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誡子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6誡子書-廣東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6誡子書-廣東省級優課
《誡子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文言文學習提出的教學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單元提出的單元學習要求:在課文上勾畫出關鍵語句。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學會通過劃分段落層次、抓關鍵語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誡子書》是第四單元的講讀文言文,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人生之舟”,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主要論述修身治學,強調靜的價值。因其文短意長,言辭懇切,成為后世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對學生來,如何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做到立定志向,專心向學,是一個大課題。從這個角度說,這篇課文有很高的教育價值。落實文言基礎的同時,能為孩子埋下一顆寧靜淡泊的種子。
基于以上分析,再結合我校“互動善教樂學”的校本研訓,擬定了抓關鍵語句, 理清作者思路, 探究文中“君子”的品質,領悟作者的殷切之情的教學設想。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書信類文言文有一定了解,已掌握一些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清晰響亮朗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大意;但停頓節奏劃分不準確; 關鍵詞語解釋不準確。同時,八年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探究文中“君子”的品質,領悟作者的殷切情感。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能領悟“靜”的內涵以及地位作用; 3.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領悟“靜”的內涵以及地位作用。 【教學方法】
1.教法:激趣法、點撥法 2.學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2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激趣導入
猜歷史名人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去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
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謎底:諸葛亮
思考回答
激發學習熱情。
(二) 誦讀感知 1. 初讀,正字音。 夫(fú) 淫(yín)
2.再讀,明節奏。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
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自由讀
齊讀
分組讀
糾正讀音,明確
節奏。通過朗讀,體會音韻美。
(三)
品讀明理
問題1: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明確:告誡、勸勉兒子。
問題2:諸葛亮對兒子寄予厚望,希望他成為哪一類人? 明確:君子
問題3:
(1)諸葛亮告誡兒子要做“君子”,
怎樣才能成為“君子”? 依據原文來
回答。
參考句式:
君子,要/不要
(落實重點字詞:儉、明、致、靜、明志、淡泊、險躁„„)
(2)君子的品質中,諸葛亮重點強調什么? 明確:“靜”是核心,是前提。只有“靜”
活動1: 思考作答
活動2:
找出關鍵語句
活動3: 合作探究 疏通句意,品讀文本,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活動4: 分組討論
1.關注文題,迅速提煉信息,了解文體,為后面分析做鋪墊。
2.落實并積累文言文重點詞語。 3.通過品讀,提煉作者對修身養德的看法。
突破重難點
3
才有可能實現做“君子”的宏愿。
(四) 美讀悟情 1. 出示原文和改文
原文: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改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2.鏈接材料:諸葛亮子孫事跡 對比朗讀,體會語氣和情感的不同。 1.體會作者在家書中蘊含的殷切期望。體現我校“互動善教樂
學”的校本研訓。 2.知人論世,了解中國優秀的家風文化。
(五) 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拓展閱讀諸葛亮的《誡外生書》。 拓展延伸 加深了解家風文
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