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牧場上的家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牧場上的家》江蘇省 - 鎮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少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牧場上的家》江蘇省 - 鎮江
《牧場上的家》
【授課課題】
音樂 五年級《牧場上的家》
【教材簡解】
這是一首充滿美國鄉土氣息的田園牧童抒情民歌,歌唱了對“牧場上的家”的無限眷戀,音樂樸素深情,描繪了晴朗遼闊的牧場、甜美溫馨的家及人們寬廣的胸懷。歌曲四三拍,大調式,旋律優美、流暢,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成,節奏舒展,曲調平穩中帶起伏,旋律優美而又有蕩漾之感。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節奏寬松,表現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抒發人們對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再現了第二樂句旋律,曲調趨平穩,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
【目標預設】
1、初步領略美國鄉村、牧場歌曲風格和音樂文化特色,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通過學唱歌曲,表達對家鄉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學會感恩!
2、學唱歌曲,從中感受音樂的人文性,“家”的可愛,“家”的樂趣;并能夠用平穩悠長連貫的氣息、優美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3、理解3/4拍強弱規律,認識并唱準弱起小節的含義和在音樂中的表現效果;長音的延長時值。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掌握歌曲特點的基礎上用平穩、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貫的聲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弱起小節的節奏、長音的延長時值及換氣處學習;體會三拍子的強弱關系。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感受與鑒賞,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為首要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重視音樂實踐,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寓情感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
課堂教學中歌唱實踐為主體,草原為主線,引領學生感受草原音樂風格,表現草原音樂風格,享受草原風格的音樂美。通過演唱、朗誦、律動等綜合性藝術表演手段,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加強音樂實踐體驗,達到多重的教學效果。 【設計思路】
本課通過“三步曲”設計完成教學。第一步:發聲練習,我選用了《草原晨曲》為練聲曲,悠長、寬廣、舒展的旋律,將學生帶進美麗、遼闊的草原情境。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示范演唱,以及形象化的語言啟發,指導學生用積極的演唱狀態、正確的演唱方法表現草原情境。第二步:學唱歌曲《牧場上的家》,借助圖形譜、教師范唱等方法指導學生用優美、流暢、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意境,用歌聲表達贊美牧場草原、家鄉的真摯情感。第三步:拓展部分,欣賞《草原蒙古人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草原的音樂風格,抒發內心對中國美麗草原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練聲導入
師:同學們,在開始上課前,老師想先哼一段樂曲給大家欣賞一下! 練聲曲《草原晨曲》 1=F-G 4/4
3 — — 3 . 2 | 4 — — — | 2 — 2 5 6 7 | 3 — — — | 嗚.......................
3 — — 3 . 2 | 4 — — — | 2 — — 1 7 | 6 — — — || 1、教師范唱
師:好聽嗎?是不是有熟悉的感覺? 2、學生用LU跟鋼琴演唱
師:老師唱了一遍你們就會哼了,想不想唱的更好聽?老師教大家三招:拿出
小手越過頭頂,手掌心是有魔力的,把聲音通過手掌從頭頂拉出來。感覺自己唱歌的時候是個大胖子,唱歌的時候肚子在用力。把眼睛和眉毛分的開開的,聲音在頭頂。
3、換一個小手(提高一個調)兩次
師:同學們唱的真不錯,音樂真是有著神奇的魔力,讓我們陶醉在歌聲里時往往伴隨的豐富的想象然后展開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在哼唱時想到了什么? 生答。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心里是怎么想的嗎?你們聽老師來唱。(加入歌詞) 生:大草原
師:請同學們描述一下大草原。 生:答。
師:藍天白云,成群的羊兒像珍珠一樣灑落在草地上,美極了。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放眼世界,一起到美國的牧場去看一看美麗的景色,聽一聽那里牧民的歌唱好嗎?
要求:跟著老師進行發聲練習,更好的進入音樂課的唱歌狀態。
設計意圖:通過發聲練習及想象,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進入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 二、新課教學
(一)感受歌曲——引情 1、欣賞PPT(美國的牧場)
師:欣賞完了美麗的景色,讓我們聽一聽他們的歌唱,聽聽他們向我們訴說著什么,老師想請一位同學把第一段讀一讀(提示有感情的);一起讀第二段歌詞。 師:星空無限壯麗令人無限神往,卻也比不上我的牧場,同學們,這是一份怎樣的眷戀和深情啊。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美國的兒童歌曲:牧場上的家。 2、讓我們先來聽一聽歌曲的第一段歌詞。(PPT出示第一段歌詞曲譜) 師:同學們都陶醉在美妙的歌聲里了,誰來說一說這首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生答。
要求:聆聽歌曲,欣賞牧場景色,感受優美、抒情的歌曲旋律。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牧場圖片,喚起學生對美麗牧場的向往和憧憬。通過聆聽歌曲,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熟悉旋律,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學唱歌曲——入情
1、感受歌曲節拍并律動
師:“”牧場上的小草聽著這優美的旋律,他們也情不自禁的想伸展開來。現在我們就扮演小草,當老師走到哪棵小草面前的時候,請你站起來,和我一起開放好嗎?”(放音樂)
“這么美的小草,同學們有沒有感受到這首歌曲是幾拍子?” 生:“三拍子。”
師:“每小節有幾拍?三拍子強弱規律是怎樣的?跟老師一起來表現一下。”(呈圓形拍強弱弱) 2、學習弱起小節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首歌曲為什么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個音呢?這個音是從第幾拍開始演唱的?請你看老師來畫一幅圖,看了你們就清楚了。”(歌唱并板書) 師:“發現了嗎?一棵小草代表幾拍?(3拍)剛好是一個小節。最前面一個音從第幾拍開始唱?強拍還是弱拍?所以第一個小節我們叫他弱起小節。頭和尾相加才是一個完整的小節。同學們我們拿出小手一起來劃一劃這棵小草,注意第三拍弱拍輕輕連進來。”(師帶領)
師:“跟著鋼琴再來劃一劃,注意聽好前奏。眉毛眼睛揚起來,聲音通透在整個教室。” 3、學習連音線
師:“最后兩個波浪線一樣長嗎?分別有幾個彎?”帶領學生看歌譜指出波浪線代表的樂句,并講解連音線相加的知識。
師:“第一條5個,第二條6個。”“你們看譜子,它剛好代表哪里?”是不是兩個長音的地方,這兩個長音上面都有一條什么線?
“連音線。連音線下面的音 是一樣的,就唱一個音,然后它們的拍數加在一起。”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兩個連音線下面唱幾拍?” “5個小波浪代表幾拍?” “ 5拍。” “6個呢? 6拍。”
師:找一找,歌曲第二段里面還有沒有波浪線的地方,帶學生一起數一數。同學們拿出小手,跟著音樂一起來劃一劃連音線(放范唱,教師帶領提示)
師:“你看,整首歌曲有5個連音線的地方,然后分別唱5拍 6拍 5拍 5拍。” 同學們拿出小手,讓我們跟音樂來畫一畫連音線,準備。
師:“哎呀,同學們表現太棒了,老師對你們充滿了信心,我們來試著認一認歌譜,好嗎?”
4、唱歌譜,提示發聲位置。提示:附點,單獨挑出來練習。
5、學唱歌曲,提示嘴巴張大一點讀詞。提示:一字多音,我的家的地方要輕松一點。(邊唱邊指導聲音)
要求:分段學會音樂知識:節拍、弱起小節、連音線,同時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無意識的學習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這是一首弱起小節的歌曲,3/4拍,設計了小草圖形譜,了解歌曲的結構、節拍,借助線條圖形譜、范唱等方法,指導學生用優美、流暢、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動情
1、借助線條圖形譜用連貫的聲音演唱第一樂段。
師:同學們,你們看著小草圖學會了不少的本領,這首歌非常優美抒情連貫,老師還有一幅圖畫給大家看,相信你們看了這幅圖又會有一大飛躍。(歌唱并板書)
師:“找到規律了嗎?每一句話前的小波浪代表強拍還是弱拍?我們拿出小手一起感受一下,這個弱拍帶著后面的句子要非常連貫。”(帶領學生一起唱) 師:“剛才有很多同學很聰明,他看懂了老師的手勢,唱得非常連貫,而且,我還發現一個秘密,唱得連貫的同學他都會在這個小波浪之前偷偷的換一口氣,你們行嗎?”生:“行”
師:“同學們唱的連貫多了,而且老師還發現有個小秘密,唱得連貫的同學都會在每一個小波浪之前偷偷地換一口氣。請大家試著唱一唱。” 2、演唱第二樂段歌詞,并用漸強表現歌曲意境。
師:“同一首歌曲有的人唱得優美動聽,有的人唱的平淡無奇,同學們聽聽我的歌唱。”(范唱——最后一個長音處漸強處理)
問:“老師在什么地方唱得不一樣了?——連音線處老師用了漸強,同學們試一下,感覺氣球慢慢吹大了的感覺吹得時候肚子用力,不能用力過大把氣球吹破
了。”(教師鋼琴伴奏帶學生唱一唱。) 3、情感啟發
師:唱歌光有強弱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上歌曲的情感,你們覺得這首歌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 生:對草原深深喜愛之情。 師:哪一句體現對草原的喜愛? 生:家,牧場我的家!
請學生跟著讀一讀并加入音樂唱一唱。
師:這首歌曲分成兩個樂段,剛才我們那段“家,牧場我的家”是全曲的最高潮,表達作者對牧場,對家鄉的贊美之情,那你覺得,第一樂段的情緒和第二樂段一樣嗎?”
生:“不一樣。”師:“怎么不一樣?你覺得第一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有點抒情的。”師:“你說的真好,是抒情優美的,因為描寫夜幕下牧場的美麗和迷人,所以在唱第一樂段的時候,請同學們聲音唱的弱一些、平穩的情緒優美的聲音表現,然后第二樂段是樂曲高潮部分表達了對家鄉的贊美之情,非常自豪,加入激動的贊美之情,最后一句,聲音唱的弱一點。可以嗎? 生:“可以。”
全體生跟伴奏音樂演唱。 4、情感升華
師:“作者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在不在自己的家鄉?歌詞中哪里可以體現?”生:“那兒。”
師:“哦,那兒多么歡暢、那兒沒有悲傷,他沒有說‘這兒’。說明作者現在已經不在牧場了。”
師:雖然作者不在自己的牧場,但是牧場的美麗情景和兒時的歡樂、幸福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中,所以每當他想起家鄉想起牧場的時候,總會深情地唱起這首歌。老師跟大家一起合作,老師第一段唱英文,第二段同學們唱中文歌詞。 要求:優美、平穩地演唱歌曲第一樂段,優美、抒情、自豪地演唱第二樂段。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如“氣球慢慢變大”指導學生表現漸強,表達歌曲情感。引導學生找歌詞中的關鍵詞“那兒”, 表明作者不在牧場,表達思鄉的
情懷;用歌聲表達牧場美麗景象,以及對牧場家園的贊美,以此來達到情感的升華。
三、拓展欣賞
1、欣賞《草原蒙古人家》。
師:“同學們,在今天的課堂最后老師想帶大家再去看一看中國內蒙古大草原的景色,聽一聽那里牧民的歌唱。(播放PPT“草原蒙古人家”)
音樂響起,師聲情并茂的朗誦: “這里大地遼闊,藍天高原,云霞晴朗; 這里碧草連綿,大漠雄渾,長風浩蕩;” 2、師生律動。
師:“草原的人民能歌善舞,能騎善射,讓我們進入他們的生活一起跟他們動起來。”
要求:通過欣賞《草原蒙古人家》,感受歌曲優美、舒展、寬廣的草原音樂風格和遼闊草原的意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草原的音樂風格,抒發內心對美麗草原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四、小結
師:“同學們,不管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家還是牧場上的家,我們聽到的雖然是不同的音樂不同的語言,但我們表達的是同樣的情感,那就是思鄉的情感,對草原對家鄉對我們幸福生活的深情贊美。讓我們跟著音樂,讓小草帶我們回家,留下歌聲和熱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