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磁現象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第七章第1節《磁現象》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第七章第1節《磁現象》庫爾勒市實驗中學
第七章 磁與電 第1節 磁現象
教材分析:
磁現象是教材中磁與電章節的第一節課,從整個章節的知識安排來看,本節是此章的知識預備階段,是本章后期學習的基礎,是讓學生建立學習磁知識興趣的第一課,也是讓學生建立電磁相互聯系這一觀點很重要的一節課,為以后學習電磁感應等知識提供鋪墊。整節課主要側重要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磁現象的了解,故本節課首先應通過學生自己說說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
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與技能
磁場的基本知識在初中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學生在生活中對磁現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礎。但磁之間的相互作用畢竟是抽象的,學生對磁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是比較感興趣的,故通過讓學生能了解地磁場,滿足學生渴望獲取新知識的需求。
2、心理特征
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物理知識的不斷加深,求知欲表現欲不是很強,但本節知識比較簡單,實驗操作也不復雜,應充分利用好這些特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口頭表達和實驗操作,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簡單的磁現象,知道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2)知道磁場, 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方向。 (3)知道地磁場和磁化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試驗現象能描述磁極及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信
息交流能力。
(2)通過實驗感受磁場的存在,經歷描述磁場的方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在經歷分析、觀察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探究的樂趣。
(2)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進一步
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 2.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歸納總結得出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的過程。 教學器材:
教師:自制磁懸浮演示器,風向演示器,鑰匙隔空術演示儀,鐵粉磁感線演示儀,立體磁感線演示器,小磁針,條形磁鐵,U形磁鐵,回形針,圓白菜(中間插有條形磁鐵),螺絲刀,充磁器。
學生:條形和U形磁鐵,翼形磁針,小磁針,鈷,鎳,銅塊、鋁塊、木塊,鐵塊,磁場方向探究卡,記號筆,螺絲刀,回形針。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 情景
老師表演魔術,演示硬幣消失的魔術。 觀察魔術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學習目標
1、了解簡單的磁現象,知道磁極間的
相互作用規律。
2、知道磁場, 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方向。
3、知道地磁場和磁化現象。
齊讀學習目標
讓學生有目的的去學習
進行 新課
一、磁現象
觀看“機器人和磁鐵”的視頻。 視頻中是什么讓機器人如此郁悶?
讓學生說說你見過的磁鐵都有哪些特點?
答:磁鐵 學生思考回答:磁鐵能吸鐵,有南北極等。
體現新課標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播放微課視頻中的四個小實驗,要求觀看時注思考視頻中的出現的問題。
問:你對那個實驗最感興趣?那個實驗中的方法存在問題?應該如何糾正? 學生答:第一個實驗方法有問
題。應該多做幾次實驗。 讓學生明確實驗方法及步驟,知道多次測量才
能得到普遍規律。 探究一:磁現象(動手實驗) 1、磁鐵只能吸引鐵嗎?
2、磁鐵各位置吸引的小鐵帽數量一樣多嗎?
3、讓磁鐵自由轉動,靜止后兩端的指向是隨意的嗎?注意,做此實驗時請將其他磁鐵遠離轉動的磁鐵。
學生通過視頻中提出的四個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帶著想發現新規律的熱情投入到實驗當中。
通過親身體驗激發學生渴求新知識的欲望和學習熱情。
進行 新課
4、把兩個磁鐵的兩端分別相互靠近,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說說看到的現象和你的新發現。 學生展示匯報: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實驗四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
總結歸納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總結出磁性、磁體、磁極的概念,以及磁極的命名和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在指出磁極的指向性后,向學生簡單介紹指南針。中國指南針的發明為世界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
在得出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后,演示磁懸浮小制作,問:小紙杯懸浮的秘密是什么?
介紹其應用:磁懸浮列車。激勵學生研究出技術更加成熟的磁懸浮列車,并能在世界各國進行推廣。
學生認真觀察并思考。 通過介紹真空超導磁懸浮列車激發學生的使命感。
進行
新課
進行 新課
二、磁場 生活中大部分的力都需要相互接觸才能產生,但磁力居然能隔空作用,磁體是怎樣實現這種隔空作用的呢?
分子、原子、他們都是可以觀察的到,但是宇宙中除了這些有形的物質外,還存在一種無形的特殊物質,當在其中放入它感興趣的東西時它才會體現出來。演示鑰匙隔空術。
科學家把磁體周圍,的這種特殊物質稱為磁場。磁體的磁性以及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正是通過磁場來實現的。
學生觀察實驗。思考:什么物質吸引著鑰匙,又是什么物質使磁體間發生相互作用。
使學生認識到宇宙中不
僅存在能觀察到的物質,還存在觀察不到的
物質,讓學生認識到磁場的物質性,培養學生的物質觀。
引出研究磁場的方法。風也看不見,你是怎么知道風的方向的呢?演示:打開吹風機。提出問題:大家看到的風是什么形狀的?
請學生上來畫一下。
教師歸納:風雖然看不見,但我們可以轉化為小旗子的受力情況來研究風。我們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學生思考后回
答:看紅旗飄動的方向。 學生答:循環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運用“轉換法”這種科學研究方法。讓
學生認識到研究看不見的物質時經常用到轉換法來研究。
(用條形磁鐵和小磁針實物投影演
示)類比得出我們可以用小磁針來研究磁體周圍看不見的磁場。把小磁針放入磁場的不同位置,指向各有不同,說明了磁場也是有方的。
科學家們規定磁場中小磁針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改點的磁場方向。演示畫出這點磁場的方向。這種探究磁場的方法難
學生觀察小磁針在磁場中的不同指向。
學生觀察畫出某點磁場方向的過程。 讓學生感受磁場對放入
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 為后面學生畫出條形磁體周圍各點的磁場方向
做好鋪墊。
進行 新課
嗎?同學們想試試嗎?
利用我給學生準備的小磁針和探究卡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條形磁體周圍一些點的磁場方向,其中三組探究U形磁鐵周圍的磁場方向。并組內討論這些方向有什么規律?(為了得到不同點的磁場方向,我專門給學生準備了三種探究卡,卡上需要學生探究的點的分布都不
同)。
學生動手實驗畫出條形磁體周圍一些點的磁場方向。 讓不同組的學生分工畫出不同點的磁場方向,為后面分析磁場方向的規律提供更多的參考。
實物投影三組的學生的作品(取下三組的透明紙疊加),并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點的磁場方向有什么規律?
如果把這些方向用曲線連接起來,在標出方向,這就是磁感線,磁感線并不存在,只是為了研究磁場建立的一種物理模型。我們把這種研究問題的的方法叫模型法。
疊加三組U形磁鐵的磁場探究卡得
出:磁體外部,磁感線從N極出來,回到S極
圖片展示條形磁體和U形磁體周圍磁感線。
學生指出:好像從N極出來回到S極,按曲線排列等等。
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概括物理規律的能力。
讓學生體會“模型法”這種研究物理問題時用到的方法。
讓學生感受,多次試驗才能得出普遍規律。
讓學生反思這個實驗存在的不足。 教師展示立體磁感線演示儀。
畫的點太少了。 學生觀察立體磁感線的排列情況。
讓學生認識到磁體周圍空間各點都存在磁場。 三、地磁場 老師演示:用一個翼形磁針靠近磁體,他的指向不是隨意的,因為受到力的作用。我們再讓翼形磁針遠離磁體他的指向也不隨意,說明還有一個物體對他有力的作用,這個物體是誰呢?
老師這里有一棵神奇圓白菜,為什么說他神奇呢?因為在一棵圓白菜上插幾個小磁針,觀察發現小磁針的南極都指向同一個方向,請學生猜一猜原因是什么? 小磁針的N極指向北方是因為被地磁場的S極所吸引,所以地磁的南北極和地理的南北極是相反的,并存在一個11.5︒的夾角,我們把這個夾角叫磁偏角,我國宋代學者沈括最早發現了磁偏角。早于歐洲400多年。 學生答:地球
學生猜想:圓白菜里有一個條形磁鐵。
用模型法讓學生體會地磁場的分布。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磁化:
用螺絲刀吸引回形針,沒有被吸引,說明螺絲刀沒有磁性。我可以讓他變得有磁性,同學們相信嗎?演示利用磁鐵磁化螺絲刀。
同學們想試試嗎?
老師利用充磁器磁化螺絲刀。說明磁鐵都能使物體磁化,電流也能使物體磁化,
學生觀察 動手實驗
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將物理知識充分為生活服務。
為第二節電生磁做鋪
這就是電生磁。
墊。
課外 活動 1、試著用磁鐵、兩根縫衣針、一個按扣、一個大頭針和一塊橡皮做指南針。
課堂小結
請看著學習目標,說一說你的收獲。
在這里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神奇的磁世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認真查閱,也許你就能解開恐怖的百慕大三角之謎。
同學們今天的表現很贊,老師想對大家說:“厲害了我的同學們!”
板書 設計
20.1磁現象 磁場
一、磁現象
磁體 磁性 南極(S) 磁極
北極(N) 二、磁場
磁場 磁感線(磁體外部N S) 三、地磁場 四、磁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