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慕課創新案例,方程的意義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慕課創新案例(不完整)-東莞-莫煥霜《方程的意義》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
案例名稱:《方程的意義》
方程的意義
問題的發現:《方程的意義》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主要讓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區別和聯系,會正確判斷哪些式子是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節課首先借助天平讓學生感受等式的特點:當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邊物體質量相等;當天平不平衡,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從而認識到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是等式。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的含義,為引出方程的概念奠定了知識基礎。
解決方案:學習方程的概念要從認識等式開始。這節課要借助天平讓學生認識等式。由于天平是一種比較精密的儀器,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往往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而且花費的時間較多。為了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我先讓學生利用paid觀看《理解方程的意義》的,通過觀看視頻,直觀認識到:天平左右兩邊物體質量相等,天平平衡;當天平不平衡,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從而認識到像50+50=100,100+X=250這樣的,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學生觀看微課后,對等式和方程有了初步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兩人對學研究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然后,讓學生展學,明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是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行動實施:
一、觀看微課,初步認識等式和方程。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方程。下面,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學生利用paid觀看《理解方程的意義》微課)
二、學生對學,探究方程的意義。
1.認識等式。
師:什么是等式?你能說出一個等式嗎?想好了,跟你的對學說一說。
(學生兩人對學,討論:什么是等式?)
生1:大家請聽我們展學。我們認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如:100+100=200。
生2:大家請聽我們展學。我們認為:100+150=250是一個等式。
師小結: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就是等式。
2.認識方程。
師:什么是方程?你能說出一個方程嗎?想好后,跟你的對學說一說。
(學生兩人對學,討論:什么是方程?)
生1:大家請聽我們展學。我們認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例如:100+x=150是方程。
生2:大家請聽我們展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例如:100﹣x=50是方程。
生3:我們也認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例如:200+x=220是方程。
師小結并板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3. 抓住關鍵詞,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這句話哪些詞比較關鍵?
生:我認為:未知數和等式。
師:判斷一個算式是不是方程有什么好方法?對學先說一說。
生:看有沒有未知數,同時看是不是等式。
師小結:判斷一個算式是不是方程的方法:一看有沒有未知數;二看是不是等式。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知。
師:接著我們一起來判斷這些式子是不是方程。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并說明理由。
①35+65=100( ) ② x - 14>72( ) ③ y+24( )
④5x+32=47( ) ⑤ 28<16+14 ( ) ⑥ 6(y+2)=42 ( )
四、小組合學,了解方程和等式的關系。
師: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合學研究。
(學生四人小組合學,研究:方程和等式的關系。)
生:大家請聽我們展學。我們統一認為:等式包含了方程,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師:我們可以用一個集合圖來表示:等式里面包含了方程,而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結論與反思:《方程的意義》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區分“等式”和“方程”,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利用paid觀看《理解方程的意義》的,通過觀看視頻,直觀認識到:天平左右兩邊物體質量相等,天平平衡;當天平不平衡,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從而認識到像50+50=100,100+X=250這樣的,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接著讓學生兩人對學研究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整個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比較、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由淺入深,分層推進,逐步得出“等式”和 “方程”的含義。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始終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作 者:莫煥霜
單位:東莞市麻涌鎮第一小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