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福建省 - 莆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福建省 - 莆田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本單元是統編教材在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個閱讀策略單元,圍繞“預測”這一閱讀策略進行編排,是首次以閱讀策略為主線組織單元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主動地進行預測,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使其成為積極的閱讀者。單元語文要素如下: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嘗試續編故事。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在文本呈現方式上,與其他課文有明顯的區別,文本的邊上有“預測”旁批,為學生示范“如何預測”。課后第二題明確指出,“預測不是隨意猜測,要有一定的依據”,并用表格的形式列舉了兩次預測依據和預測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旁批中的預測是怎樣得出來的,再照樣子說說其他預測又是怎樣得出來的。表格的后面,用“泡泡”的形式概括出:“文章的題目、插圖,文章內容里的一些線索,都可以幫助我們預測。” “預測的內容可能跟故事的實際內容一樣,也可能不一樣。”這樣的課文內容和課后練習安排,能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預測、預測的依據有哪些、根據這些依據可以作出怎樣的預測等。本課的語本文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讀。固本課的設計將“教”的重心落在預測的方法上,重在以文本為例,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嘗試預測,一邊預測一邊印證猜想,一邊猜想一邊總結預測的基本方法。學習中,實踐與教授相結合;學習后,鼓勵
運用方法嘗試在本單元其他課文中繼續實踐,以體驗預測的樂趣,提升預測的準確度,提高閱讀水平。基于此,本課的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隨文認讀“暴、湊”等生字,理解“暴風雨、往前湊”等新詞的意思,并梳理故事內容。
2.在故事情境中嘗試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借助旁批、課后練習、泡泡提示等,了解預測可以根據題目、插圖和故事內容線索預測,知道預測要有依據。
3. 嘗試預測老屋最終是否會倒,進一步體驗延伸預測之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路,解開“預測”之謎
出示單元導讀要求,了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二、揭示課題,初探“預測”之法 1.齊讀課題,激發質疑,認識旁批。 2.再讀課題,明了“題目入手”預測。 三、借助旁批,趣臨“預測”之道
(一)情景猜想老屋之貌,引讀第一段。出示插圖及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聚焦老屋與小貓的對話,因勢學習“預測” 1.聽老屋說的話,預測老屋會倒下嗎?并說依據。 2.設故事發生背景,隨機學習生字詞“暴風雨”。 3.抓關鍵詞“小小的聲音”,預測并指導朗讀。
4.走進角色預測:如果你是老屋,你會幫他嗎?為什么?
5.對比旁批,提煉預測的依據——插圖。 (三)激發閱讀期待,自由朗讀驗證預測
1.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驗證自己的預測,體驗預測的樂趣。 2.隨機認讀“湊”,“往前湊”什么意思相機指導朗讀。 (四)自主探究,鼓勵嘗試“預測”。
1.預測激趣:老屋與小貓告了別,又在說:“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這回,老屋會倒下嗎?為什么?
2.自主探究:默讀課文第7——17段,邊讀邊預測,并寫下批注,組內交流。
3.交流評議:展示旁批,說說依據,比較中再次習得策略。 四、梳理故事,留下“預測”懸念 1.串讀故事,梳理故事內容。
2. 預測作家慈琪接下來會怎么寫,并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預測? 3.呈現后續故事開頭,留下懸念。 4.課后練筆,續編故事(任選一種方式)
A寫一寫 B畫一畫 C說一說,發語音或視頻上傳至班級微信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