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減數分裂,受精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第一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第一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廈門二外陳麗珍)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1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減數分裂(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明細胞的減數分裂。
2.闡明減數分裂對于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重要性。
3.舉例說明配子的形成過程。
能力目標:
運用模型建構的方法,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等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和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教學難點
(1)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2)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點。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談論法、模型建構等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具
PPT課件、自制染色體模型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教師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
引言 | 循著科學家探索遺傳的足跡,回憶孟德爾、遺傳因子和基因。繼續沿著科學家探索的足跡,看一下科學家又有什么新發現?在知道科學家的發現之前,先思考如下問題。 | 體現科學性 | ||||||||||||||||
第1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
課前思考:1.人的生命起點是什么? 2.預測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分裂方式應如何? ![]() ![]() ![]() 卵細胞? 分化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 點出本節課主題——減數分裂 簡單介紹減數分裂的發現過程。 |
學生 思考相關問題并回答。 指導看書,P16 |
設疑激趣 溫舊學新由現實問題導入,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點出主題。 學生體驗科學探索過程。 |
|||||||||||||||
減數分裂概念 |
一、減數分裂 (一)減數分裂的概念 分解概念,分析概念實質。 強調 對象: 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時期: 原始生殖細胞—— 成熟生殖細胞 特點: 細胞連續分裂兩次,而染色體只復制一次 結果: 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比原始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 |
指導看書,說出減數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其關鍵詞。 |
通過對概念的分析、 解剖,引導學生對概念實質的理解,從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
|||||||||||||||
精子的形成過程 間期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 |
以哺乳動物精子的形成為例,介紹減數分裂的過程。 (二)精子的形成過程 講述:高等動植物的減數分裂發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內。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精子是在睪丸中形成的。(指導學生觀察課本圖2-1)。 精原細胞就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細胞,而精子就是成熟的生殖細胞。 從精原細胞形成成熟的雄性生殖細胞---精子的過程,就是減數分裂。 思考1:減數分裂的特點是細胞連續分裂兩次,那體現在哪里呢? 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2個次級精母細胞—4個精子細胞 (板書) 思考2:精原細胞染色體數目多少?精子染色體數目多少? 思考3: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染色體數目比原來減少一半,那染色體又是如何減半的,是不是細胞每分裂一次,它都要減半呢? 探究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書本P17和P18的內容,利用自己的染色體模型,嘗試建構染色體行為變化并回答相關問題: 1.染色體減半發生在什么時期? 2.染色體減半的原因是什么? 3.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4.聯會的概念 5.四分體的概念 重點了解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在同學討論、思考、回答的基礎上,在不斷的思維碰撞過程中,澄清相應概念,師生一起建構完整的減數分裂過程。
聯會: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 同源染色體,指減數分裂時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模型)(舉例說明) 四分體: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姐妹染色單體, 就叫做四分體。(模型) 交叉互換: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纏繞,并交換一部分片段。(板畫) 強調:1個四分體=1對同源染色體=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DNA) 強調:減數分裂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不是著絲點分開。 拓展問題:有絲分裂有同源染色體嗎?同源染色體有上述行為嗎?
結果: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4個精細胞,減數分裂完成。 強調:減數第二次分裂通常沒有間期,或者間期很短,染色 體不再復制,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結果是染色體沒有再減半。 問題:精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剛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以及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有何變化? 精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次級精母細胞相同,比初級精母細胞減少一半。 最終,精子細胞再經過變形,形成精子,便于游動。 利用板書和圖解再次歸納一下減數分裂過程的特點。 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2個次級精母細胞—4個精子細胞—4個精子。 (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
1.染色體復制在精原細胞時期。 2.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第一次分裂時期,減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開。 3.著絲點的分裂,染色體一分為二,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 精原 復制 初級四分體(交叉互換)次級 單體分開 精 變形 精 ![]() 小結:本節課的重點是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形成過程。請同學自己描述一下減數分裂的概念并舉例說出減數分裂的主要特點。 |
指導看書P16~P17 學生思考 同學拿出染色體的模型討論、建構染色體應該發生什么變化 并結合P17的圖解和書P18的內容 嘗試回答老師的問題。 學生識圖 思考: 聯會與四分體時期染色體的區別 學生識圖 回憶、再現有絲分裂過程 學生思考 引導學生復習相關的舊知識。 師生共同總結 |
利用實例先整體了解減數分裂的過程, 構建知識框架,創設情境,預設問題伏筆,形成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思維。 學生在有絲分裂的基礎上,探究體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形成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的直觀印象。 利用多種手段,通過問題串的解決,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形成批判性思維,結合老師的精講突破重難點。 利用模型建模, 化抽象為形象,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構新的知識。 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 利用表格 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反饋教學效果 再次強化本節的重、難點 引導學生達到對知識的內化。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