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流動的組織,血液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東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東莞市望牛墩中學
第四單元 第四章 第一節《血液》
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章節、課題名稱 第四單元 第四章 第一節《血液》
分冊(模塊)
七年級下冊
授課時數
1課時
作者姓名
黎楚欣
所屬學校
東莞市望牛墩中學
教學內容
分析
課程標準的描述
1. 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2. 觀察血涂片。
3. 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
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安排在學完《人體的營養》和《人體的呼吸》之后,不僅解決了學生對于前兩章學習留下的營養物質與氣體如何在體內運輸的問題,也為后續章節中學習體內廢物的排出及激素的運輸做了鋪墊。物質是通過血液來運輸的,而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對于血液的運輸和防御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另外,本節課的內容和健康、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例如紅細胞、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等異常對健康的影響,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等活動,都是關系學生的生活實踐的。學會初步解讀血常規化驗單,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為培養學生對醫學
的興趣打下基礎。 知識結構框架(或概念圖、思維導圖等)
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分析
1.知識基礎:學生幾乎都有過流血、抽血的經歷,即對血液都有一定的感性
認識。他們幾乎都知道失血過多會導致死亡,但并不十分清楚血液中含有哪些成
2
分析
分,這些成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和生命活動的關系。這就要求在教學中盡量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結合有關圖文材料,讓學生認識血液的成分、特點和功能。
2.能力基礎:對于血液的凝固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血液的分層現象,學生并沒有接觸過,所以通過血液分層理解血液有不同成分,需要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在生活中都應該接觸過血液報告單,但是由于知識有限,他們并不具備分析解讀的能力,所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就要掌握這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心理特點:初中學生是由經驗型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抽象思維的形成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從學生生活中對于血液的感性經驗出發,幫助學生建立關于血液的理性思維。另外,學生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比較關注自己身體健康問題,對與生活密切關系的知識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與生活實例相結合,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1了解血液的分層現象。 1.2掌握血液的主要組成成分。 1.3理解血漿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1.4識記各種血細胞的形態、特點及功能。
1.5學會判斷各種血細胞含量的變化導致的后果。 2.能力目標:
2.1通過觀察分析血液的分層現象,提高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2通過對血管和飲料模型比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2.3通過解讀血常規化驗單,提高學生解讀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 2.3通過分析生活現象,提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4利用表格匯總,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和概況能力。
2.5通過識別血涂片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1通過對血液成分和功能等知識的了解,認同人體的奇妙,產生敬畏生命
的情感。
3.2通過“我來做醫生”的活動,根據血液報告單來簡單診斷疾病,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認真負責的思想。
3.3通過分析各種血液成分數量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建立正確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3.4培養關心生活、留意生活,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1.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2. 嘗試初步解讀血液化驗單。
3. 識別人血涂片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 1.通過比喻讓學生建立對血液及各成分的感性認識。
2.通過“我來做醫生”的活動,具體分析實例,學會解讀血液化驗單。 3.通過問題的設置,結合圖片和已有知
3
識來分析識別。
教學難點 1.理解血液分層現象。 2.理解紅細胞的運輸氧的功能。
3.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1.通過類比,讓學生理解只有一種成分的話血液就不會分層。
2.通過動畫和比喻,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3.通過小組討論,分析解決生活現象。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的簡要闡述
本節主要采用多打比方的形象教學策略,采取“源于生活、實用于生活”的
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通過調查學生關于血液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血液”的興趣;通過自主完成學案,培養自學能力;通過
對血液各成分和功能的分析、歸納,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我來做醫生”的活動和小組討論,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分析生活問題的應用能力。
教學
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設計意圖、依據
一、引入 1.(展示驗血、獻血圖片)提問:有見過或者經歷過這些情景嗎? 思考:血液具有什么功能需要提倡無償獻血?為什么醫生可以通過血液化驗判斷身體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1.聯系自己情況,了解驗血和獻血。 2.思考:關于血液的功能。 通過比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循環系統的興趣。
二、血液的
成分
1.調查:(1)你見過自己的血液嗎?(2)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血液的特征嗎(如顏色、形態、味道等)? (3)你有過抽血化驗的經歷嗎?(4)你是在哪里因為什么原因而抽血呢?(5)你有仔細看過自己或家人的血液報告單嗎,能看懂嗎? 2.設疑:為什么體檢或生病時醫生需要通過血液化驗單來作為判斷健康、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呢?這就和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功能有關了。 3.資料分析:血液分層現象的演示實驗及問題 1.交流:根據調查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交流對血液的認識。 2.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 3.思考問題,認同血液分層說明血液有不同的組成成分。 4.做筆記:血液分層具體的名稱、顏色等。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血液的認識
和理解,即了解學
生的前概念。 通過問題設置制造思維沖突,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觀察實驗
結果,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4
三、血漿的成分和功能 1.結合現場制作糖水比喻:如果把血漿比喻成加入了糖的水,那么不同的血細胞就像加入糖水中的枸杞、豆類。所以血漿首先可以運載血細胞,也運輸了溶解在里面的物質。 2.血液屬于流動的組織,會流動主要和哪一部分有關呢?(血漿里含量最多的就是水) 3.分析血漿的成分,歸納其功能。 1.通過比喻理解血漿和血細胞的關系。 2.分析血漿的成分示意圖,理解血漿的功能。 3.結合生活實例,認同血漿中各成分含量穩定才能保證人體健康。同時加深理解血漿的成分,比如血漿蛋白、葡萄糖等。 通過比喻,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學得更輕松。 血漿成分示意圖大家都會看,但
是看完以后能記住多少,就看教師有沒有把抽象的數字
比例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分析血糖含量高低會影響健康的例子,讓學生將知識學活,吃透。 四、識別血涂片中的血細胞 1.過渡:病人只是提供了幾滴血,醫生是怎么得到化驗單上這些數據呢? 2.演示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展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血涂片 1.觀察顯微鏡下血涂片的圖片 2.分析問題 3.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學生先要理解為什么要做血涂
片,建立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才有學習的動力。
五、血細胞
的特點和
功能
1.組織學生完成學案中“自主學習”板塊的內容。 2. 提問和講解:學案中“自主學習”的相關問題。 3.比喻、拓展、聯系生活: 每種細胞提問講解完題目后,就結合課件展示的動畫和圖片,延伸至生活實際現象。 (1)紅細胞 ——“劫富濟貧的俠士” (結合紅細胞運輸氧的特點)配合動畫講解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特點 “熱心的俠士”紅細胞也有“頭腦發昏”的時候,一見到一氧化碳就像“帥哥見了美女”優先與一氧化碳結合,“忘了自己的責任”,導致人體細胞缺1.自學:完成學案中“自主學習”板塊的內容。 2.回答問題,檢查“自主學習”板塊的內容的完成情況。 3.在教師引導下學習三種血細胞的特點和功能。 (1)紅細胞 看動畫,理解紅細胞的功能。 回憶一氧化碳中毒的新聞,理解原理,掌握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識。 通過閱讀教材,鍛煉學生的自
學能力。
利用學案,初步解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
根據每種血細
胞的功能特點為其起個外號,形象生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習慣。 學完每種血細胞的功能后,都有和生活的聯系,即加深學生對血細胞
5
氧,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結合東莞一氧化碳中毒實例,進行安全教育) (2)白細胞 ——“沖鋒陷陣的特種兵”(結合白細胞吞噬病菌的特點)配合動畫講解白細胞的特點 有炎癥時白細胞會增多。 (3)血小板 ——“快速堵漏專家” (結合血小板止血凝血特點)配合圖片 血小板的功與過:結合生活實例分析血小板的作用以及過多過少導致的后果。
(2)理解白細胞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的意義。 認同炎癥和白細胞數量增多的關系。 (3)血小板 回憶討論自己生活中受傷流血止血的情景。 認同血小板過多過少的危害,認同血液中各種成分數量穩定的意義。 功能的認識和記憶,又能解決生活問題,學以致用。 學習血小板的功能時,叫學生自己說出自己受傷流血的經歷,更好地感受血小板的作用。 六、解讀血常規化驗單 1.過渡:血液的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含量要維持穩定,人體才能健康,而血液化驗單正好為醫生診斷疾病提供依據。 2.引導學生將三張錯亂的報告單找到主人。 3.提示:醫生診斷疾病還要參考癥狀等很多因素,化驗單只是其中一個參考標準而已。 1.嘗試:解讀血常規化驗單。通過比較化驗單和正常參考值上的項目和結果,先判斷哪些項目出現問題,數值偏高還是偏低,再來進一步判斷可能是什么原因。 2.活動:“我來做醫生” 理論要應用于實踐才有意義,通過分析解讀血常規化驗單,學生的解
讀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才能提高,真正應用于實踐,學
生的學習興趣才更持久。 七、討論解
決生活問
題
1.設問并組織討論: (1)“親子鑒定”需要從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來自血液中的哪種成分? (2)運動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丟失了什么成分?怎樣補充血液丟失的這些成分? (3)貧血患者會表現出哪些癥狀?根據血紅蛋白的成分,在飲食中應該注意什么?對于嚴重貧血,應該怎么辦? (4)東莞的一名教師去西藏工作,一年后回東莞進行體1.學生討論問題。
2.適當作好記錄或者答案清單。 3. 理解貧血的癥狀和原理,注意合理飲食。認同食療養生的意義。 學以致用,能
利用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分析生活現象,建立正確健康的生活常識,比如大量出汗
后怎么辦,貧血多
吃什么食物,高原
反應是怎么回事等。
檢時,發現紅細胞數目增加了,你認為這有什么意義? 3.組織討論:教師巡查,留意學生討論情況。 4.組織回答:組織學生回答小組討論結果,同時給予點評。
4. 匯報:回答自己小組討論結果,適時完成課后配套練習。
通過小組討論
和回答,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八、歸納小
結、練習
1.歸納:通過列表格展示本節知識提綱。利用概念圖歸納血液的功能。 2.知識小擂臺(搶答) 3.練習 1.重溫: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搶答:對比記憶各種血液成分的特點和功能。 3.完成練習
歸納總結本節學習內容。 通過搶答幫助
學生對比記憶
練習鞏固
九、提高拓
展(視具體上課時間
而定)
1.學習利用造血干細胞治療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等的知識
閱讀課后的資料,理解造血干細胞的意義 了解更多科學前沿
知識,對提高學生知識面,拓展學生視野有很大幫助。
板書設計
第四章 第一節 血液
教學 教學特色
紅細胞:運輸氧
白細胞:包圍、吞噬病菌
血小板:止血、凝血
血細胞
防御、保護
血液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載營養物質和廢物 運輸
7
特色
本節課最大特點之一是讓學生直觀認識血液,比如把制造模型模擬血液在血管的狀態,用各種食物形象生動地模擬,學生學習趣味性強,課堂輕松。借助醫用的試管進行血液分層,學生直接觀察現象,比單純講解要清晰易懂;借助數碼顯微鏡觀察血細胞也是一大亮點,利用新穎設備講解抽象的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另一特點是采用“源于生活、創設情境—自主學習、理解生活—體驗學習、實用于生活—實踐提升、提升生活”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從調查學生自身經歷出發,建立學生對血液的感性認識。每學一個知識點都有和生活相關的聯系和問題,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最后通過“我來做醫生”的活動,分析解讀血液化驗單,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通過生活問題的討論,回歸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打好基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