味悠長。若無“夫”無“也”的文言,句式急促,也就沒有家訓的意味深長和停頓的勾連悠長。
學生找出含有“也”的句子。
(2)找出對偶句,一詠三嘆讀出文言音韻美。
句式有一定的對稱。對稱的句子要一詠三嘆,朗朗上口。
找出文中對偶句,讀給同桌聽一聽。
徜徉在時空的隧道里,讓我們慢慢齊誦這封家書,讀出文言的音韻美。
(設計意圖 《新課標》提到:“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這些要求,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過范讀、自由朗讀、指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來指導熟讀,理解文章內容,理清結構。根據學生初步閱讀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活動3【講授】聆教誨,讀理蘊
聆教誨,讀理蘊
這封家書不僅有自然流暢音韻美,也是一位父親的諄諄告誡之音。8歲的諸葛瞻人生路上再也沒有父親的陪伴, 37歲的他和19歲的兒子諸葛尚一起戰死沙場,成都武侯祠有人題詩道:“國破難將一戰收,致使疆場壯千秋,相門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賢忠武侯。”是什么力量在引導諸葛瞻前行在君子之路,后來成為一代英烈呢?(設計意圖 穿插一定的背景資料,更能加強學生對家書說理的印象;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渲染了諸葛亮說理的藝術性和對兒子未來高瞻遠矚,從而更能加強學生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
小組探討:結合文中語句分析,諸葛亮是從哪幾個方面如何來 “誡子”的?(板書)
(多媒體資料補充:網頁鏈接 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題的詩)
明確:首先提出核心思想:修身養德 開篇以“君子”起,便以一種高標準的道德規范來要求其子,求其為君子之道。
其次君子要志向遠大,志當存高遠。孔子有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立志是成學的先決條件。
再次要勤學成才。“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 諸葛亮將立志、 學習與成才結合在一起,闡明了學習的動機、目的和心智條件。而且不能好高騖遠。
最后要珍惜時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設計意圖 結合背景,讓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 通過問題引領,逐步深入理解文本,簡要了解文中的說理層次和“志、學、才”之間的關系,深入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民族傳統倫理美德,并能遷移到對自己生活的理解。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并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煉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
活動4【講授】明事理,讀情韻
明事理,讀情韻
這封書信雖歷經千年,閃耀著不僅是一位智者的諄諄告誡,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囑與期望。所以這不僅是一封告誡書,也是一封愛的遺言。我們如何讀出文中這位慈父拳拳愛子之心呢?大家試著揣摩一下每句的朗讀語氣。
1. 老師點撥,學生揣摩句子語氣。
(補充諸葛亮寫作時背景資料)
教師示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父親是充滿智慧、立意深遠、用心良苦的,應該讀得字字鏗鏘,讀出慈愛柔和、語重心長的語氣。
2. 理解文本,帶著感情讀出情韻。
現在讓我們的心靈浸染在這千年之前墨韻書香之中,帶著對諸葛亮的理解,自由朗讀課文,讀得平穩深沉,讀出家書的情韻。
(設計意圖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以情入文。”我們讀文章,是遵循文字進入作者所創設的境界,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文章的真情實感,與文章同悲同喜,與作者同怒同樂。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揣摩家書朗讀語氣,一方面加強了對文本的理解;另外也聯系到了實際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
活動5【活動】知家訓,抒胸臆
知家訓,抒胸臆
短短86字,這是他和兒子最后的告別,也是最后的叮囑。正是這份叮囑那年才八歲的諸葛瞻謹恪了父親告誡,一代名門諸葛家,歷經三代終其一生用生命來踐行著嚴父家訓。1700年之后的今天,再讀這些家書家訓,仍然給我們許多的力量。除了本文,還有哪些家訓的力量鼓勵著你呢?
1.小組內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家訓資料。
2. 以書面的形式推薦你們小組喜歡的名家家訓,談談你的理解并闡述推薦的理由。
3..運用多媒體展示臺家訓知識小報,小組講解。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里提出:“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課前指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搜集名家家訓,其實也是學生接受自覺思想教育的一個過程,也是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合作精神的重要契機。同時,學習完本文后,不但對相關知識更能理解透徹,對于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總結:真正的智慧,穿越歷史云煙而歷久彌香,愿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大家行走一生。最后,讓我們帶著這種愛,帶著這種感動, 一起背誦《誡子書》。 (出示配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