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附錄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下)江蘇省 - 蘇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附錄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下)江蘇省 - 蘇州
2011年人教版 初中歷史 七年級下冊
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下)
一、設計思想:
1.發揮歷史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關注情感滲透及歷史觀的形成。
2.嘗試主題式學習。以“我的史書我做主”——“撰寫史書”為主題,讓學生在理想學習的同時能夠培養自身的形象思維,使得學生對課本的掌握更加深刻,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
3.注重學習中的自主與合作,推進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課屬于課本的附錄部分,是對整本書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同時也是學生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2、大事年表所涵蓋的內容多,范圍廣,同時也需要構建起合適的知識框架與體系,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三、學情分析:
1.初一學生已具有一定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且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已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構建起歷史框架體系。
2.經過近一年的教學指導,大部分學生已經能適應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共同學習中能起到積極作用。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較為系統的掌握隋、唐、宋、元、明、清的重要史實和重要人物的重要事跡。
2.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史書編寫的基本態度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紀傳體史書和編年體史書編撰的注意事項,培養學生史學觀的形成及史料分析編撰能力的提高。
2.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并上臺演示,培養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以及對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應用能力。
3.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撰寫史書能力(紀傳體和編年體),并且能夠體會到撰寫史書的偉大與不易,培養其對于史學家的尊敬、崇拜之情,使之對存世史書心存敬意。
2.培養學生樹立起愿為史書編撰而獻身的遠大理想。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于整本書中隋、唐、宋、元、明、清的史實有基本了解與掌握。 【教學難點】能夠較好掌握紀傳體史書與編年體史書的區別及撰寫注意事項。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創設情境,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來進行師生互動。并輔以講授法、討論法等,結合多媒體,更全面的展示歷史。
七、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將書本上重要的部分進行勾畫;搜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擬定活動方案,預設教學重要環節的優化設計;做好學情調查,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組;設計問題,把握問題的梯度和科學性;遴選史料,注意做到精當、準確。
八、教學過程:
師:回首,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共同學習了一年的時光,我們從中華文明的起源開始,一路領略了南征北戰,也見證了盛世繁華。我們一起閱讀了大量的史書和文獻史料,同時老師相信,在課外,你們一定也有相當的知識儲備。當你們在閱讀他人書寫的史書的時候,有沒有心生羨慕,有沒有一種沖動——我也想一本屬于自己的史書呢?那么,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來書寫一部屬于你們自己的史書。
師:說到史書的撰寫,你心中一定有兩位史學大家浮上心頭,他們是——司馬遷與司馬光;同時他們撰寫的《史記》和《資治通鑒》兩部史書也是史學界的史詩級著作。都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走得更遠。今天,我們就以這兩本巨著為藍本,一起來學習如何撰寫史書,如何編寫屬于自己的歷史吧。首先請同學們回憶所學,來簡要的回顧一下《史記》和《資治通鑒》的基本內容。【PPT顯示兩本書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完成填寫】
師:從《史記》和《資治通鑒》中不難看出,史書的記載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體例,分別是紀傳體和編年體。那么紀傳體和編年體的史書分別該怎么去撰寫呢?下面就讓我們以前人為鑒,從《史記》和《資治通鑒》中尋找答案。
【PPT展示《史記》和《資治通鑒》的目錄,引導學生從中觀察并思考紀傳體和編年體的史書在記述時分別有何特點】
師:明確了紀傳體和編年體史書的區別后,下面我們就可以化身司馬家族的司馬隋、司馬唐、司馬宋、司馬明、司馬清,一起來揮灑我們的智慧。當然,撰寫史書絕不是兒戲,為了讓同學們撰寫的過程更加的流暢,老師決定舉辦一個“史學家速成班”,給大家進行一個系統的培訓。都說“態度決定一切”,那么撰寫史書的我們,該有怎樣的態度呢?
【PPT展示相關史料,讓學生從材料中找出關鍵字詞,總結出史料撰寫的正確態度,做到“論從史出”。】
《史記》: 時間:西漢(漢武帝時期)。 體例:紀傳體。 記述時代: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資治通鑒》: 時間:北宋。 體例:編年體。
記述時間:戰國到五代時期。
紀傳體: 以人物為線索 ——某人做了某事。 編年體: 以時間為線索 ——某年發生了某事。 材料一: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位,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負責編撰歷史。 為求真實,司馬遷跋涉不下萬里。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伴君如伴虎果然不假,由于他生性耿直,站在客觀的角度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說情,漢武帝心生不喜,將司馬遷下獄處以宮刑,司馬遷經歷了生與死的思想斗爭最后還是堅持寫來。最終誕生了史學記載的鴻篇巨制 ——《史記》。 材料二:班固贊頌司馬遷的詩句:不虛美,不隱惡,故為之實錄。
作為史書的編纂者,我們該有的態度是什么?
客觀、公正、不畏強權
師:態度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只有態度也是遠遠不夠的。在編撰史書的過程中,方法也是成敗的關鍵。那么編年體史書和紀傳體史書分別該怎么編撰呢?都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老師就兩種體例的史書分別給出三組對比的范文,請同學們一起議一議,哪篇范文更好?為什么?
【PPT展示兩兩對比的三組范文,啟迪學生思考哪篇更好,及好在什么地方?——編年體史書以隋朝為例 】
范文三: 隋(581-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 605年 隋開鑿大運河 618年 隋朝滅亡 范文四: 隋(581-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582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3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4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5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6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7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8年 隋統一南北中…… 589年 隋統一南北 605年 隋開鑿大運河 ……
618年 隋朝滅亡
同學們對于如何撰寫紀傳體和編年體這兩種體例的史書已經小有心得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著撰寫一下唐朝的史書,過程中有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解決。
【PPT展示唐朝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史書框架,讓學生進行填空】
師:看來同學們離真正的史學家只有一步之遙啦,那么接下去,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為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撰寫紀傳體和編年體的史書。請大家的書寫的時候注意“三要素”,過會每組都需要上臺來展示史書的撰寫成果。
【每個小組討論書寫并上臺展示】
師:同學們撰寫的史書都非常的精彩,老師也為這四個朝代分別撰寫了史書,大家可以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撰寫的和你們撰寫的有什么不同。
【PPT對應朝代展示紀傳體和編年體的史書】
宋朝(編年體)
北宋(960-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1世紀前期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朝 1125年 金滅遼 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1127-1276年) 1127年 南宋建立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1276年 南宋滅亡
唐朝——編年體 618年 唐朝建立 627-649年 貞觀之治 627-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713-741年 開元盛世 754年 鑒真東渡到日本 755-763年 安史之亂 907年 唐朝滅亡,五代開始 唐朝——紀傳體 帝紀:
唐高祖(李淵) 唐朝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之治 玄奘西行 文成公主入藏 唐玄宗 (李隆基) 開元盛世 鑒真東渡 人物列傳:
安祿山、史思明 安史之亂 朱溫 唐朝滅亡、五代開始
元朝【1271-1368】 (編年體) *1271年 元朝建立 *1276年 元滅南宋 *1368年 元朝滅亡 元朝【1271-1368年】 (紀傳體) 忽必烈
*1271年 元朝建立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朝(編年體) 【1368-1644年】
*1368年 元朝滅亡,明朝建立 *1405-1433年 鄭和下西洋 *1406-1420年 建北京城,遷都北京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倭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44年 明朝滅亡
宋朝(紀傳體)
帝紀
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建立 宋高宗(趙構) 南宋建立 元昊
西夏建立 阿骨打 金建立
成吉思汗 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
人物列傳
畢昇 活字印刷術
明朝(紀傳體) 【1368-1644年】
帝紀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建立 明成祖(朱棣) 鄭和下西洋 建北京城,遷都北京 明思宗(崇禎) 明朝滅亡 人物列傳 戚繼光 抗倭 努爾哈赤 建立后金
師:寫了那么多部的史書,相信同學們都有滿滿的成就感。老師想問一下,在書寫各個朝代的史書時,大家有沒有覺得每個朝代的特征有所不同呢?如果有,你能從中歸納出各個朝代不同的特征嗎?【PPT展示相關內容,給予學生相關提示和引導】
清朝(編年體)
【1636-1840年】——鴉片戰爭前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清朝建立 *1644年 明朝滅亡,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3年 清朝統一臺灣 *1684年 清朝在臺灣設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27年 清政府設駐藏大臣 *乾隆年間 設伊犁將軍 清朝(紀傳體)
【1636-1840年】——鴉片戰爭前
皇太極(清太宗)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 清朝建立 順治帝 1644年 明朝滅亡 清軍入關
康熙帝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3年 清朝統一臺灣
1684年 清朝在臺灣設府 1689年 中俄簽訂 《尼布楚條約》
雍正帝
1727年 清政府設駐藏大臣
乾隆帝 設伊犁將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