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高中音樂人音版-浙江省泰順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高中音樂人音版-浙江省泰順中學
新設計評論
本課以印象派音樂風格和特點為重心,從三個作品的不同方向,積累聆聽感受,再從音樂要素入手,層層深入,使飄忽、抽象的印象主義音樂在學生腦海中有了清晰、具體的印象,最后以“德彪西”的印象,再次點題。
2教學目標評論
通過欣賞,探尋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及與印象主義音樂相關的人文知識,同時了解作曲家德彪西。
通過德彪西三首作品,探究印象主義音樂所產生的奇妙的音響效果的原因,從而分析印象主義音樂在旋律、節奏、和聲、配器、調式等形式要素上的特點,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通過聆聽、模唱、視唱、聽辨比較、描述、創編等實踐活動來感受、體驗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產生學習興趣。
3學情分析評論
在學生已經有了巴洛克音樂、古典、浪漫主義音樂的知識與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對這節課的音樂是充滿期待的。但是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相信學生一定有感受,卻難以表達,教師需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引導學生。
4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印象主義音樂在音樂要素上的特點。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亞麻色頭發的少女》之印象評論
1、欣賞繪畫作品《康威爾斯小姐像》:
師:今天,我們的音樂旅程從欣賞一幅畫開始。
在這幅作品中,色彩和線條,哪個更為突出? 色彩
師:作品中,色彩和線條有什么特點?
線條:沒有了線條分明的輪廓,用模糊的外廓、細碎的筆觸來構圖
色彩:有具體、鮮明的顏色嗎? 它打破了傳統“固有色”的觀念,認為色彩是由光的變化決定的,采取在陽光下直接作畫的方法,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師生合作:
在德彪西鋼琴曲《亞麻色頭發的少女》背景音樂中,師生合作,配樂朗讀詩歌,營造朦朧的意境。
師:唯美的畫面、優美的詩歌在鋼琴曲《亞麻色頭發的少女》背景音樂的映襯下,就在這瞬間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幽靜朦朧、飄忽不定的意境。這就是印象主義時期。19世紀末,受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主義文學的影響,出現了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
【設計意圖】結合繪畫、詩歌、音樂三大姐妹藝術,師生合作,營造出印象主義朦朧的意境。既為后面音樂欣賞做好鋪墊,又介紹了印象主義音樂的起源。
活動2【活動】二、《月光》之印象評論
1、對比《月光》
師:下面的兩首作品都叫《月光》,哪一首屬于“印象派”呢?比較它們在旋律、節奏上的不同?(第2首)
在聆聽第一首作品時,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手跟著彈奏
在聆聽第二首作品時,請同學們嘗試跟著唱一唱
貝多芬 有規律的節奏音型 清晰的旋律線條(唱一唱)
德彪西 不規則的節奏發展 模糊的旋律線條
2、對比“和聲”
師:下面老師彈奏兩組和聲進行,請同學們聽一聽哪一組是印象派的?
師:請同學們看看印象派的和弦是如何進行的?
在作品中出現的和弦的平行進行,也就是和弦朝著一個方向走,這在古典主義音樂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他把音樂中最重要作用的和聲從邏輯功能解放出來,從而獲得了豐富的和聲色彩。
小結:
旋律:旋律短小,輪廓模糊,不易歌唱
節奏:使用動力感不強的復節奏、復節拍,頻繁的連線,給人以連綿感
和聲:新穎的和聲,注重色彩效果,營造朦朧的意境。等等
活動3【活動】三、《大海》之印象評論
1、作品介紹
師:同學們看過大海嗎?曾有這樣一段逸事,20世紀初,巴黎有一位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大海的紳士,在欣賞德彪西的交響音畫《大海》時,仿佛真的看到了驚濤拍岸、浪花飛濺的大海景象,這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后來,當他到海濱旅游時,看到真正的大海,反而 覺得有些不對勁了。待他旅游歸來,得以再次欣賞德彪西的交響音畫《大海》時,才找到當初的感覺。此時他不禁驚嘆道:“哦,這才是大海啊。”
交響素描《大海》創作于1905年,一共三個樂章。以印象主義音樂特有的手法,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分別描繪了大海的不同景象。
2、給音樂排序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這個標題,按照時間順序,我選擇了這樣幾個景象:
黎明,暗流涌動;
清晨,色彩斑斕;
上午,變幻無常;
正午,燦爛輝煌。
老師分別播放這4個音樂片段,請同學們將音樂的色彩按陽光的出現、變化排序。
【設計意圖】用小故事制造神秘感,讓學生對音樂充滿期待;打亂音樂,讓學生聆聽、排序,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對音樂的變化、發展印象更深。
2、分段聆聽:
A、引子:音區?音量?
低音區,音量很弱
B、第一段:
第一主題:模唱主題旋律
結合《亞麻色頭發的少女》主題音樂 五聲調式
第二主題:
師:在這一段音樂中,樂隊突出了哪一個樂器組的音色?
師:德彪西為了追求管弦樂獨特的印象色彩還打破了古典主義以來以弦樂為基礎的配器方式,突出木管音色。比如在樂曲的第一部分,在弦樂的襯托下,木管樂器與豎琴、圓號交替演奏,極好的描繪了海浪翻滾,浪花飛濺的效果。
C、尾聲:
師:為什么尾聲部分音樂會帶給我們燦爛輝煌的感覺?從力度和速度的變化來說。
小結:
旋律:旋律短小,輪廓模糊,不易歌唱
節奏:使用動力感不強的復節奏、復節拍,頻繁的連線,給人以連綿感
和聲:新穎的和聲,注重色彩效果,營造朦朧的意境。
調式:未脫離大小調體系,但大量采用五聲音階
配器:突出木管音色,注重打擊樂和色彩性樂器的使用
音樂流派
音樂風格
古典主義
嚴謹、規整
浪漫
注重情感的表達
印象
追求瞬間的主觀印象,表現朦朧的意境
4、完整聆聽:下面,我們要完整地感受第一樂章,也請同學們分組來表現大海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不同形式的分段聆聽,從管弦樂的配器、調式入手分析作品,為完整聆聽打好基礎。在完整聆聽時,希望學生更投入、更深入作品,教師采用學生小組討論、分組表現的形式,既增強了學生合作創編的意識,又豐富了音樂課堂。
活動4【活動】四、德彪西之“印象”評論
師:今天我們聆聽了3首印象派作品,《亞麻色頭發的少女》、《月光》、《大海》都來自同一位作曲家,他叫德彪西,法國的作曲家、鋼琴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它的代表作還有《水中倒影》、《牧神午后》等等。從這些代表作,我們可以看出印象派音樂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這節課,通過聆聽音樂作品,了解了德彪西和他的音樂。
師:我想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他在你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人?
師:正如大家所說,德彪西是一位個性獨特、大膽創新,真正用音樂來描繪世界的畫家。在世界音樂歷史的長河中,很多的音樂流派都出現了不同特點的代表人物,而在眾多的音樂流派中,只有這個流派被稱為一個人的流派。它的音樂風格自成一派,這個人就是德彪西。
【設計意圖】在積累了大量的印象主義音樂聽覺感受,分析、總結了印象主義音樂特點、風格后,再介紹作曲家德彪西,音樂的個性化更加凸顯,而后 “一個人的流派” 點題。
活動5【作業】教學反思評論
本課的成功之處: 1、從教學目標來說,本課較為流暢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也較好地達成。教學環節基本按照預先的設計步步落實,將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層層推進,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2、從教學設計來說,因為印象主義音樂較抽象,需要感官與心智的共同參與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故設計欣賞德彪西的三個作品,從不同的方式來聆聽、感受。 《亞麻色頭發的少女》:從繪畫、詩歌、音樂共同營造印象主義朦朧、詩意的畫面,營造氛圍。 《月光》:通過對比德彪西和貝多芬的不同版本,從感受旋律、節奏、和聲,更鮮明地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 《大海》:從小故事讓學生對音樂充滿期待;根據大海日出的變化,將音樂排序;在主題欣賞時,緊緊抓住各部分音樂的特質,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最后小組創編,完整聆聽,表現音樂。 3、從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來說,本課將信息技術自然融合于教學,且運用得當、恰到好處。本課的教學PPT制作構思奇妙,畫面等充分與主題結合,為深入教學做了視覺等各感官的有效鋪墊,為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所營造的美感創設了環境基礎,配合本課的音樂,充分給人以一種藝術的美感。
本課的不足之處: 1、時間的安排需調整:本課的容量較大,教師的引導、各環節的進行都要更加高效。 2、在作品欣賞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體驗效果也有待提高。 3、在作品完整呈現環節,由于時間緊張,學生未能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變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高中音樂人音版-浙江省泰順中學”,所屬分類為“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高中音樂人音版-浙江省泰順中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