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江蘇省 - 連云港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江蘇省 - 連云港
(蘇少版)鳳凰初中美術配套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 第1課
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本課探討的重點是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獨特藝術傳統。精選的十幅作品,均為中國歷代優秀的人物畫作品。分別以“以形寫神、再現場景、表達感受、隱喻現實、見證歷史”為標題,從寫實、寫意等角度予以介紹。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了解人物畫作品的內容、題材、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
重點介紹中國古代人物畫作品。以故事導入,在“七步詩人”曹植的夢境中感受畫家顧愷之的以形傳神的繪畫功底;再走進南唐大臣韓熙載的家,引導學生在韓熙載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宮廷官員的生活;最后將梁楷《潑墨仙人圖》與前兩幅作比較,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兩種表現形式(寫實與寫意),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理解。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通過對中國歷代人物畫佳作的欣賞,初步了解我國人物畫以筆墨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繪畫特征和傳神寫照的藝術特色。
2. 技能目標:通過賞析,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內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作品發表見解。
3. 情感目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感受人物畫作品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創造目標:通過欣賞、學習先賢的繪畫佳作,希望能繼續傳承、發揚光大,并古為今用,勇于創新。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中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內涵。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中國人物畫相關圖片及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查找相關文字、圖片資料,可制成課件用于課堂展示交流。
(蘇少版)鳳凰初中美術配套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 第1課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新課導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時期“七步成詩”的才子曹植,夢中在洛水與洛神相會,醒來之后寫下千古名篇《洛神賦》。東晉畫家顧愷之的畫作《洛神賦圖》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課程 (一)欣賞感悟
多媒體課件放映《洛神賦圖》。
1. 看(畫面內容):畫作以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中內容。 2. 析(繪畫特色):全圖以人物活動為中心,將繪畫藝術與歷史的美學融為一體,向我們形象生動地講述了那個真摯純潔而又凄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二)發展探究
走出三國曹植的夢境,現在讓我們走進南唐韓熙載的家中,欣賞正在他家舉行的“夜宴”。多媒體課件放映《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全卷分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風為自然隔界。
1. 看(畫面內容):分段欣賞聽樂、觀舞、休憩、清吹、告別。 2. 看(人物塑造):觀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課件放映圖片,觀察對比韓熙載在五個不同場景中的臉部表情,解析韓熙載的內心矛盾。
3. 思考交流:為什么韓熙載郁郁寡歡? 看:視頻播放南唐時代背景(國寶檔案)。 說:講解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難之際,為什么韓熙載還經常夜宴賓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發展
課件放映《洛神賦圖》《韓熙載夜宴圖》及《潑墨仙人圖》。
1. 看:學生觀察它們在用筆、用墨和表現技法上的不同(前兩者為寫實,后者為寫意)。
2. 析:《潑墨仙人圖》用筆用墨的技巧及繪畫效果。用筆:與傳統的工筆描
(蘇少版)鳳凰初中美術配套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 第1課
繪不同,該畫畫面上幾乎沒有對人物做嚴謹的細節刻畫,通體都以潑灑般的淋漓水墨抒寫。
用墨:大片潑墨,渾重而清秀、粗獷而含蓄。 三、課堂拓展
《韓熙載夜宴圖》既有繪畫價值,又有文物價值。查找相關資料,對《韓熙載夜宴圖》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杰出藝術成就做一些探究。寫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線條是中國畫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國古代人物畫,不僅僅滿足于外形的相似,更著重于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的揭示,即傳神。中國古代畫家,由于以毛筆為主要工具,筆墨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畫家用油畫表現人物的體積與明暗。而現代的中國人物畫,在深入研究傳統的同時,也廣泛吸收著外來的繪畫技巧,表現新的時代生活。
二、發展探究
在中國,畫家徐悲鴻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他曾經畫過千姿百態的馬,他的有關馬的作品同樣享有盛名。
1. 課件放映徐悲鴻《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圖例。
想:徐悲鴻為什么喜愛畫馬?借馬以言志。抗日戰爭期間,他畫馬以抒發其殺敵救國的熱情。建國后他筆下的馬矯健英武,豪氣逼人,意在激發人民建設祖國、勇往直前。他畫的奔馬,昂首揚尾,氣宇軒昂,所向無敵。有一馬當先,萬馬奔騰之勢,是新中國形象的寫照。徐悲鴻說:“我畫馬,其實也牽著思想的馬。只要出筆,便會情動于衷。”正因如此,紙上筆端,那些自由的馬,才能揚起千里飛沙、萬里風塵,從思想深處呼嘯而出。
2. 課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鴻筆下的馬,從來不戴韁轡,只有《九方皋》這幅畫中的黑色雌馬,例外地戴上韁轡,這是為什么?“馬也和人一樣,愿為知己者用,不愿為昏庸者制。”
(蘇少版)鳳凰初中美術配套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 第1課
析:畫家借作品想表現怎樣的情感?借古喻今,對舊社會埋沒人才給予針砭,對昏庸誤國的國民黨統治者進行鞭撻。
三、深入研究
1. 課件播放視頻《開國大典》片段,再現開國大典歷史。 2. 課件放映關于《開國大典》的油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各一張。 欣賞思考:學生參看教材, 分小組討論兩者的差別。 討論交流:學生發表討論結果。
3. 教師分析總結油畫《開國大典》的藝術特色:
運用了油畫表現手法,強調了空間感;拉開了毛主席與各位首長的距離,人群、扶欄的透視線與燈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減少了近處的廊柱,抬高了燈籠,看到廣場上的群眾、紅旗,烘托出隆重熱烈的慶典氣氛;
藍天、白云、紅燈、紅柱,色彩鮮艷明快; 主席臺上的菊花表現出“十一”正值金秋豐收季節。
4. 師生討論總結: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繪畫構圖技巧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備份。如果說生活是藝術的原型,那么藝術則是生活的升華。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國人物畫如何繼承和發展?寫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