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五四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3課五四運動-四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3課五四運動-四川省德陽中學校
五四運動(教學設計)
教學 目標
知識能力 了解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經過、口號等基本情況;
掌握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和重要意義;
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過程與方
法
通過微課和材料,小組合作探究歸納總結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社會背景,培養學生概括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數字故事,探討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加深對五四運動的認識;
通過對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的比較,理解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而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合理表達
愛國訴求,理性愛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
教學重點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過程及重大意義 教學難點 對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法分析 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教學準備 課件、微課、數字故事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師)問題導入:同學們五月四日是什么節日?這個節日的
歷史來源?
(生)回答:五四青年節,這個節日源于一場偉大的愛國運
動——五四運動. (師)切入主題:99年前,在中國的北平大地上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運動中,有這樣一位進步青年,他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為國家的命運奔走疾呼,他就是匡互生。 (生)介紹匡互生
(師)過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匡互生的腳步,一起走進“五
四運動”。
聯系實際,使歷史更加鮮活。
追溯歷史,引入五四
進步青年——匡互
生。
以“匡互生”的經歷和情感變化為明線,切入五四運動的主
題。
2
二.新課 目標導學
一:五四
運動的爆
發原因
一、匡互生的“希望”—巴黎和會(視頻)
探究任務一:巴黎和會上,中國人的希望是什么? 學生回答:收回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廢除“二十一條”、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
二、匡互生的“失望”—五四運動導火線(教材) 問題: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學生回答: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學生扮演顧維鈞演講:
“……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員……”
探究任務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為何會成為列強宰割的對
象?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匡互生的“憤怒”——五四運動背景(微課)
探究任務三:五四運動爆發的社會背景?
匡互生的“憤怒”——五四運動背景 國際背景
國內背景 社會基礎 階級基礎 思想基礎
導火線
通過視頻給學生視覺
沖擊,直觀感受侵略者的丑惡嘴臉,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概括巴黎和會中國人的要求。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從中找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學生角色扮演,情感再現巴黎和會上中國被宰割的命運。
學生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教師總結,情感教育“落后就要挨打”。
觀看微課,結合材料 完成表格。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概括歸納能力。
3
目標導學二:五四運動的過程
四、匡互生的“激情”——五四運動過程(數字故事) 探究任務四:觀看數字故事結合教材完成表格
前 期
后 期
時間 中心 主力
口號 結果
通過數字故事,將“五四運動的過程”形象直觀化,聲影文字的結合讓學生在情感上更有感受力,體會五四運動的轟轟烈烈,感受五四的愛國情感。
通過表格,對比前后期的變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工人階級發揮的主力軍作用,為后面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作鋪墊。
目標導學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匡互生的“遺存”—五四運動歷史意義(材料) 探究任務五:閱讀材料,概括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
材料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
材料二:“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
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
懷疑態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
材料三:(上海)此次參加罷工工人……大概有六七萬人。中國工人
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又是中國歷史上破天
荒的大事。
材料四: 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五四運動中形成了“一批傾向俄國、
傾向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他們“漸知工人階級勢力比學生力量
大了”,開始“實行和工人階級接觸而做工人運動了”。
思考:與辛亥革命相比,五四運動的新特點:
不同點 辛亥革命 五四運動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奮斗目標 資本主義 群眾基礎
薄弱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
力。
通過對歷史史料的解
讀,培養學生利用歷
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
力。
通過與辛亥革命的對
比,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進一步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
革命的開端” 六、匡互生的“精神”——五四精神
任務探究六:五四青年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
學生列舉五四運動期間中國進步青年的事跡:
毛澤東、周恩來、傅斯年、謝紹敏、羅家倫、聞一多
材料:羅家倫《“五四運動”的精神》
為了紀念青年學生發起的這場愛國運動,為了讓五四的火炬代代相傳,我國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為“五四青年節”。 每一年,社會各界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今年央視舉辦“五月的鮮花”紀念活動,表彰了一系列進步青年,其中令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宋璽”的北大女生。
學生講述“宋璽”的事跡
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應如何繼承發揚“五四精神”呢? 不忘初心、謹記使命、努力前進、、、、、、
通過學生講述五四運動中其他青年們的事跡,結合材料,讓學生感悟五四精神,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引導學生借鑒歷史,關注現實,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99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中國歷史進入
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
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
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
5
作 業 設 計
1、以下對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相同之處的討論,正確的是( ) A、都經過長期的起義準備
B、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性質 D、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2、五四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后,發展成為全國性群眾愛國運動。這充分說明了( ) A、上海是最早發生工人罷工的城市 B、五四運動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五四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五四運動具有反封建的性質
板 書 設 計 五四運動
一、背景: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1、時間:1919年5月4日
2、中心:北京→上海
二、過程 3、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4、主力:學生→工人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
三、意義: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教學反思
五四運動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了展示大量的各種史料,進行小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讀運用史料的能力,注重拓展學生學習歷史的思維和空間,讓學生靈活運動相關知識。通過問題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科學理解五四運動歷史意義,使得學生的愛國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