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杠桿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11.1《杠桿》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優秀課例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
學科 物理
年級
八年級
版本、冊數 課目名稱
教育科學出版社,八年級下冊,《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杠桿的分類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通過體驗活動,了解杠桿的分類情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涉及杠桿的探究實驗和體驗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和體驗活動,加強學生間相互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勇于動手參加科學實驗的素養。
教學重點、 難點及措施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難點:1.能運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杠桿類問題;2.知道杠桿的分類及應用。
措施:分組實驗探究,小組合作,教師自制教具,學生體驗活動
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過了上學期剛剛接觸物理的新鮮感,而八下的難度也提升很大,因此此階段的學生,對待物理學習的態度和
動力有所不足。在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充分認識這個實際
情況,并盡可能的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驗探究,體驗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媒體資源使用 及分析
一、新課引入
教師出示天平和桿秤。同時提問:天平和桿秤都在什么狀態下讀
數?引入杠桿平衡的概念以及處于杠桿平衡的兩種狀態。 教師親自操作桿秤。將秤砣和貨物放在調平的天平上證明動力跟阻力的大小不相等。引導學生猜想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促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
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啟發學生思考杠桿平衡可能存在的條件,為后面的實驗探究做鋪墊。
PPT的使用,讓學生對抽象的概念和實際生活中的實物,有更直觀的印象。
二、新課教
學:探究杠桿
的平衡條件
1.學生討論:杠桿究竟是選擇傾
斜的還是水平
的?
學生活動:調平一個橫桿傾斜了
分組討論,請同學交流發言。請同學來調平杠桿,并總結杠桿調平的依據和方法。
通過討論和讓學生參與
調平杠桿,明確杠桿的橫桿需要水平位置平衡
呈現圖片,更直觀形象。
的杠桿。
的原因和調平橫桿的方法。 2.教師給出“友情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猜想的
可能的條件,分小組進行探究實驗。
分組探究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探究。
更為快捷的為學生呈現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3.請兩組學生來分享實驗的數
據。并從中總結出實驗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實驗的討論與交流、分享與總結 學生展示實
驗數據,總
結得出杠桿
的平衡條件
利用展臺投影
學生的實驗數
據,并結合數
據,學生進行展
講。
三、活動體驗: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 1.活動一:討論如何實現“四兩撥千斤”。教師展示自制教具,并結合自制教具遷移延伸到生活中的塔吊
討論“四兩撥千斤”的方案并交流; 教師通過展示自制教具,延伸講解生活中的塔吊。 通過討論和
教師展示自制教具,讓學生明白杠桿在生活中有很廣泛的
應用。
展示圖片,借助配圖進行講解,更加的生動形象
2.學生練習:據《杭州日報》報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動物園內,一位物理
老師利用杠桿原理,僅用小小的彈簧測力計就測
出了一頭大象的質量(如圖甲)。
測量時用了一根長度為10m的槽鋼作為杠桿。如圖乙所示,吊鉤固定點O為支點,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1=200N,測出L1=9m,L2=6cm。不計槽鋼和鐵籠的質量,請估算大象的質量?
學生隨堂訓練 檢驗學生對
杠桿平衡條
件的掌握情
況。
呈現題目,與學
生的學案配合
使用
g=10N/kg。
3.活動二:比一比:誰是“大力士”
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上臺來,在實驗演示臺上面,開飲料瓶。女生借助啟瓶器,男生徒手。為了安全和活動效果,為男生女生都準備了白毛巾遮住手,給臺下的學生以一定的神秘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
活躍度和參與度
4.活動三:夾彈珠
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上臺來,在實驗演示臺上面,雙方分別用特定的筷子進行夾彈珠比賽,總共13顆彈珠,最先夾完的獲勝。筷子的要求:一根長,一根短。臺下的學生作為裁判,進行數數。
5.活動四:剪牙簽
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上臺來,在實驗演示臺上面,雙方分別用不同的剪刀進行剪牙簽比賽,總共9根牙簽,最先剪完的獲勝。臺下的學生作為裁判,進行數數。
四、新課教學:杠桿的分類 生活中的杠桿: 省力杠桿:L1>L2,
省力,費距離 費力杠桿:L1<L2,費力,省距離 等臂杠桿:L1=L2,不省力,不費力 PPT展示剛才活動中所使用工具的力臂作圖。
將杠桿的分類依據融入到活動中的工具上,將物理與生產生活聯系起來。
PPT顯示,節省老師作圖的時間,并且形象直觀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對本節課所學
的內容進行簡短的回顧和梳理。
應用信息技術環境教學小結
應用了多媒體軟件,學生展示臺。
PPT軟件可以直觀的展示一些老師講述的過程性內容,轉化學生的聽覺記憶為視覺記憶,更加的形象、具體。同時,節省老師的板書時間,有利于課堂進度的開展。并且能跟老師設計的探究實驗、體驗活動等課堂教學活動相輔助,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學生展臺可以直接投影學生的實驗數據、計算過程等,形象直觀,并能夠很快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并展示典型性錯誤。
1.實驗探究更具開放性,讓學生自己猜想自己認為的促使杠桿平衡的條件是什么。然后以問題作為驅動,積極的參與到隨后的實驗探究當中,并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
2.理論聯系生活,將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相結合。充分體現了STSE的教學思想。引用了自制教具,介紹了塔吊等。
3.通過四個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死板的知識,融入到學生的體驗活動中,變枯燥的講解為學生主動的參與。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難點是學生能運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杠桿類問題和知道杠桿的分類及應用。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做了如下的努力: 1.在杠桿的平衡條件的探究實驗之前,教師演示桿秤的使用,通過調節秤砣所在的位置的變化,能夠讓桿秤平衡,引導學生去猜想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能與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有關,這樣學生不至于盲目猜想,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使學生合理的科學猜想,快速進入探究的課題。同時在學生進行探究之前,PPT展示了學生探究實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使探究的目標和方法更加的明確。
2.在分析數據時,先由理解和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他們自己小組的數據進行分享并梳理歸納結論。為同學們處理數據提供了參考方案。這樣不僅營造寬松環境,而且培養了學生敢想敢說的精神及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3.用三個學生參與的體驗性活動,將我們平常司空見慣的工具(啟瓶器、筷子、剪刀)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杠桿進行結合。有效的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體現STSE精神。激發并維持了學生對杠桿學習的動力,充分的參與到活動中去。
從自己的這節課中,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同時又要盡可能多的設計學生體驗活動,讓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機會去參與課堂。本節課我覺得有三處地方把握的不夠好:一是在學生上臺來調節杠桿平衡時,沒有對學生語言表述上的錯誤進行特別準確的糾正,犯了經驗主義的毛病;二是全程只練習了一個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大象體重的練習題,沒能及時通過練習提升學生運用杠桿平衡條件的能力;三是學生體驗活動的涉及面太少,學生親身體驗人數只有6人,不能做到輻射到盡可能多的學生,今后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盡量兼顧盡可能多的學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