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背土豆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背土豆》山西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背土豆》山西省說課稿
《背土豆》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6、37 頁內容,主要學習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教科書創設了“老鼠背土豆”的童話故事情境,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一加一減兩個場景,之后通過三個層次的活動展開了有關7的加減法的學習:一是進一步體會加法和減法的實際意義,學習得數是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二是通過“想一想”活動,為正確計算7的加減法積累經驗;三是通過“說一說”,尋找生活中有關7的加減法的原型,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為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借助有趣的故事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有關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2、能根據數學信息列出加減法的算式,并能正確計算有關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3、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加減法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計算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加減法問題。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背土豆》共安排兩課時,本節課為第一課時。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在觀察情景圖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整節課以故事為主線,把教學內容串了起來,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過程緊扣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引導。
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提問,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探索、操作、交流獲取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故事激趣、探究新知、鞏固練習、回顧總結。
(一)故事激趣
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探討7的加法及計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圖并引導學生觀察,提出來問題:
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來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描述圖中的情境。
(如一只小老鼠正在往袋子里裝土豆,一邊有5個土豆,另一邊有2個土豆。)根據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思考“你能提出哪能些數學
問題”,學生只要提出的問題合理,老師都給予肯定。
(2)將“一共有多少個土豆”作為主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探討: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會列出“5+2=7”或“2+5=7”。重點提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2、探討7的減法及計算方法
(1)出示第二幅情境圖,引導學生接著講“背土豆”的數學故事,并提出問題。學生在講好數學故事的同時,老師要善于捕捉并引導學生說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如袋子里有個土豆,掉出來1個,袋子里還剩幾個?
(2)解決問題,并探索計算方法。教學時,引導學生列式并計算出得數:7-1=6。重點提問:你是怎樣得到還剩6個土豆的?鼓勵學生結合操作活動(如畫圖、擺小棒、擺圓片等)對算式進行解釋。
(3)反饋交流算法。
(4)結合第三幅情境圖,讓學生編故事后填寫教材第36頁表格。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點名學生完成黑板上表格并說明這樣填的理由。
讓學生觀察表格說說發現了什么。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說出有關7的算式。
3.說一說。(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說一說”插圖)
師:看圖后你明白了什么?說一說。
學生思考后點名匯報,并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地方會用到這些算式。
(三)鞏固練習
1、看圖寫算式,(課件出示課本37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說一說(課件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說一說算式和算法)
(四)回顧總結
這一環節主要目的是,通過師生共同小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整理,使學生腦海明白本節課所學內容。
《背土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3.能應用所學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簡單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難點: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具準備: 圓片,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在國慶假期干什么去了嗎? 生猜測。
師:其實老師在這個假期去村里幫忙刨土豆去了。在刨土豆的過程中老師發現小老鼠也很喜歡吃土豆,你瞧!(出示課件:教材第36頁情景圖) 師:誰能把圖中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啊!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講故事。
師: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個土豆,它高興極了,急忙裝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結果還丟了1個土豆。同學們發現了不少數學信息呢。這里面就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板書課題:背土豆)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在觀察情景圖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做好了準備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問題。
師:現在同學們仔細看看第一幅圖,看有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兩堆土豆,一堆有5個,另一堆有2個。 師:那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幾個土豆呢?
師:這也是老師想知道的問題?根據我們以前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想該怎么解決呢?
生:左邊有5個,右邊有2個,一共有7個,就是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師:說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沒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細看第二幅圖,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個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個土豆,還剩多少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呢?
學生可能會這樣:
•擺出7顆棋子代表7個土豆,掉了1個,就去掉其中的1顆棋子,所以7—1—6,還剩6個土豆。
•可以畫7個圓表示7個土豆,掉了1個,就去掉其中的1個圓,所以7一I一6,也是還剩6個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師: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裝了7個土豆,外邊i個也沒有了,就是說外面有0個土豆(邊說邊板書算式記錄);當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個土豆的時候,里面有幾個土豆?用算式該怎么記錄?
生:里面還剩6個土豆,算式是7—1—6。
師:如果每次都從口袋里掉出1個土豆,你能用算式記錄下每一次的結果嗎?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擺一擺,再寫算式記錄下來。 學生邊擺棋子邊記錄算式,教師巡視指導。
師:如果一直這樣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時候,口袋里就1個也沒有了。現在把你記錄的算式跟大家說說吧! 匯報交流后,填寫教材第36頁表格。
3.說一說。(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說一說”插圖) 師:看圖后你明白了什么?說一說。 在小組交流后,匯報。
生1:原來大魚缸里有5條小金魚,現在又放進2條,這樣魚缸里面一共有7條小金魚。
生2:原來有7個雞蛋,已經有2個雞蛋孵出了小雞,現在還剩5個雞蛋沒有孵出小雞。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戲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記錄,使學生懂得數學算式是記錄活動的簡單符號,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計算的能力,更讓學生明白了7的組成,進一步體會到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三)總結
師:同學們,能把前面學習加減法計算的方法應用到“得數是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計算”中,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是越來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幫你解決更多的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