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鳥的生殖,和發育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鳥的生殖和發育》香市中學鄒少玲(附課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東莞市初中生物優質課《鳥的生殖和發育》香市中學鄒少玲-課堂實錄(附課件+學案+教學設計)
鳥的生殖和發育
課題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八年級下冊 所屬單元章節:第七單元第一章第四節
教師姓名 | 鄒少玲 | 所在學校 | 東莞市寮步鎮香市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有條件的學校組織學生用自制的孵化器孵化雞卵,觀察雞卵孵化的全過程。 |
|||||
教材分析 |
1.知識主線:
2.內容地位: 本節是八年級下冊“生物生殖和發育”的最后一節內容,學生剛剛學習完植物的生殖,昆蟲的生殖發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已經具備了有關生物生殖和發育的初步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鳥類生殖發育的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更高一等動物在生殖發育方面的特點,并能與其他動物生殖發育做比較,找出生殖發育可以脫離水環境限制的原因,并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作最后的小結與升華,所以本節課在教學內容在整個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本節涉及到實驗可操作性強,涉及到的實踐活動與學生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3.各欄目的價值: 看似非常熟悉的雞卵,學生對其結構的認知卻很模糊,往往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結構如胚盤、氣室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行實驗,觀察和認識雞卵的各部分結構,再結合養雞場雞卵發育過程系列圖,引導學生分析雞卵在發育成雛雞的過程中各部分結構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并幫助學生理解鳥類為什么能適應陸地的生活。 關于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同的了解,教師讓學生觀看鳥類生殖和發育的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啟發學生回憶自己觀察過的實例,再歸納并描述鳥類生殖和發育的一般過程,最后教師點明鳥類作為害蟲天敵的意義,引導學生課后制作鳥巢,幫助學生形成保護自然環境和愛鳥護鳥的意識。 |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的《開花和結果》,七年級下冊的《人的生殖》,對于精子、卵細胞、受精卵、體內受精、體外受精等知識已經有所了解。剛剛學習完昆蟲的生殖發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學生對生殖和發育的理解更加深刻,日常生活中對鳥卵也比較熟悉,但對鳥卵的胚盤、系帶等結構認識不清,鳥類生殖發育能擺脫水環境限制的結構功能還比較模糊,因此在知識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盡可能貼近生活實際,盡可能多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1.2能力基礎:本節課面對的是初二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探究能力和探究的方法,比如在《開花與結果》一課訓練了學生由外到內的觀察順序,形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并能對鑷子、培養皿的使用熟練,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本節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雞卵的實驗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有層次性,并對雞卵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推測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觀養雞場”的模擬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觀看“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視頻,有效地促進學生觀察、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 1.3情感態度:八年級學生大多處在一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他們的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想象豐富,但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不喜歡老師的空洞說教,因此教學中教師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對鳥類的生殖發育有所了解,但對鳥類的繁殖行為對種群繁衍的意義了解不深,教師注意引導幫助學生形成保護自然環境和愛鳥護鳥的意識。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 由于觀察雞卵的實驗要求實驗操作過程有層次性,學生可能無法按順序進行實驗;由于未受精的胚盤色淺而小,有時胚盤隱藏在卵黃的背面,學生可能找不到該結構;由于學生對家禽飼養并不熟悉,單純通過圖片的展示并不能歸納出各部分結構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具體作用。 2.2學習過程中可能發展的狀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無法按順序觀察雞卵,因此,實驗前,老師適宜對實驗的步驟進行適當的講解;實驗過程中未受精的胚盤可能難于觀察,有時胚盤隱藏在卵黃背面,增加了實驗難度,因此實驗時,學生適宜采用小組合作實驗法,以達到相互對比,相互學習,先進學生帶動后進學生,共同完成實驗的目的;由于學生對家禽飼養并不熟悉,因此老師在提供豐富的材料的前提下,學生再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法,眾人拾柴火焰高,從而順利突破難點。 |
|||||
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 1.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及其生理功能; 2.鳥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 教學難點: 1.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認識鳥卵的復雜結構; 2.構建“鳥卵的復雜結構與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相適應“的概念。 |
|||||
教學策略 |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習不是教師將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幫助其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如何將探究性學習與基礎知識的教學統一起來,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來建構概念,是生物課程改革急需深入研究的問題。”基于這樣的思考,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堂課采用的是“GSPD”式教學模式,也就是 guide 、 search 、 probe 、 disscuss, 意思為引導,觀察,探究,討論,即以明確的任務驅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指導,以側重科學方法教育為目標,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引用和拓展,使教學過程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實踐條件,教師及時引導,讓學生真正在 “ 做中學”,讓他們在動手中發現生活中沒有發現的 “秘密”, 給他們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生物學基本概念的建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有所了解,我向學生展示罕見的鴕鳥卵,并適時播放鳥類生殖和發育各階段的影像資料,來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加深理解。通過討論和教師精講,明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并強化記憶。 鳥與人類的生活密切,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大類群動物。而雞等家禽更是無人不曉。它們通過產卵來繁殖后代,基本上個個學生都知道,雞卵更是吃過無數。但很少同學會留意雞卵的內部結構。本節通過對雞卵結構的觀察這一實驗,以小組同學合作、討論等形式,探究鳥卵的結構、討論各部分結構的功能、認識雞卵及其對環境的適應。學生通過動手活動自主探究,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使認知過程有層次性,從而提升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在完成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課本,構建本節的知識結構。 |
|||||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認識鳥卵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2).說出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3).理解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特點和過程。 2.能力目標 (1).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認識鳥卵的結構。 (2).通過觀察,分析,合作,討論,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認同鳥類與人類的關系,確定保護自然環境和愛鳥護鳥的意識。 |
|||||
課前準備 |
1.教師:溫開水(40-50攝氏度)一杯、鴕鳥蛋一個、鵪鶉蛋一個、生雞蛋一個、兩個大的潔凈的培養皿、剪刀、鑷子;提前給學生下發導學案并督促其完成課前預習部分。 2.學生:每組從家里帶一個生雞蛋、一個鵪鶉蛋、兩個大的潔凈的培養皿、剪刀、鑷子;完成導學案預習部分。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導入新課 |
開門見山,通過欣賞大小不同的鳥卵,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愉快的課堂探究氛圍。 |
1.分別展示鴕鳥卵、雞卵、鵪鶉卵的實物。 2.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鳥卵嗎?它們的大小一樣嗎?它們的內部結構相似嗎? |
欣賞老師展示的實物,品味不同鳥卵的美麗,領略生命的精彩。 學生自由發言,或陳述知曉,或提出疑問,或相互解疑。帶著問題走向鳥卵的世界,共同探討有關鳥的生殖和發育的問題。 |
二、 探究鳥卵的結構 |
1.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協助實驗,拉近實驗與學生的距離感。 3.展示圖片,認清結構。 4.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明確探究目標。 5.講述觀察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的探究“有法可循”。教師的演示提醒可避免出現實驗課“臟、亂、差”的局面,讓學生心中有數。 6.教師的巡回指導可及時給予學生幫助,使學生探究順利進行。 7.表達交流,及時肯定學生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并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8.板書,課件再現,突破重點。 |
1.提問:將雞卵投進熱水中卵殼表面會有什么現象? 2.演示實驗:引導學生代表將其帶來的新鮮雞卵浸沒在40~50攝氏度的溫水中,提醒其他學生觀察卵殼上是否有氣泡產生。 3.展示卵殼上氣孔的電子顯微鏡圖。 過渡:卵殼上的氣孔可以透氣,確保卵的內部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那鳥卵內部有哪些結構呢? 4. 探究雞卵的內部結構 (1)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對雞卵有哪些疑問呢?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做出假設。 (3)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講述觀察的基本方法“由外到內,層層深入;觀察應做到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具體操作步驟參閱導學案中“探究點二”欄目。 (4)教師演示:演示敲卵殼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敲的范圍不要太小;倒出雞卵內容物的時候要緩緩倒出來,避免劃破卵黃。(5)深入小組指導學生實施計劃:巡回,進一步啟發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參與他們的探究,起好點撥、指導作用。如學生一般比較謹慎不敢大膽去敲卵殼,卵殼的破裂范圍可能很小,老師做好引導鼓勵工作;又如胚盤的發現——學生一般都會快速發現卵黃上的小白點(胚盤),但是胚盤也有可能在卵黃朝下的一面,教師在觀察方法上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并提醒學生觀察完雞卵接著觀察鵪鶉卵的內部結構。 (6)鼓勵學生小組代表進行表達和交流。引導學生講述本組的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你看到了什么結構?該結構顏色、狀態如何?在雞卵的什么位置? 雞卵和鵪鶉卵的結構相似嗎? (7)知識鞏固: 教師及時肯定學生的正確表述并板書,并在課件中總結再現鳥卵主要結構的名稱。 |
學生思考,猜測,回答。 學生代表做實驗,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看到氣泡產生,明確卵殼表面有許許多多氣孔。 觀察,領悟,思考。 明確目標 大部分學生認為雞卵由卵殼、卵黃和卵白三部分構成。 回答,領悟 開展兩人合作探究:從雞卵的鈍端開始,用鑷子上端將卵殼敲出細小的裂紋,剝離卵殼后,觀察白色的外殼膜、氣室等結構,再將透明的內殼膜剪破,把里面的物質倒入大號培養皿中,繼續觀察。 學生匯報交流。 在觀察、分析和交流中,認識雞卵的結構。明確:(1)卵殼里面的白色膜狀結構是卵殼膜,有兩層,兩層卵殼膜中間的小空腔是氣室;(2)內層殼膜包裹著的透明膠狀物質是卵白;卵白中間的黃色結構是卵黃;(3)卵黃的表面有卵黃膜包被;卵黃的兩端的有白色帶狀的結構-系帶;(4)卵黃的小白點是胚盤;(5)不同的鳥卵大小不一,但內部的基本結構式相似的。 |
三、 探究鳥卵的作用及鳥類適于在陸地上繁殖后代 的特點 |
1.帶領學生“參觀”養雞場,科學知識聯系生產實踐,學以致用。 2.根據胚胎發育過程中各結構的變化圖進行討論,使討論更切合實際,討論的過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
過渡:鳥卵的各部分結構在胚盤發育過程中分別起什么作用呢?讓我們一起到養雞場里面尋找答案。 1.展示養雞場從人工授精到雞卵孵化、胚盤發育、小雞出殼整個過程的圖片集,并進行講解。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1)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胚盤有什么功能?(2)卵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能雛雞?(3)是否所有的雞卵都可以孵出小雞? 3.巡回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 4.引導學生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構,及時給予鼓勵或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5.“連連看”再次強化學生對鳥卵結構功能的掌握。 6.引導學生總結: 鳥卵既可儲存豐富的營養物質供胚胎發育需要;又有卵殼、卵殼膜的保護,能減少水分的丟失,這都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 |
觀看、思考、回答 在觀察、分析和交流中,認識雞卵各結構的功能。明確:(1)卵殼、卵殼膜對雞卵起保護作用,能減少水分的散失。而青蛙卵、昆蟲卵表面無硬質的卵殼,因此生殖和發育無法脫離水環境的限制。(2)卵白、卵黃提供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其中卵白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卵黃是卵細胞的細胞質部分,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3)已經受精的胚盤色濃而大,里面含有細胞核,是胚盤發育的部位,未受精及外界條件不適宜的情況下無法孵出雛雞。 自主構建“鳥卵的復雜結構增強了鳥卵對陸地環境的適應”的概念。 |
四、 探究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
1.用富有情趣的場景對話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引入視頻教學,用視頻創設有利于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一組情境,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 2.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生物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操。 |
過渡:說到鳥類的繁殖,同學們對以下的場景并不陌生。 1.提問:以上的兩個孔雀的行為稱為什么行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除了以上的行為還有哪些行為? 2.播放《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視頻。 3.引導學生歸納鳥類生殖和發育的幾個階段:并進行板書。 4.鼓勵學生學生舉出個別鳥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雛的例子。 5.從鳥類的食物過渡到引導學生保護鳥類,與鳥類和諧共處。 |
1.觀看鳥類的求偶畫面,感受鳥類生殖與發育過程的趣味。 2.觀看影像資料,在悠揚婉轉的鳥鳴聲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洗禮,驚嘆著生命的鮮活,品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思考著鳥類生殖和發育的基本過程。 3.總結,歸納,思考,回答。明確鳥類生殖與發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過程,但也有例外,有些鳥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雛。 |
五、 總結歸納 |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 |
先鼓勵學生自主小結,接著回歸板書,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 一 、雞卵的結構與功能 ![]() 卵黃:提供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含有細胞核 卵白:提供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和水分 氣室、系帶、卵黃膜 二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一般過程 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等 |
思考,歸納,總結。小組派代表說說學到了什么?還想知道哪些知識?其他小組成員幫助答疑。 |
六、課堂精練 |
通過基礎過關題,明確卵殼的特點、胚盤的形態、卵黃卵白等結構的功能以及鳥類生殖發育包括的過程等基礎知識。 通過練習中考題,讓學生明確中考考點。 將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與昆蟲、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進行對比,使知識系統化。 |
1.基礎過關題:完成七道考察基礎知識的選擇題。 2.中考鏈接題:出示往年的與本節知識點切合的題目。 3.拓展提升題:完成選擇題,并填寫表格。 |
快速完成,不確定的題目小組進行討論。 將鳥類與昆蟲、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進行對比,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全面的認識。 |
七、 課外實踐 |
用課余時間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
走出校園,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1)前往本市銀屏山,觀察鳥巢的結構,開展搭建人工鳥巢的活動,給校園的小鳥安家,進一步增強愛鳥護鳥的意識。(2)實地參觀本市養雞場,進一步關注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
課后選擇一項課外實踐活動進行。 |
八、清理 保潔 |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 回收學生打開的雞卵到大容器。培養學生愛護教室環境、不浪費的良好品質。 | 清洗實驗儀器,清理實驗垃圾,做好臺面的清潔。 |
八、板書設計: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