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磁現象,磁場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第20章第1節《磁現象磁場》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第20章第1節《磁現象磁場》遼寧省優課
20.1 磁現象 磁場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是九年級物理第二十章《電和磁》的第一節,作為本章的第一節有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續知識學習的基礎,因此,通過多媒體軟件和信息化手段、將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做好演示和分組實驗從而讓學生探究出物理概念或規律,是本節課的主要特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結合實例了解簡單的磁現象。
2、通過實驗認識磁極,知道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3、通過實驗認識磁場。 4、知道地磁場。
二、方法過程
1、通過觀察磁體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感知磁場的存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2、通過感知磁場的存在,知道磁感線和地磁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的志向。
【教學重點】
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狀況。
【教學難點】
認識磁場的存在,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
【教學準備】 教師用:
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小磁針、玻璃板、鐵粉、多媒體課件整合網絡、實物投影等。
學生用:
條形磁鐵、蹄形磁鐵、小磁針、大頭釘、各種磁性材料
【教法】
講授法、觀察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圖片
現代社會我們可以利用安檢門來檢查人身體上是否隱藏金屬物品。
2、借助網絡資源來查詢 :
世界上最古老的安檢門是誰發明的么? 3、我國有關磁的研究介紹
學生閱讀網絡資源我國
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自信。
講授新課:
一、
磁現象:
(一) 磁性 磁體
(二) 磁極 南極 北極
(三) 磁體間相互作用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器材:
磁鐵、銅鐵鋁木塊、鈷絲、物塊等,通過做實驗解決下面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探究目標問題): 磁到底能吸引什么樣的物質呢?
磁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把磁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的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
提出問題:磁體上的各個部分對鐵鈷鎳的吸引力大小相同么?
(多媒體白板插入投影現場做實驗)
總結: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 磁體有兩個磁極,分別叫南極(S極)和北極(N極)
1、通過環形磁體演示磁極間相互排斥
2、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總結: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按照多媒體課件的要求逐個完成實驗探究,并參照課文得出一般性結論。同時筆記。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態度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磁現象的奧妙,同時能夠進行小組內合作學習,增強動手能力。
本部分小學自然課程接觸過,同時學生此前也有過接觸磁體的經驗,因此完全可以勝任自學探究的任務。同時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 磁場
(一) 感知磁場
(二) 磁感線
剛才我們在做實驗時,大家也看到:兩個磁體并沒有接觸,為什么就能產生力的作用呢?
1、演示實驗:利用玻璃板上鐵屑的排布情況感知磁場 磁場概念:在磁體周圍存在的一種人眼看不到的物質磁場。它雖然看不見,摸不到,但確實是實際存在的
2、演示實驗:
將磁體放入裝有鐵屑的盒子
總結:磁場是立體的
1、 播放微課:
利用小磁針感知磁場并介紹磁場的方向性及磁感線
總結:物理學中把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場的方向
我們把小磁針在磁場中的排列情況,用一些帶箭頭的曲線畫出來,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場,這樣的曲線叫做磁感線
2、磁感線:學生通過微課學習磁感線的畫法,小組合作畫出一條磁感線
3、通過投影學生的磁感線及白板軟件學生相互討論回答問題: 1)、磁體外部磁感線方向有什么規律? 2)、怎樣根據磁感線來判斷磁性的強弱? 3)、磁感線是真實存在的么?磁場呢? 4)、如何確定磁場周圍某一點的磁場方向?
1、小磁針,靜止時指向南方的是S極,指向北方的是N極。輕撥動小磁針,為什么總停在這個位置?
了解物理學方法轉換法
觀察實驗現象,思考討論問題,并回答。 認識磁場的立體性。
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
了解物理學模型法
小組合作用小磁針感知磁場并畫出磁感線 完成的實驗現象發問,能夠引起積極的學生思考,并且指向性更強。
傳授知識點的同時,注重物理方法的滲透。
通過立體磁場在展示,讓學生體會并真正理解磁場的空間對稱性。
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收獲了知識,又節約了課堂時間,獲得了最佳效果,并且還學到了探找科學規律的途徑和方法.
將課堂內容分成小環節讓學生對知識的結構有所了解思路更清晰,達到更好的效果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磁感線的概念。
三、地磁 場
(一) 地磁場跟條形磁體磁場相似
(二) 地磁場的意義
總結:地球周圍存在著與條形磁體非常相似的磁場,叫做地磁場
2、 根據地面上磁體的指向性,小磁針的N極總是指北 總結:地磁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
(多媒體展示圖片,結合圖片介紹地磁場、磁偏角、沈括的貢獻。)
3、 我國古代的磁學成就:沈括記載磁偏角的現象比西方
早400多年。
播放視頻:
地球免遭太陽風的攻擊、極光的形成
地磁場。
明確: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南北極相反并且不重合。
地軸與地磁軸的夾角叫 磁偏角。
觀看視頻
通過已學知識的遷移能夠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同時也注重了知識間的聯系。
通過拓展內容的學習,加深對磁現象的理解,拓寬知識面,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拓展: 磁性材料
磁使我們的生活的更加便捷,請同學們舉例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利用到磁體或磁性材料? (多媒體白板軟件引入動態圖片)
思考,并舉例。
了解磁現象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從物理走向生活,拓寬知識面,增強對磁現象知識的重視。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用?
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指導學生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知識的精華所在,這有利于我們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課下拓展作業 為何用小磁針感知磁場的實驗中,有些小磁針的指向與其它小磁針不同呢?
拓展知識
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板書設計 20.1 磁現象 磁場
一、磁體
二、磁極:南(S)極、北(N)極;
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三、磁場: 磁感線 四、地磁場 五、應用
【教學反思】
本節課作為第20章《電與磁》的第一節有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續知識學習的基礎,因此,通過多媒體軟件和信息化手段、將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做好演示和分組實驗從而讓學生探究出物理概念或規律,是本節課的主要特色。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在于,重點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這一理念。首先利用網絡資源“我國有關磁石門的記載”進入物理知識的探究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有關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其次,本節課多次利用多媒體軟件做為媒介,來展示“演示實驗”、“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實驗過程”。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運用在生活中積累的實踐經驗,結合直觀的物理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動手的熱情,從而能夠從實驗事實出發探索磁鐵的性質,并認識磁場的存在,同時也注重了物理方法的傳授
關于難點的突破:“場”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概念,“磁場”看不見,摸不到,十分抽象,難于理解。要引導學生展開空間想象就顯得很重要,所以此處教師利用微課“利用小磁針感知磁場”來讓學生感知磁場的存在,微課過程中巧設提問,使學生通過觀察改變小磁針位置時指向的變化,來感知磁場的方向性。讓學生通過現象去認識磁場。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收獲了知識,又節約了課堂時間,獲得了最佳效果,并且還學到了探找科學規律的途徑和方法.
在天體磁場、磁性材料應用的教學中,此處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大量的圖片、影象資料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地磁場的意義及其它天體磁場的認識,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
本節課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有些急躁、緊張,在教學環節的銜接上不自然。對學生活動的評價方面缺乏激勵性的表達,只是就事論事。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注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