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南省,走進阿卡貝拉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湖南省中學音樂初中音樂賽課教學競賽暨觀摩課(02)走進阿卡貝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湖南省中學音樂初中音樂賽課教學競賽暨觀摩課(02)走進阿卡貝拉—黨琦
《走進阿卡貝拉》教學設計
教學年級:八年級
教學內容:自組內容
教材分析:
阿卡貝拉是一種無需使用任何樂器的演唱形式,所有的伴奏都依靠人聲組成。這種新穎又好玩音樂深受年輕人喜愛,也非常適合中學生學習。具有技巧性的人聲打擊和樂器模仿給人帶來了震撼和新奇的體驗。通過對阿卡貝拉的學習和體驗,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審美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富有代表性的阿卡貝拉作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阿卡貝拉、學會辨別阿卡貝拉以及感受不同風格特點。通過活動環節親身體驗阿卡貝拉的獨特魅力。
教學設計亮點:讓學生參與體驗,演唱阿卡貝拉。
教學目標:1.掌握阿卡貝拉這種音樂形式的定義,辨別阿卡貝拉音樂;
2.通過阿卡貝拉代表性作品,了解不同風格流派的特點以及阿卡樂團組成的配置;
3.培養學生對音樂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阿卡貝拉的定義、流派風格特點和組成要素
難點:進行簡單的阿卡貝拉演唱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全班分組體驗阿卡貝拉小游戲:
2/4 |X X | X X |
bu ke bu ke
|X X X X | X X X X |
cici cici cici cici
|6 3 5 6 |5 3 2 3 |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問:大家知道我們玩的游戲是一種什么樣的音樂形式嗎?有沒有樂器的加入?
其實我們剛剛玩的是一種純人聲無伴奏的合唱音樂,它還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阿卡貝拉,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走進阿卡貝拉。
二、阿卡貝拉的定義
阿卡貝拉是一種不使用任何樂器伴奏、僅用純人聲的合唱形式。
為什么叫阿卡貝拉?
這個詞語是來自意大利語Acappella的音譯。中文意思是“教堂風格的”。十三世紀以來的歐洲教會就以清唱的方式主導著合唱音樂。這也是阿卡貝拉最早期的形態。
三、阿卡貝拉的流派及特點
1.古典派
保留了大量的阿卡貝拉傳統,具有教堂風格。
欣賞早期古典派的阿卡貝拉作品:英國的國王歌手合唱團《Danny boy》。
(作品背景簡介)
這首歌是愛爾蘭民謠,表現的是父親與即將從軍的兒子離別的情景。離別之際父親對兒子說:“當你下次回來的時候我可能已經躺在墳墓里了,但是我還是不能挽留你。”表達了一種深刻的父子之情。
問: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緒邊聽邊思考,他們的演唱的作品有哪些特點?
服裝正式、曲風節奏平緩、多聲部合唱(和聲效果協和)、莊重嚴肅感
2.高校派
在1906年,耶魯大學14個男生成立了第一個阿卡貝拉社團(Yale Wiffenpoofs)。高校派指遵循Whiffenpoofs組合的傳統發展出來的校園組合。
欣賞耶魯清唱團Yale Wiffenpoofs的代表作品《grace kelly》。
問:請同學在欣賞的同時找出其中特點,看它與古典派有何不同?
人數較多,通常10人以上;一人站領唱,其他人站后面用和聲伴奏;加入肢體動作,舞臺表現力豐富
3.流行樂派
現代的阿卡貝拉開始與現在的流行音樂元素結合,產生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流行樂派。
欣賞黑人組合Naturally7代表作品《QuincyJones 70’s celebritio》
問:找出流行樂派的特點,跟前面聽到的古典派高校派有什么不一樣?
器樂化聲部的出現:人聲打擊、低音bass;常改編翻唱流行作品,也自己創作;
必須使用話筒,重視音響效果;舞臺表演效果豐富。
4.其他流派:除了這幾個流派以外,根據不同的風格,阿卡貝拉還有人聲爵士派、街角派、地方樂派、福音派(每種流派簡單一句話介紹)
四、阿卡貝拉的組成
我們欣賞了這么多不同流派風格阿卡貝拉作品,相信大家對阿卡貝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一個阿卡貝拉樂團是如何組成的呢?
主旋律聲部、和聲聲部、低音bass聲部、人聲打擊聲部(VP)
五、拓展欣賞
中國阿卡貝拉---當國粹遇上阿卡貝拉
欣賞具有京劇色彩的阿卡貝拉——節奏部落人聲樂團現代京劇《打虎上山》。
六、嘗試體驗
阿卡貝拉作為一種從歐洲中世紀教堂中發展起來的音樂,在歐美國家可以說是非常成熟流行的,尤其是受到了年輕人追捧喜愛。但是阿卡貝拉進入到中國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并且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北上廣深及沿海城市有一定的發展,在內陸的普及度并不高。所以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這節課對阿卡貝拉的學習,能喜歡上這種純人聲的演唱方式。接下來的時間就讓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演唱阿卡貝拉。
帶領學生嘗試改編,演唱阿卡貝拉版本《童年》
VP: | X X X 0 X X |
| bu kebu 0 bu ke|
同學們都表現的非常棒,希望課后同學們也可以嘗試著組成人聲樂隊,將其他歌曲改編成阿卡貝拉形式進行演唱。我相信,未來中國的阿卡貝拉將誕生于你們之中!
教學反思:
設計這堂課的初衷是因為自己對阿卡貝拉的熱愛,希望通過這節課將這種新穎的音樂形式傳遞給中學生。通過震撼直觀的阿卡貝拉作品激發學生對阿卡貝拉的求知欲,最后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阿卡貝拉的魅力。但是對于中學生來說,阿卡貝拉的專業性比傳統合唱更強。無伴奏的合唱形式對學生的節奏、音準、樂感以及團員之間的默契配合度要求比較高。如何培養中學生對阿卡貝拉的掌控能力和選擇最適合中學生現階段的作品編配,我認為是今后課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和思考的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