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龍騰虎躍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第四課《龍騰虎躍》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第四課《龍騰虎躍》廣東省優課
人音版六年級第十二冊第四課
《龍騰虎躍》教案
一、教學理念
新課標課程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而本節欣賞課就是在新課標指引下,通過聆聽音樂、體驗音樂和以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體驗音樂活動中的趣味性,對我國民族樂器有更多以及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感受鼓樂《龍騰虎躍》中熱情歡快的情緒。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聆聽《龍騰虎躍》,感受樂曲所表現歡騰喜慶的情緒以及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榮、龍騰虎躍的繁榮景象,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初聽感受以及分段學習,賞析樂曲的結構,通過模唱和把學生分組,予以不同的打擊樂器以及加入人聲為樂曲伴奏,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到樂曲的表演中,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體驗樂曲所表現的情感。
3、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我國的鼓王——李民雄先生創作的鼓樂《龍騰虎躍》中民族大鼓以及民族排鼓的音色特點,通過模唱能夠了解樂曲的主旋律,以及樂曲的情緒、音樂內容以及樂曲的曲式結構。
三、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樂《龍騰虎躍》是我國民族音樂理論家、鼓演奏家、作曲家李民雄創作的。樂曲氣勢澎湃、激情洋溢,奏出了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榮、龍騰虎躍的繁榮景象,描繪出祖國日益強盛的美好前景。
樂曲有三個部分組成,開始的引子部分,是在陣陣喧鬧的鑼鼓聲中有吹管樂奏出長音,一陣激越的鼓聲之后進入音樂的主題。第一部分則是節奏歡快,曲調明快、出現富有歌唱性的音樂主題。第二部分是鼓的獨奏。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第一部分的主題。尾聲部分音樂節奏拉寬,速度轉慢,最后音樂在高潮中結束。整首作品基調昂揚,振奮人心,激越的鼓聲將人們帶入歡天喜地的慶祝場面,鼓
4 / 10
動著人們奮發向上。
樂曲的曲式結構分明,建于六年級的學生對民族樂器已經有初步認識,對“鼓”這個樂器也并不陌生,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調動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師生合作表演,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熱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花盆鼓、腰鼓、響板、碰鈴、教具貼圖。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聆聽《龍騰虎躍》,感受樂曲所表現歡騰喜慶的情緒以及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榮、龍騰虎躍的繁榮景象。通過分段學習,認識樂曲的結構,了解掌握每一部分的音樂內容。
難點:通過分組為樂曲加入打擊樂以及人聲伴奏。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入
1、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同學們都非常熟悉的打擊樂器,一起來說出它的名稱。
紛紛回答:是鼓。
一進入課堂就把鼓這個
樂器,今天的主角非常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引起學生開始學習的興趣。
2、問:那你們知道鼓能夠發出哪些音色嗎?
回答:咚咚······
通過介紹鼓可以敲擊出
不同的音色,讓學生對更集中去聆聽與加深感受。 鼓動人心 3、老師在大鼓上演奏,讓學生感受通過敲擊鼓的不同部分而發出的不同聲響。
學生了解到除了敲鼓面以及鼓邊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以外,還有磨鼓釘也能發出特別的聲音。
5 / 10
4、接下來我們來個互動游戲,老師來敲鼓,你們用自帶的樂器——你們最飽滿、有力的聲音發出“嘿”來回應我,請注意老師的指揮,大家準備好了嗎?
師生互動。
(老師通過敲打X X 等基本節奏,變化節奏以及速度,指揮學生整齊地發出“嘿”) 通過敲出鼓點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能夠馬上進入熱烈的氣氛中,從而非常自然地引出《龍騰虎躍》中的樂曲片段。
初 聽 感 受
1、看來我們都很合拍,現在我們加上一段音樂,再來配合一起好嗎?(播放樂曲的第二部分片段)感受樂曲中表現的情緒是怎樣的?
師生熱情互動,一下子就進入音樂的氣氛中,紛紛回答到:熱鬧,氣勢恢宏······
由于全曲時長達7分多鐘,通過初聽感受樂曲的片段,讓學生能夠初步感受樂曲的熱鬧、歡騰的情緒。 給出三種場景(傳統舞龍舞獅、外國街舞、非洲舞蹈)讓學生選擇,
學生能夠非常準確地選擇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舞龍舞獅場景。
2、大家的音樂感覺很準確,一聽就能感受到,這是一段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音樂,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欣賞的音樂曲是由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以及鼓演奏家——李民雄先生的作品《龍騰虎躍》,剛才我們聽到的是樂曲的第二部分。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看板書:
現在才揭示主題,我們欣賞的樂曲是我國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以及鼓演奏家的李民雄所創作的《龍騰虎躍》,前面的鋪墊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板書,讓學生明確在聆聽的是樂曲的第二部分。
分 段 學 習
第二部分
1、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這段音樂中主要出現了什么民族樂器。(播放視頻) 鼓······
通過觀看視頻,除了可以樂段的內容還可以引出知識點,了解民族樂器分類(二)——吹管樂器和
2、介紹民族大鼓以及民學生認真聽講。
第二部分
6 / 10
分 段 學 習
第
二
部
分
族排鼓的音色特點。
打擊樂器,主要介紹了民族排鼓以及民族大鼓的音色特點。
3、我們能從這一段樂曲中找到吹管樂器以及拉弦樂器的演奏嗎?(播
放音頻)
回答:沒有。 學生看板書:
通過對比法、選擇法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掌握樂曲的音樂內容。
4、我們發現這一段樂曲只有鼓的演奏。分析它的特點。
第一部分
1、我們剛才聆聽的是樂曲的第二部分,現在我們去學習樂曲的第一部分,請同學們注意聽,這第一部分還出現了哪些民族樂器。(播放視頻)
學生認真觀看。 回答到:嗩吶、鈸······
學生看板書:
學生從中發現了除了鼓點以外的拉弦樂器、吹管樂器,特別是嗩吶這個主奏樂器,從中引出學習民族樂器中吹管樂器的音色,主要介紹嗩吶的音色。
2、了解民族吹管樂器嗩吶的音色。
3、剛才聽到在《龍騰虎躍》中,嗩吶演奏的旋
律是寬廣抒情的是激情
熱烈的?
沒關系,那請我們再聽
答案不一。 學生聽著老師用鋼琴演奏,根據圖
示,邊聽邊敲。
從而自然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邊聽邊感受樂句表達的情緒是抒情的,而且
第二部分
嘿
第一部分
7 / 10
分 段 學 習
第一部分
一遍,這次聽的時候請拿到碰鈴的同學根據圖示邊聽邊拍。
加上伴奏,參與到樂曲中來,加深體驗。
4、剛才我們聽到的嗩吶演奏的片段在第一部分的中間,現在我們來聽
聽第一部分的前半部,請同學們注意情緒上有沒有變化(播放視頻)
回答:有,變得熱烈······
讓學生發現第一部分中有情緒的變化。
5、真棒,第一部分的前半部是由弦樂和吹管樂器為我們帶來的一段節
奏歡快、跳躍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一個歡慶的場面中,現在讓
我們來模唱一下這段旋律。
學生跟著老師在鋼琴上彈的單音來進行模唱,然后跟著老師的鋼琴伴奏用激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該旋律。
通過模唱,學習旋律,掌握樂曲的主題,加深體驗。
6、請拿到鼓的同學根據圖示為該樂句進行伴奏,其他同學一起模唱。 所有同學用歡快的情緒進行模唱,拿到鼓的同學聽著老師用鋼琴演奏,根據圖示,邊聽邊拍。
再一次模唱,鞏固對樂曲
中主旋律的掌握,而且加上了伴奏,增加趣味性。
7、請拿到響板的同學根據圖示為該樂句進行伴奏,其他同學感受該樂句歡慶熱鬧的氣氛。 拿到響板的同學聽著老師用鋼琴演奏,根據圖示,邊聽邊拍。
認識在歡快的情緒中,還有一個主題樂句,學習通
過不同樂器的伴奏,為完整聆聽做好鋪墊。
8、現在我們來完整聆聽第一部分,請注意老師的指揮,我們一起為旋律進行伴奏,請所有同學拿起樂器。(播放音頻)
學生根據老師指揮,再次聆聽,以及各自為所負責的旋律進行伴奏。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音樂,體現自主探究能力,
通過把重難點突破,化繁
8 / 10
歡
分 段 學 習
第
一部分 9、碰鈴的同學伴奏了幾次?讓學生通過不同樂器的伴奏,對比樂段在進行時的情緒變化。 回答:一次。歡快到抒情到歡快。 為簡,曲式結構本非常難分析與掌握,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去了解樂曲中的曲式結構。
10、同學們,前半部與中間部的音樂感覺明顯不同,我們把這種音樂創作手法叫對比,和對
比相反的一種手法叫做重復,你們說在樂曲的后半部是完全重復還是
變化重復?
回答:變化重復。
共同總結,學生看板書:
對比 變化重復
歡快 抒情 歡快
最后老師與學生工作總結,對第一部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第
三部分
1、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部分的學習,請同學們聽聽和樂曲中那一部分比較相似? 回答:第一部分,很快發現該樂段出現了第一部分中的旋律。 雖然在分段學習中沒有
按照樂曲發展的順序進
行學習,但是通過把第
一、三部分放在一起聆聽,學生非常快地發現該樂段的特點,找到樂曲的主旋律。 2、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復還是變化重復? 學生回答:變化重復。 通過讓學生去擺放圖形,師生共同完成對樂曲結構的分析,通過引導學生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重復,讓學生的得出結論,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3、第三部分用了第一部
分的樂句元素,通過變化、拓展、延伸,來發展音樂,使音樂推向高潮。
學生看板書:
第一部分
樂隊
樂隊
第三部分
9 / 10
整 曲 欣 賞
1、音樂作品很多時候和我們寫作文一樣,都有他們的結構,現在呈現的三個音樂部分就像文章的主干,通常我們的文章都有個開頭和結尾,音樂的開頭我們把它叫做“引子”,音樂的結尾我們把它叫做“尾聲”,這樣,會讓曲子變得更完整,我們今天了解到的這種曲式結構,我們把它叫做“復三部曲式”。
學生看板書:
對樂曲進行總結,把幫助學生消化這節課的內容,把知識點進行梳理。
2、現在,就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這首復三部曲式的樂曲《龍騰虎躍》,請同學們拿起你的樂器,跟隨著老師的指揮,一起把樂曲完整地聆聽一遍,因為樂曲在一片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我們在樂曲結束時加上伴奏與人聲“XX XX 嘿”,增添氣氛。 學生邊聽引子邊聽老師的簡單講解音樂內容,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加入打擊樂,在第二部分加入人聲“嘿”,在尾聲結束時加上“XX XX 嘿”,師生配合進行。
完整聆聽7分多鐘的樂曲,帶著任務去聆聽,配合著老師在板書上的講解,讓學生在聽的時候清楚樂曲的結構,對整個樂曲的感性認識以及理性認識得到提高、深化。
課 堂 小 結
1、今天大家對復三部曲式結
構的音樂作品《龍騰虎躍》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我們來做個知識競賽,看哪個樂器組的同學搶答得多。
這時,課程已經接近尾聲了,學生往往還沉醉于上一環節的親身體驗中,通過課堂小結,對整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與鞏固。為這節欣賞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10 / 10
八、教學反思
欣賞民樂《龍騰虎躍》,是修訂后的教科書中第十二冊第四課的內容,六年級的學生在欣賞樂曲上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在對樂曲的力度、速度以及基本情緒變化已經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本課主要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樂曲所表現歡騰喜慶的情緒以及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榮、龍騰虎躍的繁榮景象,并能認識和分辨民族樂器的分類,從而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熱愛。在小學階段進行對民族樂器的音色聽辨,是由三年級逐個聽辨到六年級的分類,循序漸進,到最后歸類。本課通過介紹民族樂器中的吹管樂器與打擊樂器,在直觀上進行一個認知,而本課主要是了解鼓的音色,在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上,還需要通過一個課時去學習民族樂器中吹管樂以及其他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通過音色聽辨能夠基本上判斷出是哪一個樂器。
本節課通過樂曲導入——初聽感受——分段學習——整曲欣賞——課堂小結這幾個環節,基本完成教學目標及解決教學重難點。但是也明顯存在著不足,主要體現在學生在編創活動中,在用打擊樂進行伴奏時,往往只關注敲打的節奏型,而忽略了旋律本身,旋律已經結束了,還會有敲打的聲音。在合作同時進行打擊樂的伴奏時,容易受到其他打擊樂的節奏型影響,出來的效果沒能達到最先設想。在學習民族樂器音色上,沒有完整地聆聽每個吹管樂以及打擊樂的音色,應該再通過一個課時進行學習,已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通過《管弦絲竹知多少》來深化這個知識點。在通過最后的課堂小結中,學生基本能回憶起整節課的內容,而且還樂在其中。本節課雖然存在著不足,但是基本能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希望通過慢慢地積累,一點一滴的熏陶,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培養聆聽的習慣,耐心聽,學會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