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蒙古族民歌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蒙古族民歌》廣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蒙古族民歌》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
《蒙古族民歌》教學設計
廣州市南沙第一中學(高中部)鐘曉霞
一、教學理念
高中音樂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和發展出發,結合音樂生活與時代特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改革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以素質教育和主題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充分運用音樂本體語言,發揮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的能力,使學生真正走進音樂,感悟音樂,理解音樂,激發學生熱愛民族優秀音樂作品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能分辨蒙古族民歌的種類,演唱一首簡單的蒙古族民歌,并用蒙古族代表性的舞步展現歌曲。
(二)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欣賞和實踐中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感受蒙古族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興趣,增強民族意識和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情感。
三、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教材(人音版)第二單元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之《蒙古族民歌》。
(一)通過學習,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點:1、長調民歌---旋律舒展悠長,節奏自由,字少腔多。2、短調民歌---結構規整,
節奏整齊,字多腔少。
(二)學習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嘎達梅林》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全曲的節奏整齊,結構規整,旋律寬廣豪邁,表現了廣大群眾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四、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音樂經驗,積累了一些相關的音樂知識,具有主動求知的欲望和熱情。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梳理、歸納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探究,多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和關注民族音樂的熱情。
五、教學重點
感受和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六、教學難點
蒙古族民歌中長調和短調的分辨。 七、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八、教學準備
電腦、多媒體課件、鋼琴、網絡圖片
九、教學過程 教學
程序
教師教的活動 學生學的活動 教與學的評價手段運用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
組
織教學 一、播放音樂。 二、師生問好。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組織性評價。
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
導
入 階 段
一、播放視頻《呼
麥頌》。
二、和你聊聊蒙古
族。
學生觀看,請
同學分享課前搜集的資源。
診斷性
評價、導向
性評價。
充分利用網絡,體現學科綜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展
開 階 段
一、器樂---馬頭琴。
(一)“馬頭琴”簡介。 (二)播放馬頭琴獨奏曲《鴻雁》。
根據自己的
理解,聆聽、思考
并回答。
鼓勵性評價、趣味性的評價。 運用交流、欣賞和提問滲透到教學
中,讓學生了解蒙古族代表性樂器的特點,感知其與生活的
聯系。
4
二、蒙古族民歌
(一)分別欣
賞長調民歌《遼闊
的草原》和短調民
歌《走天涯》。
(二)分析、
總結長短調民歌
的特點。
一、小組根據
自己已有的知識
積累,對所聽到的
音樂做出簡短分
析、對比。
二、嘗試歸納長調和短調民歌的特點。
激勵性
評價、小組
性評價和
過程性評
價。
通過聆聽、分組
討論,培養學生自主
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初步理解長調和短調的音樂特點。
三、練習
播放音樂,
讓學生分辨長短調。
認真聆聽、思
考并回答。
通過練習,檢驗
學生是否掌握本課
的學習難點,同時也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
的學習能力。
拓展階段
一、學唱歌曲《嘎達梅林》。 (一)教師范唱。
(二)簡介
《嘎達梅林》背景和歌曲表達一、學生認真聆聽、辨別。
二、學生視唱簡譜。
三、有感情演唱歌曲。
鼓勵性評價、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通過學習,感知蒙古族民歌與生活
的聯系,加深學生對蒙古族民歌的理解。
5
的情緒。 (三)彈伴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二、學跳蒙古族舞蹈。
(一)教師示范。
(二)鼓勵學生根據音樂練習、創編舞蹈動作。
(三)師生共同演繹歌曲《嘎達梅林》。
四、學生跟隨
老師學跳蒙古族
舞蹈。 五、小組練
習、創編,才藝展示。 六、師生共同演繹。
師生互動,通過基本的蒙古族舞蹈動作,,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挖掘蒙古族音樂的內涵,同時,也在音樂表演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結束階段
一、請同學談談本課的收獲。 二、總結。
三、布置作業: (一)下載一首蒙古族民歌。
與老師一起回
顧本課的內容,暢
談學習感受。 總結性評
價
在總結中進一步加深對蒙古族音樂文化特色的印象。
在課后作業中,通過搜集資料發現
6
(二)搜集有關藏族與維吾爾族相關知識:
1、代表性歌曲和樂器。
2、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等。
四、師生在載歌載舞中結束本課。 我國更多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民族音樂的熱情。
歸納總結
蒙古族民歌作為蒙古族音樂文化體裁,給后人留下的不僅是藝術,還有精神和智慧。因此,我們要多聽、多唱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文化,讓這顆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綻放出永恒的光輝!
十、教學反思
整節課緊緊圍繞人文主題進行藝術學習,把音樂學科的知識技能作為隱線由淺入深地滲入到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并做出準確的分辨,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培養,合理設計學生歌唱、律動及創作等活
7
動。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演和展示的空間,使他們對蒙古族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這節課,我也認識到很多的不足,如課堂的組織、語言的精確度等,這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認真反思,不斷積累經驗,認真履行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
點評: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清晰,可操作性較強,符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并客觀地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能關注到每位學生,目標達成度較高。教學內容容量恰當、合理,組織比較精心。教學重點、難點定位準確,重點突出,難點具體明了。邏輯性強,井然有序。教學方式新穎,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情境創設有新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激發學生興趣點較高。教學策略、方法選擇恰當。教學環節連貫、流暢,節奏緊湊,學習效果好。教學手段符合實際并與時俱進,適時、適量、適度、高效。教學管理水平較高,教學氣氛輕松、活潑、快樂、和諧,學生個體與整體參與互動性強,師生互動自然,學生表現積極踴躍,課堂調控高效。本課執教教師教學水平高,基本功扎實,儀態大方,有較強的課堂管理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