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簡單機械模型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十一章簡單機械的應用—設計制作簡單機械模型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十一章簡單機械的應用
——設計、制作簡單機械模型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鞏固“簡單機械與功”的理論知識,了解簡單機械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2)學會設計、制作組合的簡單機械.培養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體驗創造的樂趣.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機械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分析過程,學習制定科學的探究計劃并實施實踐方案.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交流提高書面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多元化評價及發展性評價的能力.
(2)通過活動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敢于動手、樂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簡單機械的類型和特點.
2.難點:設計制作由簡單機械組成的機械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三、設計思路
1.“設計、制作簡單機械模型”是以學生經歷生活體驗、勇于實踐為核心的一堂實踐活動課,學習活動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本節課采用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及創新實踐的教學模式,基本思路是:多媒體展示由古及今對機械的廣泛應用,回憶簡單機械知識;以自行車為載體,深化認識簡單機械的構造和傳動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通過對社會生產生活中優秀設計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創新設計、制作的欲望和靈感的火花;小組討論如何利用簡單機械,設計制作復雜機械模型的注意事項、活動安排和作品評價方案;小組協作,集思廣益,使成果清晰準確展示;各小組交流展示作品,同時進行多元成果評價.本節課以小組互助合作為學習的主要形式,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培養了交流、合作的能力;通過活動組織階段、實踐操作階段、作品展示與評價階段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思維層次逐步提升,發展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知識建構和應用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基本理念.
2.教學和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構建了學科類課程與活動類課程相結合的新課程結構,更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注重社會要求與學生發展相統一;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要目標,強調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學設計流程圖:
活動組織階段:設置情景回顧簡單機械知識,歸納簡單機械的類型和特點.
![]() |
![]() |
![]() |
![]() |
![]() |
教學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第一環節: 活動組織階段 |
1.簡單機械的類型和特點: 投影:回顧、復習簡單機械知識. 杠桿: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定滑輪:軸的位置固定不動. 動滑輪:軸的位置與物體一起動. 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而成. 輪軸:具有公共轉軸的輪和軸. 斜面:斜坡,兩側高度不同. 投影:簡單機械的實例圖片. |
學生簡述簡單機械的特點. 杠桿有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費力杠桿能省距離. 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是變形的杠桿,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能省力. 斜面可以省力但費距離. |
打好設計模型的知識基礎. 將簡單機械的使用特點與機械的作用和性能聯系起來. 滑輪組、輪軸能省力和改變力的方向.輪軸是變形的杠桿,動力作用于輪上省力,作用于軸上費力. |
分析思考: 投影: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機械的圖片,提出問題.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使用的機械是單一的機械還是機械組合,它們又是如何傳動的? 引導學生分析:投石機、紡車、雙人舞蹈模型. |
學生觀看圖片,回顧課堂學過的簡單機械知識,尋找、發現復雜機械中的各類簡單機械. |
利用學生熟悉的機械圖片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提供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的時間,為小組合作作鋪墊. |
|
2.復雜機械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 展示折疊自行車實物. 分析自行車的機械結構和傳動原理. |
學生思考回答: 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輪軸能省力、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能省力、改變力的方向,杠桿省力或省距離. 聯系生活學習物理知識. |
知道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所用的復雜機械均是由簡單機械組合而成的. 機械發明和創造的任務就是合理的組合簡單機械,提高人們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增強學生將物理與生活相聯系的意識. |
|
3.設計制作簡單機械模型思路和方法: 投影:小組合作設計、制作思路. (1)明確設計的目的(省力或省距離)、使用環境、可選用的材料. (2)選擇可組合用的簡單機械類型. (3)對選取的簡單機械進行組合加工. 設計新穎,制作精細,外表美觀,使用方便. 設計制作要注意安全. 確定組合的簡單機械. |
學生自備模型零件和實踐工具. 部分工具可由學校實驗室提供.學生應事先約定要準備哪些材料,盡量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日常器具,應陋就簡. 制作機械模型時要注意安全,要正確使用制作工具. |
學習正確使用工具.注意人身安全. 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風,學以致用.選用簡單機械類型,設計一個簡單機械的組合模型,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體驗和經驗. 提倡小組合作,發揮小組的集體力量,培養合作精神. |
|
4.討論確定評價項目和標準: 投影:活動評價. (1)達到活動基本要求的程度. (2)模型設計的創新性、特色性. (3)模型制作的工藝水平. (4)提升相同質量的物體時,模型的省力情況和機械效率. (5)活動成果展示時小組的整體表現. |
學生參與討論. 制定活動方案. |
成果(作品秀)的表達方式應體現多樣化.采用文字、圖片、模型等多種綜合形式呈現均可. | |
第二環節: 實踐操作階段 |
充分考慮到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熟練運用課堂教學機智,靈活駕馭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大膽探索和創新,在主動實踐中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
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設計,互相協作,集思廣益,使成果很快展示. |
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進行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
第三環節: 作品展示與評價階段 |
1.引導學生互評,發展性評價,自我反思實踐活動過程,總結活動過程和分享活動感悟. 2.充分肯定優點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
交流展示作品. 課題成果評價. |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愉,獲得成就感, 同時培養學生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