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山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國現代史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外交事業的發展》
課標分析
2011版課程標準: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據《2011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材處理上我始終遵守兩條原則: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
在這兩條原則的指導下我對本課作出如下分析: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等中美關系正常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中日兩國建交;新時期的全方位外交。
通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近距離地觸摸歷史。對于難點70年代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教師展示材料,幫助學生分析國際形勢的變化,從而彌補八年級學生的知識斷層。
引導學生關注近年來中美關系的發展趨勢,搜集相關新聞資料,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認識到祖國的強大是新中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發奮圖強、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研究性學習,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樹立樂于合作、團結互助的人生態度。
教材分析
《外交事業的發展》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的重要章節,上承第16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學生初步了解了建國以來到5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而本課著重介紹了20世紀70年代和進入新世紀后,中國外交的新發展。
本節課主要內容有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和全方位外交。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是重點之中的重點,這不僅是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影響了未來世界格局的走向,成為國際外交史上的典范。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對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于是我從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入手尋找素材,大膽整合,整條線索思路明確,而且課本上的知識點也能被恰當地糅合進去。比如,中國在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正是由于美國的百般阻擾,體現了中美的敵對;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正是體現了中美的合作,于是一條清晰的線索在腦海中顯現出來。本節課我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幕:失而復得笑開顏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第二幕:相逢一笑泯恩仇
——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第三幕:多邊外交展風采 ——全方位外交
通過這三個模塊的教學梳理歸納本節知識點,將70年代與改革開放的外交相結合,及時
歸納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專題意識。
展示新時期的外交成就,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是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學習。
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一方面,從其知識掌握情況來看:他們受現代傳媒的影響,對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從其心理特征來看:他們經歷了課改實踐的鍛煉,心理上獨立傾向性較強,思想較為活躍,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些都為本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做好了鋪墊。
學生能清楚新中國采取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建國后到5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但是教材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爭霸的加劇以及中蘇關系的惡化語焉不詳,對八年級學生而言形成了知識斷層;另外對于各國圍繞國家利益而展開的博弈,由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難以將諸多因素綜合在一起求取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史料并從中主動發現問題、運用史料探詢答案。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和掌握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地位的恢復;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簽定、中美關系走向正;;中日建交。
2.通過學生閱讀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培養學生善于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過講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使學生認識到新時期中國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礎上,采取積極靈活的外交方針,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中國也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學習重點:
1.中美關系走向正;倪^程。 2.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 3.中國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學習難點:
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原因。
第一幕:失而復得笑開顏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一、展示圖片《喬的笑》,回答問題:(結合課本) 1.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
2. 喬冠華為什么會有這樣燦爛的笑容? 3.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有什么意義? 二、閱讀材料和圖片,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美國的阻撓,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國民黨集團長期占據。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被長期剝奪。
1. 結合材料和課本內容,回答為什么說中國是“重返”聯合國?
2.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
三、閱讀材料結合課本內容,討論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
材料一:
上圖為《歷屆聯大討論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時支持中國票數增長示意圖》,觀察圖表,各國對中國的支持票有什么變化? 材料二:“美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它在工業化的自由世界所曾經擁有過的占壓倒優勢的經濟統治地位。”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總統發表演說,宣布美國要改變扶植歐日的政策,在金融和經濟領域同歐日競爭。 材料三:
為爭取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支持,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
結合材料討論: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
第二幕:相逢一笑泯恩仇
——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一、通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新中國誕生后,美國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計地想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政治上,實行所謂遏制加孤立政策……經濟上,對新中國進行經濟封鎖和貿易禁運。軍事上,美國對新中國實行武裝侵略和軍事包圍……派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紀勝利、郝慶云《戰后國際關系史》 結合上述材料和課本內容,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美關系?
二、通過閱讀材料,概括中美關系正;脑颍
材料一:70年代美國還深陷在越戰之中;西歐日本的崛起削弱了二戰后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在這一階段的美蘇爭霸中,美國已經力不從心了…。 ——《世界當代史》 材料二: 在新中國建立后的中蘇關系歷史上,1969年是最黑暗的一年,用劍拔弩張形容當時的情形一點兒也不過分。
——《往事不忍成歷史》
材料三:即使沒有蘇聯的威脅,我們也有必要在世界上兩個最強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之間架起新的友誼橋梁。原因之一是,這種友好關系將會給雙方帶來明顯的經濟和文化利益。
——美總統尼克松
材料四: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問題:結合材料分析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① 美國方面考慮②從中國方面考慮③中美共同的要求
三、通過展示的圖片,概括中美關系正;倪^程?
四、從課本中找出,中日建交的時間、標志和直接原因。
第三幕:多邊外交展風采
——全方位外交
一、 展示圖片結合課本回答問題:
1.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進,形成了什么樣的外交布局?
2.舉例說明進入21世紀,我國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有什么歷史意義? 二、合作探究:
對比舊中國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課堂鞏固: 1、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其外部原因是 ( ) A、中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在解決國際事務中所起的作用越來 越大 C、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D、美國總統訪問中國,中美關系改善
2、一位十分喜歡歷史學科的同學在查閱中美關系資料時發現了“小球轉動大球”這一說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華,卻不知道“大球”指什么。“大球”是指 ( )
A、周恩來與尼克松實現歷史性的握手 B、毛澤東接見美國乒乓球隊 C、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中美關系開始正;
3、下列外交成就不是在70年代取得的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26屆聯大通過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 D、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
4、下列新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中國參加亞非會議
②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④中美關系開始正;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5、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出現多次波折,但經雙方努力又恢復和發展,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雙方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以徹底解決
C.中美雖有分歧但無根本利益沖突 D.中美無根本分歧 6、拓展提升: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我們應該承認,
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 --周恩來(1955年)
(1)材料一體現了周恩來在哪次國際會議上提出的什么方針?
材料二 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二
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筑夢中國》解說詞 (2)請用兩個事例說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外交“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材料三 要推動教育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提升合作辦學水平。要發揮智庫作用,建設好智庫聯盟和合作網絡。在文化、體育、衛生領域,要創新合作模式, 推動務實項目。要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游產品和遺產保護。
一一摘自習近平“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
(3)根據材料三并聯系現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課后作業:
聯系新舊中國外交,以“弱國無外交,強國多自豪”為話題,寫一篇小論文,題目自擬,200字左右。
中國現代史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外交事業的發展》
青州市西書院初級中學 馬曉倩
評測練習
一、選擇題:
1、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其外部原因是 ( )
A、中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在解決國際事務中所起的作用越來 越大
C、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D、美國總統訪問中國,中美關系改善
2、一位十分喜歡歷史學科的同學在查閱中美關系資料時發現了“小球轉動大球”這一說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華,卻不知道“大球”指什么。“大球”是指 ( )
A、周恩來與尼克松實現歷史性的握手
B、毛澤東接見美國乒乓球隊
C、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中美關系開始正;
3、下列外交成就不是在70年代取得的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26屆聯大通過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
D、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
4、下列新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中國參加亞非會議
②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④中美關系開始正;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5、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出現多次波折,但經雙方努力又恢復和發展,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雙方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以徹底解決
C.中美雖有分歧但無根本利益沖突
D.中美無根本分歧
6、有些歷史瞬間已經成為我們永恒的記憶。與右下這張舊照片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萬隆會議
B.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申奧成功
7、1972年尼克松訪華,下飛機后主動伸手與周恩來總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寫到:“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這句話意味著( )
A.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B.中美關系由敵對走向正;
C.中美兩國的分歧從此消失
D.美國開始放棄干涉中國內政
二、材料分析:
1.通過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70年代美國還深陷在越戰之中;西歐日本的崛起削弱了二戰后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在這一階段的美蘇爭霸中,美國已經力不從心了…。 ——《世界當代史》
材料二: 在新中國建立后的中蘇關系歷史上,1969年是最黑暗的一年,用劍拔弩張形容當時的情形一點兒也不過分。
——《往事不忍成歷史》
材料三:即使沒有蘇聯的威脅,我們也有必要在世界上兩個最強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之間架起新的友誼橋梁。原因之一是,這種友好關系將會給雙方帶來明顯的經濟和文化利益。
——美總統尼克松
材料四: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問題:(1).結合材料分析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2).簡述中美關系改善的過程?
2.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我們應該承認,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 --周恩來(1955年)
(1)材料一體現了周恩來在哪次國際會議上提出的什么方針?
材料二 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筑夢中國》解說詞
(2)請用兩個事例說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外交“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材料三 要推動教育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提升合作辦學水平。要發揮智庫作用,建設好智庫聯盟和合作網絡。在文化、體育、衛生領域,要創新合作模式, 推動務實項目。要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游產品和遺產保護。
一一摘自習近平“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
(3)根據材料三并聯系現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課后反思
每一節歷史課的內容都可以有無數個講點,也存在著無數個角度,就像一句話所說: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回想這一節課,我用一句話概括:思考進行時。本節課從選定課題之日起,我就反復琢磨講課的思路,前后幾易其稿。最終采用的方案,用視屏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導入,實行現在省優流行的板塊教學。第一幕:失而復得笑開顏——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第二幕:相逢一笑泯恩仇——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第三幕:多邊外交展風采——全方位外交。
盡管到目前為止,本節課已經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對本課的思考始終沒有停止過,不管結果怎樣,我享受這樣思考的過程。下面就《外交事業的發展》這節課作出反思與總結: 本節課的亮點之處: 一、教學設計線索明確,用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來貫穿本節課的始終。從中美之間五六十年代的敵對—七十年代正;—新世紀以來的合作,整條線索一脈相承,并且教師將課本上的知識點恰當地糅合進去。比如,中國在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正是由于美國的百般阻擾,體現了中美的敵對;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正是體現了中美的合作,以及2016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對中美關系的論述對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明確的闡述。通過這節課,我對教材的整合能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二、充分利用學生小組活動 “備足料”,確保學生親自參與課堂,發言有據。本節課從課前材料的準備到課堂的展示,都有大量學生的親力而為。
毛主席說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學生的課堂展示環節也異彩紛呈。本節課有兩次小組活動,這兩次學生活動期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體驗歷史,親近歷史,實現了課程資源與學生的互動,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這種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歷史思維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當然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本節課還有不盡完善的地方:比如中美關系正;@一重點內容,處理得有些粗糙,特別是在中美關系這條中軸線上沒有挖掘到更細致的材料充斥到課堂中來;在第二篇章到第三篇章的過渡上語言略顯生硬;教師評價語言不夠豐滿過于單一等等,都需要不斷地細化與完善。自己也在備課磨課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因為教學有缺憾,才需要反思,也因為有反思,才促使我們不斷進取,才會有創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