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遼寧省優課
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本節課精選九幅作品,均為中國歷代優秀的人物畫作品。從多角度探討的重點是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獨特藝術傳統。分別以“以形寫神、再現場景、表達感受、隱喻現實、見證歷史”為標題,從寫實、寫意等角度予以介紹。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了解人物畫作品的內容、題材、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
本課1課時。
重點介紹中國古代人物畫作品。在本節課,以童年生活、讀書人的生活、官員的生活、神仙的生活、軍旅生活、帝王生活、老百姓的生活、智者的生活為引導,從中感受畫家們的繪畫特點。
先欣賞古代兒童的生活情趣,然后了解讀書人的生活,再走進南唐大臣韓熙載的家,引導學生在韓熙載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宮廷官員的生活;從圖文結合的《洛神賦圖》中感受畫家顧愷之的以形傳神的繪畫功底,同時將梁楷《潑墨仙人圖》洛神作比較,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兩種表現形式(寫實與寫意),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理解;在《免胄圖》中了解白描畫的特色,在《歷代帝王圖》中了解閻立本的重彩設色和對人物內心的刻畫,欣賞風俗畫巨作《清明上河圖》,了解宋代的民間生活,最后在《九方皋》中了解徐悲鴻兼工帶筆的繪畫,在課堂結尾總結中國人物畫的特點,各幅畫的表現手法、主要人物等。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通過對中國歷代人物畫佳作的欣賞,初步了解我國人物畫以筆墨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繪畫特征和傳神寫照的藝術特色。
2. 技能目標:通過賞析,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內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作品發表見解。
3. 情感目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感受人物畫作品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創造目標:通過欣賞、學習先賢的繪畫佳作,希望能繼續傳承、發揚光大,并古為今用,勇于創新。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中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中國人物畫傳神寫照的內涵。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中國人物畫相關圖片及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查找相關文字、圖片資料,可制成課件用于課堂展示交流。
教學過程:
回憶中國畫的題材、表現手法,引出本節課內容——中國人物畫,中國人物畫重在傳神,強調傳神的概念,指生動逼真地刻劃出人或物的神情。
二、新授課程
多媒體課件放映《小亭嬰戲圖》
宋代,佚名
從中體會古代兒童的生活環境,衣著,以及他們的生活樂趣。
多媒體課件放映《高賢讀書圖軸》
明代,陳洪綬
畫面人物形象夸張,甚至有些怪誕,從他們含蓄的神態中,揣測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多媒體課件放映《韓熙載夜宴圖》。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全卷分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風為自然隔界。
看(畫面內容):分段欣賞聽樂、觀舞、休憩、清吹、告別。
看(人物塑造):觀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課件放映圖片,觀察對比韓熙載在五個不同場景中的臉部表情,解析韓熙載的內心矛盾。
思考交流:為什么韓熙載郁郁寡歡?
多媒體課件放映《洛神賦圖》。
東晉 顧愷之,圖文結合的典范
看(畫面內容):畫作以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中內容。
析(繪畫特色):全圖以人物活動為中心,將繪畫藝術與歷史的美學融為一體,向我們形象生動地講述了那個真摯純潔而又凄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洛神賦圖》
東晉,顧愷之(346~407),絹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畫面內容:畫作以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中內容。畫面中,紫色傘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肅穆,雙眼凝望著水面,仿佛見到了思念已久、變成洛水女神的甄氏。遠處凌波而來的洛水女神,衣帶飄逸,婉約動人。
構圖:顧愷之在這幅長卷的構圖上采用連環畫的形式,展現各種情景。畫中以人物為中心,安排了各個場景,有分、有連、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復地以不同姿態出現,給人以飄浮、游離不定之感。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在空間和時間上給人一種不斷的“運動感”。
用線:顧愷之將中國畫以線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用線緊動、連綿,如春蠶吐絲,線條運轉優美流暢,富有節奏。
設色:簡雅、清麗。
繪畫特色:該畫開創了中國美術史上繪畫與文學相結合的早期范例。畫家顧愷之將時間和空間融為一體,將山水、花鳥、人物畫技巧薈萃一爐,詩情畫意,相映生輝。整幅畫面清晰地體現出東晉時期的繪畫特色。
教法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該作品長近6米,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可采用分組分段賞析法進行局部欣賞,然后全班交流。
拿洛神的形象與《潑墨仙人圖》做對比,了解不同的繪畫方式表達不同的藝術氣息
看:學生觀察它們在用筆、用墨和表現技法上的不同(前兩者為寫實,后者為寫意)。
析:《潑墨仙人圖》用筆用墨的技巧及繪畫效果。用筆:與傳統的工筆描繪不同,該畫畫面上幾乎沒有對人物做嚴謹的細節刻畫,通體都以潑灑般的淋漓水墨抒寫。
用墨:大片潑墨,渾重而清秀、粗獷而含蓄。
課件播放《免胄圖》
北宋、李公麟、白描
這是一張表現金戈鐵馬的白描作品,畫的是唐永泰元年,老將郭子儀免胄面對回紇大軍,以至誠感動回紇首領重新與唐朝結好的歷史故事。李公麟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畫家,也是中國繪畫史上杰出的白描畫家,他的白描作品,多依靠曲直,粗細,剛柔,輕重而富有韻律變化的線條來表現人物的神情儀態,效果可謂“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
課件播放《歷代帝王圖》
唐代,閻立本(601~673),絹本,全卷51.3厘米×531厘米。
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這13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后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照烈帝劉備、吳大帝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構圖: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
設色:受佛教藝術的影響,該畫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
繪畫特色:通過對各個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畫,揭示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那些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猥瑣庸腐之態。畫家用畫筆評判歷史,褒貶人物,揚善抑惡的態度十分鮮明。
比較賞析。通過對人物畫《歷代帝王圖》中人物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結論。畫家特別注意通過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畫來表現他們的內心狀態與性格特征,同時在構圖上用侍從襯托帝王的高大,讓學生理解古代人物畫通過人物比例的高大來顯示人物社會地位的表現手法。
課件播放《清明上河圖》
宋、張擇端
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當時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
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
寫照。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
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
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
汴京以及
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示例作品:《九方皋》
現代,徐悲鴻(1895-1953),351厘米×138厘米。
畫面內容:該畫生動地塑造了一位樸實、智慧的勞動者──九方皋的形象。他微舉著頭,腰板硬實,目光炯炯,全神貫注地查看眼前這匹不同凡響的駿馬……那匹黑色雌馬因為遇見知己而發出快樂的嘶鳴,揚起蹄子躍躍欲試。九方皋身后的兩個無賴,不懂馬的好壞卻盛氣凌人,他們可卑的氣勢反襯出九方皋的沉著、鎮定與豁達。
取材背景:中國畫《九方皋》是畫家七易其稿之作。作品取材于民間故事《九方皋相馬》。春秋時期,善于相馬的伯樂向秦穆公推薦九方皋去尋千里馬,三個月后,九方皋帶馬來復命,卻說不出馬的雌雄、顏色,伯樂卻贊嘆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馬的皮毛外貌,而是馬的內在精神與品質,秦穆公牽來一試,果然是天下少有。
繪畫特色:《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紀初期中國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可以與蔣兆和的《流民圖》相媲美。首先是意境真實,氣息高古;其次是構圖布局主次、虛實相得益彰;再者,人與馬造型嚴謹而生動,概括而傳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設色古雅質樸。
總結中國畫的特點
1. 以線造型,重傳神;
2. 以長卷的形式;
3. 多視點透視(散點透視)。
三、結束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遼寧省優課”,所屬分類為“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遼寧省優課”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