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小學數學,認識平行,四邊形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年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示范課《認識平行四邊形》陳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示范課《認識平行四邊形》陳強 廣西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設計
上課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 陳 強
指導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教育學院 劉忠陽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肖煒清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 許 鏑
[設計理念]
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幾何屬于經驗幾何或實驗幾何,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方面的內容都是建立在經驗和活動的基礎上的。因此觀察、操作、比較、概括、想象、推理、交流是小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重要方式。基于這樣的認識,本節課首先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在探索平行四邊形特征這一關鍵性問題的引導下,通過觀察、操作以及有條理的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平行四邊形特征的發現和概念的形成過程。其次注意遵循學生幾何概念學習的認知規律,加強直觀教學。利用微課、多媒體課件操作演示,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感性認識,為抽象出圖形概念打好堅實的基礎,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把理解建構概念和發展畫圖技能緊密結合。圖形的概念特征與作圖的工具、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互為印證。因此教學中要把理解概念和畫圖作為一個整體,利用概念來理解畫圖的方法,利用畫圖來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充分發揮幾何直觀的優勢。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4頁例1、做一做。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5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二節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學習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能夠從平面圖形中直觀辨析平行四邊形。教材安排學生在四年級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有關知識,促進學生對圖形特征的深入理解,此時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平面圖形有了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同時掌握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會畫垂線。基于學生的知識經驗,教材利用學生原有的空間知覺,首先從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里抽象出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形成概念,進而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促進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逐步走向深入,這樣的編排遵循了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畫平行四邊形和猜想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驗證;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發展基本的作圖技能。
2.在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中經歷圖形特征的探究及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體會推理、對應的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3.體會平面圖形在生活中廣泛應用,進一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平行四邊形概念的形成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判斷辨析,引出特征
1.開課談話: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出示平行四邊形)
2.是的,是平行四邊形,這個我們一年級就知道了,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認識平行四邊形)
3.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圖形,看大屏幕,仔細觀察,你們覺得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呀?(課件出示圖形,學生判斷)
4.學生判斷后追問:你們認為這些都是平行四邊形,但是他們大小不一,形狀不完全相同,憑什么判斷的呢?
5. 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然后引導學生看書上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強調兩組對邊平行。
6. 運用定義進行判定,追問:憑什么說它們是平行四邊形呢?
7. 對邊平行怎么驗證呢?(引導學生結合平行線的描述性定義,結合課件延長對邊看是否相交,驗證對邊平行。
[設計意圖:學生在低年級已經認識過平行四邊形,生活中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開課通過模型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對比辨析中提出對平行四邊形特征的猜想,并根據定義來對圖形進行判定。]
二、探究特征,建構概念
1.點子畫圖,觀察特征
(1)畫圖:運用你們剛才學到的知識,自己動手畫2個平行四邊形,老師提供了兩種材料,白紙和點子圖,你們會選擇哪面來畫這2個圖形呢?
(2)判斷:同桌交換判斷,是否是平行四邊形?
(3)展示:展示同學作品,判斷后追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對邊平行?(引導發現對邊之間距離相等驗證對邊平行)
(4)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就是平行線之間垂直線段的長度,如果放在平行四邊形中,就叫做高。
(5)大家從邊和角的角度再仔細觀察,它除了對邊平行,還有其他特征嗎?
2.觀看微課,深化認識
(1)剛才很多同學選擇用點子圖畫平行四邊形,為什么這樣選擇呢?
(2)畫平行四邊形還有什么好的方法?
(3)老師只需要畫2次,就可以在白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想不想看一看?
(4)播放微課,動態展示用改造過的圓規畫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5)這是平行四邊形嗎?追問:你沒有驗證,為什么這么肯定它就是平行四邊形?
展示圓規實物,引導學生發現固定了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實際上就是固定了對邊之間的距離,對邊之間距離處處相等,對邊就是互相平行的。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在點子圖上畫平行四邊形、觀看微課等環節,讓學生完整地經歷平行四邊形特征的猜想、驗證、辨析的全過程,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觀察、動手、創新能力,發展空間意識,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由模糊到肯定,由理解到應用。]
三、利用生成,認識“底”“高”
1.通過驗證平行四邊形特征和圓規畫圖的過程引出高和底,學生自學教材,明確底和高的含義。
2.由兩位學生示范畫高并講解畫高的過程。
3.全體學生在練習紙上畫高并展示驗證。
4.引導學生發現同一平行四邊形不同位置上的高和不同底邊對應不同的高。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生成資源既鞏固了圖形概念,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影響平行四邊形的關鍵因素——高。學生教授與練習相結合,掌握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用幫助學生在對比中深化對高的內涵的理解,體驗高和底的相對性,豐富對底和高的認識。]
四、回顧總結,梳理知識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最喜歡哪一個環節?
五、拓展應用,溝通聯系
1. 老師這里有一個四邊形,它很想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能不能幫幫他。(課件出示)
2. 由學生拖動不同的點,把四邊形變成平行四邊形。
3. 你能不能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它還是平行四邊形嗎?再將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現在呢?還是平行四邊形嗎?
[設計意圖:以“善變的平行四邊形”為抓手,鞏固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義理解的同時,溝通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在不同層次、不斷變化的互動過程中,讓學生始終關注平行四邊形最本質的特征,即對邊平行,了解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板書設計]
認識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對邊 相等
[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的定位來源于對于教材內容的及之前相關知識的整體把握和課前學生前測情況,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而《認識平行四邊形》一課被安排在學生認識平行、垂直、畫垂線、平行線間距離相等等內容之后,本課既是對平行四邊形特征和概念的一個全新認識,也是對學生之前所學本單元內容的一次梳理和回顧,本課教學中對之前所學知識是否熟練掌握,操作是否應用得當,對達成本課教學目標非常重要,因此,在課前對學生進行了知識前測。
前測內容:
(1).下面的兩組直線互相平行嗎?你如何驗證?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