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形神兼備——中外人物畫審美識讀》江蘇省 - 鎮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形神兼備——中外人物畫審美識讀》江蘇省 - 鎮江
鎮江三中巾幗示范課《培養初中生審美情趣》課題課例
形神兼備——中外人物畫審美識讀
下午第一節
授課班級:八1班 學情分析:
本課題是欣賞評述模塊教學圍繞人物畫開展的,本作為七年級下學期第一課進行。本節課嘗試在八年級借班上課,已有基礎是中國人物畫和外國肖像畫,在這前提下從提高審美能力出發,在對比中認識外國歷史畫、宗教畫,進一步提高人物畫的識讀能力,形成一定的審美情趣。注意復習,關注生成。 模塊教學:
本課是欣賞評述模塊,將教材上三個主題串在一起,兼涉及一些其他領域內容。信息很大,但是從語言角度,大量看圖,找到共性。中國人物畫的造型語言特點:線造型、固有色主觀色,托物言志人定勝天追求意象之美。外國人物畫文藝復興完善的明暗色彩造型語言科學觀察理性解剖知識。外國在照相技術發明了后向東方學到了探索造型語言多樣的表現方式,從線條、色彩、空間等方面打破自然寫實的理性造型風格。中國自國門打開后向西方學習,在繪畫中加入了光影焦點透視,徐悲鴻為首流派中西兼長,開始了寫實道路。本課從綜合美術語言角度出發,由內容到形式,教會學生人物識讀方法。 教學目標:
賞析中外不同時代和文化的人物畫,表達對多元文化之間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從內容到形式,在比較中了解中外美術語言特征,訓練圖像識讀技能,逐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為下一單元人物畫造型技能訓練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采用以畫論畫的方法,將中外人物畫對應起來,通過描繪、分析、比較和討論,從內容到形式,探索中外人物畫美術語言的特點。 一、(舉例)按題材或表現形式找最對應的畫面
《免胄圖》VS《勃魯達的投降》
二、找中外人物畫對應作品3-4組 (作業5~10′)討論
歸納對比中外人物畫題材
承上啟下:從“圖像識讀”出發,進而形成“審美判斷”是美術欣賞的重點。 三、(舉例)對比分析中外人物畫美術語言 (可以讓學生嘗試回顧已有知識點)
《韓熙載夜宴圖》VS《最后的晚餐》 歸納美術語言
四、小結:19th末20th初,東西方美術語言融匯 (難點突破)
徐悲鴻VS凡高 五、拓展(按時間調整)
1、構思:如何表現信仰?《千手觀音》VS《西斯廷圣母》 2、構圖:如何表現宏大? 《八十七神仙卷》VS《最后的審判》 3、經營位置 《高賢讀書圖軸》VS《杜普教授的解剖學科》 4、形象特點 《簪花仕女圖》VS《蒙娜麗莎》 5、造型手法 《潑墨仙人》VS《戴帽的芙勞》 6、元素重組 《女媧補天圖》VS《大提琴手》
六、下次課試著畫一組對應中外人物畫的草圖,體會其創作構思特點,進一步領會其美術語言的具體應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