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磁現象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第1節《磁現象》河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磁現象》
教學設計方案
《磁現象》教學設計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朱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本節課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第1節內容。作為本章的第一節有較多的物理概念,它為以后學習電磁的相關知識奠定了基礎,而磁場的知識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貫穿本節課的主線。本節課是典型的概念建立課,教材突出了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在學生親歷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完成磁場概念的建立過程。本節課的設計意圖在于,重點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這一理念。教學活動形式表現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本節課通過學生游戲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動手的熱情,激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實驗事實出發探索磁鐵的性質,感受磁場的存在;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自主活動,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知識構建的過程,感受觀察實驗和科學的方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的習慣和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知道磁極及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
2、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3、了解磁感線并會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磁場的過程,體驗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通過觀察氣流對紙條的作用來類比磁場對小磁針的作用,學習轉化法在物理中的應用,提高學生抽象思維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用鐵屑、小磁針間接說明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的實驗,進一步滲透轉換的科學方法,以及學會用磁感線模擬磁場從而了解模型法在物理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實驗探究,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結合我國對磁的早期發現與應用,以及對世界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感悟科學就在身邊,培養樂于將物理知識聯系實際的精神,激發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點
重點:磁場及磁場的描述方法。
四、教學難點
難點:磁場、磁感線概念的建立。
五、教學資源
迷宮展板、蹄形磁體、條形磁體、環形磁體、小磁針、大頭針、高斯計、風車、自制風向展板、鐵屑、鐵屑承接板、磁針板,多媒體。
六、教學方法
觀察思考、觀察提問、實驗探究、分析歸納、討論分析、應用舉例
七、教學流程圖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資源安排及設計意圖 | |||
一、新課 引入 (2分鐘) |
教師主持游戲:老師不小心把一個小鐵球掉進迷宮里,請同學們思考怎么把它取出來呢? 教師提供磁力棒,請學生給老師幫忙取出小鐵球。 教師提問磁鐵有哪些性質?磁鐵為什么沒有接觸就能夠吸引鐵球?用問題引入新課。 |
學生思考,提出用磁鐵吸引鐵的方法。 一名學生手拿磁力棒,引導著帶有磁性的小球運動。其他學生觀察,回憶已有的知識。 學生思考。 |
教學資源:迷宮展板,小鐵球,磁力棒(教師自制)![]()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進而引起學生深入思考。 |
|||
二、新課教學: 認識磁體(8分鐘) |
教師請學生談一談已經知道的有關磁的知識,幫助學生回憶小學學習過的內容。 教師闡述磁體除了學生已知能夠吸引鐵,還可以吸引鈷和鎳。明確磁性和磁體的概念,并展示各種形狀的磁體。 教師提問:磁鐵各部分的磁性一樣嗎?教師提示用桌上的實驗器材來探究。 教師提問:吸引鐵屑的實驗效果也很好,但是實驗后的鐵屑不容易從磁體上分離,怎么辦?有什么實驗改進措施? 教師提出磁體的磁性強弱還可以用儀器測量,教師用高斯計測量條形磁體表面的磁性強弱,并采集數據,在電腦中繪制數值分布圖,請學生觀察分析圖像。 教師提問: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磁體有兩個磁極,怎樣表示這兩個磁極?教師演示實驗并用司南的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提問:如果把兩個磁極相互靠近,會發生什么現象?請一位學生到講臺前體驗。 |
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進行發言。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思考猜想討論,找到方法并展示。 ![]() ![]() ![]() 學生觀察分析圖像、總結規律。 ![]() 學生觀察思考,證實猜想,得到結論。 ![]() 一位學生到前面做演示總結,其他同學觀 察思考。 |
設計意圖:為后面深入學習磁的性質做鋪墊。 ppt課件展示圖片和磁性、磁體的概念。 教師展示器材:條形磁體,蹄形磁體、環形磁體、小磁針等各種形狀磁體。 學生實驗器材:條形磁體、大頭針、鐵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可以用多種器材進行試驗,并且啟發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也為后面磁場實驗做鋪墊。 教師演示:高斯計、電腦、多媒體投影 設計意圖:用數據和圖像展示來證實磁體的磁性強弱更有說服力,并培養學生分析圖像的能力。 演示器材:懸掛著的條形磁體 ppt課件展示 ![]() ![]() 設計意圖:學生小學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一些簡單的磁的知識,所以這一部分通過老師的講解和一些簡單的演示,幫助學生復習并明確磁體的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
|||
三、新課教學:磁場 (16分鐘) 三、新課教學:磁場 (16分鐘) 三、新課教學:磁場 (16分鐘) 三、新課教學:磁場 (16分鐘) 三、新課教學:磁場 (16分鐘) |
教師提問:為什么不接觸的兩個磁體間就會發生相互作用呢?引導學生大膽猜想。 教師闡明磁場概念,進一步提問磁場既然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怎么來研究磁場? 教師手拿風車使風車轉動,教師提問:風車為什么能夠轉動? 教師引導:氣流我們也是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怎么來辨別氣流的方向? 教師演示自制風向展板,請學生辨別風向,并用繪圖表示。 教師追問;這種方法研究表示有什么好處? 教師引導:我們用看得見的紙條來研究看不見的氣流,把不易于觀察轉換為易于觀察,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之為轉換法。請同學們思考,怎么用這種方法來研究看不見磁場? 教師提示學生下面的實驗注意觀察法的使用。 請學生觀察一個小磁針在條形磁體的磁場中的情況并追問原因。 請學生觀察幾個小磁針放在磁體不同的位置的實驗現象,并找出原因。 教師指出:物理學中規定,小磁針在磁場中某一點靜止時,N極的指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后分析,找到實驗的不足之處。 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讓磁體周圍布滿小磁針會是什么樣子? 教師提示由于小磁針與磁針板摩擦力較大,要使小磁針動起來怎么辦? 教師指導實驗。 教師引導并回顧前面幾個實驗:我們為了研究磁場從一個小磁針入手,后來用了幾個小磁針,最后又用許多小磁針來研究磁場,要想更加具體的展示磁場應該怎么辦? 教師引導:前面實驗小磁針能動,鐵屑撒在玻璃板上不動,怎么讓鐵屑動起來? 教師指導實驗。 教師請一個小組來展示一下他們的實驗成果,并指導評價。 請學生觀察鐵屑分布,看看有什么發現。 教師提問:要想把這些規律記錄下來,怎么做? 請學生在紙上仿照著鐵屑的分布畫出幾條曲線?為了讓曲線能反映出磁場的方向,我們把每條曲線都標上方向,這些曲線的方向就是磁場的方向。請一位學生展示作品。 教師指出:其實大家畫的就是磁感線。實際上,磁感線只是為了研究磁場方便而假象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模型法。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一起還用到過類似的模型嗎? 教師引導:仔細觀察你所畫的磁感線,有什么特點? 教師展示磁感線立體示意圖。 |
學生觀察思考猜想:條形磁體周圍有一種看不見的類似于領域的東西。 學生思考并猜想。 學生回答:因為有風,有氣流。 學生猜想 一名學生到黑板上作圖,畫出氣流方向。 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形象、直觀。 學生思考找到解決方法:用小磁針替換紙條,用磁場替換氣流,通過小磁針來研究條形磁體周圍磁場。 學生觀察小磁針改變了方向并找到原因。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發現小磁針指向不同,找到原因并明確磁場具有方向性。 ![]() 學生分析:單單這幾個小磁針不足以展示整個磁場,需要更多地小磁針。 學生找到解決辦法:輕敲磁針板。 學生動手實驗,一組學生展示,并總結。 ![]() 學生想到鐵屑。 學生仿照前面實驗找到解決方法:輕敲玻璃板。 學生動手實驗 一組學生展示,并描述看到的現象,其他學生觀查思考,發現鐵屑也形成了許多曲線,而且兩端多中間少,鐵屑多的兩端磁場強鐵屑少的中間磁場弱,印證了前面所學的內容。 學生回答:畫圖。 學生作圖,一位學生展示作品。 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回憶光線,思考光線與磁感線的相同點,理解模型法。 學生總結歸納總結磁感線特點:磁感線既描述了磁場的大小,還描述了磁場的方向。 學生觀察并思考。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演示器材:風車 自制風向展板(教師自制展板,內有橢圓形導流軌道,兩臺吹風機,用彩紙制作的風向標)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轉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觀察法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注意一看,二找,三定的步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實驗器材:條形磁鐵、一個小磁針。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磁場,并明確磁場對靠近它的其它磁體產生力作用,為探究磁場分布的實驗做好知識準備。 ppt課件展示小磁針的放置位置: ![]() 學生實驗器材:條形磁體、六個小磁針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實驗器材: 磁針板一對(教師改進)、條形磁體。 ![]() ![]()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由少到多,由簡到繁的學習過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實驗器材:鐵屑(裝在塑料瓶中,瓶口用紗布蓋住),鐵屑承接板(用玻璃板、條形磁鐵和吹塑板組成,防止學生在輕敲玻璃板時磁體移動) ![]()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提供材料:印著條形磁體的白紙。 ![]()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使他們很有成就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模型法。 ![]() 多媒體ppt課件展示 |
|||
四、拓展延伸(1分鐘) |
教師引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磁體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學生說一說磁在現代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
學生談一談他們觀察到的生活中的磁現象,用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生活。 |
設計意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
|||
五、課堂總結(1分鐘) |
教師提問: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用到了哪些科學方法? |
學生總結。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及時總結,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
|||
六、作業(1分鐘) |
在中國古代物理學知識中,磁學知識非常豐富,在磁現象發現和應用方面,都處在世界前列,請同學們翻閱資料或在互聯網上查詢,寫一份有關我國磁學發展的調查報告。 |
學生開闊視野。 |
展示課件 |
名稱 | 圖片 | 材料及作用 |
1、迷宮游戲展板(自制教具) |
![]() |
材料:木板,吸塑板,鐵球,磁力棒 作用:游戲引入新課,引出磁體 |
2、高斯計 |
![]() |
作用:用來測量磁體磁性強弱,采集數據在電腦中繪制成圖像。 |
3、風向展板(自制教具) |
![]() |
材料:吹塑板做成橢圓形導流軌道,兩臺吹風機以及用彩紙制作的風向標。 作用:氣流類比磁場,把不易于觀察轉換成易于觀察,學習轉換法。 |
4、磁針板(實驗改進) |
![]() |
材料:由磁場立體演示儀經切割打磨而成。 作用:學生實驗器材,用來探究條形磁體磁場分布。 |
5、鐵屑承接板及鐵屑瓶(實驗改進) |
![]() ![]() |
材料:鐵屑裝在塑料瓶中,瓶口用紗布蓋住;鐵屑承接板是用玻璃板、條形磁鐵和吹塑板粘合而成。 作用:學生實驗器材,在用鐵屑探究磁場分布的時候,鐵屑瓶可以均勻的撒鐵屑,承接板可以防止學生在輕敲玻璃板時磁體移動。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