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欣賞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安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欣賞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安徽省 -銅陵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欣賞課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藝術美。學習塔塔爾族的民歌,增進學生對少數名族的喜愛之情及對我國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
2、感受、體驗、探究作品情緒、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爾民族的風俗習慣,演唱歌曲《在銀色的月光下》主題部分。
教學重點:
感受、表現塔塔爾族民歌《在銀色的月光下》 教學難點:
單三部曲式的分析和學習。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導入 1、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好,上課之前觀看一段視頻,想一想這首樂曲屬于哪個
少數民族。 生:新疆維吾爾族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準確,這首樂曲是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歌,在新疆
還有許多的少數民族,其中有個叫塔塔爾族,今天讓我們認識一下塔塔爾族,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讓我們走進塔塔爾族。
二、新課教學
(一)歌曲及背景及相關文化 。 A、地理位置
師:塔塔爾族主要分布: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
齊。現有人口5000人。15世紀中葉,居于伏爾加河、卡瑪河一帶,19世紀初期,部分塔塔爾族人遷入新疆,成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B服飾
師:塔塔爾族女子服飾艷麗而且大方,女子鑲有珠子的小花帽,外面
再罩上大紗巾,喜穿黃白,紫紅色的連衣裙,衣服上有各種刺繡,非常獨特。男子寬袖直領,白襯衫外加黑色的小背心。 C婚嫁習俗
師:婚嫁習俗與我們這里不一樣 D器樂
師:讓我們認識一下塔塔爾的器樂(課件依次展示科比斯,曼陀林,
手風琴圖片)科比斯,放在唇邊吹的口琴,現在普遍使用的樂器曼陀林,手風琴)說了這么多,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塔塔爾族的樂曲。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那些樂器啊? 生:曼陀林、二胡、琵琶....
師:同學們看到的不是曼陀林而是柳琴,他們琴頭有些區別,曼陀林的琴頭和吉他相似柳琴的琴頭和琵琶相似。柳琴是彈撥類樂器組的高音樂器,有獨特的聲響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區重要的主旋律。由于它的音色不易被其他樂器所掩蓋和融合,有時還擔任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段落的演奏。另外,柳琴還具有曼陀林的音響效果,別有風味。
師:非常好,同學們觀察很仔細,這首樂曲在塔塔爾族廣為流傳后來由我們偉大的作曲家王洛賓改編成華語歌曲,名字叫《在銀色的月光下》,板書。
三、再次聆聽歌曲 (師:在了解了他的文化背景下我們再次聆聽一遍歌曲)
1、師:老師希望你們在靜心聆聽的同時,想一想老師給的問題: 提問(1)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生:憂傷,思念,
歌曲的速度與節拍是怎樣的? 生:中速,3/4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現在我來總結下,《在銀色的月光下》著重表現了一個青年對純潔愛情的向往和愛情被人背叛后這種無限惆悵的感覺,整首歌曲也詮釋了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
四、分析歌曲1、A段
(1)哪一條旋律讓你最深刻?
師:這首愛情歌曲老師也想來唱一唱其中的一段,老師選取A段演唱。(老師唱的好不好,今天老師實在有點緊張,同學們給老師點掌聲鼓 勵一下吧)。
師:在剛才的旋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旋律是什么呢? 生:第一句,第三句
師:這么美的歌曲我們一起畫下它的旋律線吧,請同學們畫下整曲的旋律線,后課件展示旋律線)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每句的結尾都是下行,整個旋律的走向是先下行后上行再下行,這種上下行級進交替使用使音樂產生一種徘徊不定流連忘返的感覺。整段旋律多下行級進但也有些樂句以跳進和大跳為主,這就在抒情的情緒中蘊涵了某種激動地成分,因此給人以思念和憂傷的感覺。 2、學唱歌曲 (1)教唱曲譜
師:下面我們也來唱一唱吧?吹紸樂段的歌譜
師:先慢速地和老師唱一遍簡譜,請同學們腰坐直了,保持好的歌唱
狀態。(鋼伴)
師:同學們注意一下這首歌曲第一句是弱起,看老師(展現強弱的規
律),請同學們注意強拍的位置,和老師一起做。(展示課件第一句的樂譜,加入強弱規律)。
師:唱完第一段后,發現高音處不好,解決大跳的問題同學們這個大
跳注意下,看老師手勢教唱,六度的大跳可產生緊張,激動,振奮的藝術效果,請同學帶這種激動心情來一次。
師:同學們老師在唱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第一段老師唱到1,第二段
唱到1跳過直接唱2?這個記號在音樂上叫反復跳躍記號。練習第二段。
師:同學們我們用“啊”音模唱A段歌曲(歌曲的歌唱技巧,口腔打
開,笑肌往上提,用氣息,換氣)
師:同學們完成的不錯,現在把歌詞加進來唱一下(帶著強弱規律有感情的演唱朗誦歌詞)
師:合伴奏(第一遍清唱,帶間奏,第二遍加入伴奏)
3、B段(播放音頻)
第二段與第一段的色彩上有什么變化呢?(請同學回答) 師:同學們這一段的色彩與第一段相比是明了?還是暗了? 生:暗了
師:學生回答的很正確。相對于第一段整體樂曲的音色的感覺顯的暗
淡。造成這一段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轉調
師:由第一段降E大調轉為同名小調降e小調,音樂的色彩上與第一
段形成對比,音樂的情緒顯得更加的悲傷和惆悵,表現了年輕人失去愛人的內心的痛苦。 4、A`(播放音頻)
同學們聽完了這段你們發現這一段段與前面的哪段最相似? 生:第一段 師:是完全相同嗎?
生:不是的(展示課件找出不同)
師:前面我們具體分析了這三個樂段,一三大體相同,第二段與之形成對比,在音樂當中,我們第一段稱為A段,第三段與他基本相同也稱為A點但有一點不同的在旁邊加一點(寫出來),中間成為B,A + B + A`,這種曲式結構叫做 單三部曲式。
(課件展示)定義:三部曲式是音樂作品中最常見的樂曲形式,是由兩個同等重要的結構(“A段”“B段”),組成三個“段落”的曲體,其中第一、第三段相同或近乎的內容,第一、二段形成強烈對比,所形成了“A+B+A( A`)”的曲式結構。
5、現在讓我們完整的欣賞一遍播放女生版本《在銀色的月光下》的,再次感受這首歌曲的情緒。(學生可以跟著一起唱)
五、拓展練習
1、欣賞合唱版本的《在銀色的月光下》
師:同學們,歌曲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前面我們欣賞了獨唱版本的,老師還帶來一首合唱版本的《在銀色的月光下》,大家聽一聽,這首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與前面聽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各抒己見)
師:合唱版本的旋律感更強,音域寬廣,合唱的音域是所有者音域的總和。音色豐富,包含男女高、中、低三個聲部,每個人不同的音色,
以及各種音色不同組合,力度變化大,從最弱ppp到最強fff,師任何個人都不能與之比美的,音響層次多由于合唱是多聲部的音樂,不同的和弦,不同的音色變化,不同的聲部組合。 2、欣賞塔塔爾舞蹈
師:這首歌曲是悲傷的,其實塔塔爾族的人民是非常熱情的,他們的舞蹈熱情奔放。我們來欣賞一下。舞蹈特點是:動作靈活,活潑多變。男子多腿部動作,女子多手部和腰部動作。舞曲一般都節奏鮮明,輕松愉快。音樂旋律和舞蹈形象都十分優美感人。塔塔爾族舞蹈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在節日喜慶時人們還舉行舞蹈比賽,特別是每年春天舉行的盛會“撒班節”,即犁頭節,他們總要選擇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盡情的歡歌起舞,如癡如醉。
七、課堂總結:
師:今天布置一個作業,回家的時候復習這首歌曲,再收集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歌,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一下。這節課學習我們不僅欣賞了《在那銀色的月光下》這首歌曲,還了解了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民俗。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多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中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弘揚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