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事,認識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成就及原因。了解改革開放后的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認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過程與方法
研讀、分析相關資料,掌握分析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善于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總結中國自古至今對外交往的變化,理解其原因,并與現實比對,以史鑒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新中國在外交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上進心;增強學生堅持改革開放、面向世界和未來、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現代意識;感受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增強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
中美關系正常化,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難點
中美建交的原因。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播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視頻,總結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越來越強,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外交取得的成就。新中國成立,結束了近代以來屈辱的外交,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翻開了一頁頁新篇章。
新課探究
一、失而復得 開懷大笑_-----------------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小組探究討論
1、為什么用恢復一詞不用加入
2、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什么不能恢復? 3、1971年為什么能夠恢復?
4、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二、冰釋前嫌 握手言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史料1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尼克松
史料2 中蘇關系發生了急劇變化。1969年3月,蘇軍入侵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珍寶島,中蘇軍隊激烈交火。這次事件后,中蘇兩國在邊境陳兵百萬,中蘇關系降至冰點。 ——整理自《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教師:中美建交的背景是什么?
學生: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
教師:關于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這是70年代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從美國一方來講,已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此外,美國特別感到蘇聯已成為其“非常強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競爭者”,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增加美國對付蘇聯的資本。
從中國一方來講,改善中美關系,保持一種新的均衡關系。其考慮有三:一是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二是牽制和對付來自于蘇聯的威脅;三是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要作用。
分析中美建交過程
①、轟動世界的“小球影響大球”的“乒乓外交” ②、基辛格秘密訪華
③、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交 2.中日建交
史料1 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史料2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失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政府《聯合聲明》
教師:中日兩國結束了近百年來的不正常狀態,為兩國關系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中日是在何時建交?
學生: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教師:你認為現如今應當怎樣看待中日關系,我們對日本應該持怎樣的態度?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中國不僅要有大國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還要具備怎樣的大國心態呢?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
態度:①中日兩國應當正視歷史,以史為鑒,處理好民族情感和國家利益; ②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日兩國應當加強合作,推動兩國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兩國共同發展等。 教師: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的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特色外交部 展大國風采----------全方位外交
教師:改革開放后,我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問題探究
中國怎樣處理同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大國的關系?形成了什么樣的外交格局?
播放視頻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方位外交成就。
教師: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重要的作用,為祖國感到自豪。同學們做為中學生能做些什么?
課堂小結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中日建交。改革開放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活動。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