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物組織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生物組織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生物組織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
《生物組織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 教學設計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紹了組成細胞的蛋白質、糖類、脂質等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把有機物放在無機物的前面,一個簡單的順序顛倒,體現了細胞生命中有機物的重要性。
本實驗的內容為下面有機物的學習奠定基礎,為以后探究性實驗培養做好準備。
2、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能夠初步判斷有機物和無機物。對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成分有一定了解
技能儲備:學生已掌握顯微鏡的基本操作方法。
學習心理:對探究實驗有著極大的興趣,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實驗鑒定的原理,方法
2.了解為什么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過程與方法
根據所學原理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分組探究,觀察記錄實驗結果,做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進行探究實驗中認真嚴謹,敢于質疑一,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學會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物素養;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
三、教學策略
教法:任務驅動,探究活動,創設情境 強化和反饋,誘發情感
學法:合作學習的,實驗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情感
四、實驗教學過程和設計改進
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部分,聯系生活導入新課,了解原理實施實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的結論實驗感悟。
首先,創設情境,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常見食物中所含有的有機物種類,正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告訴他們有機物種類,不如告訴他們鑒定方法。比如還原糖的鑒定
上課前,我提前布置學生帶來生活中常見的帶有甜味的食材。學生帶來的食材多種多樣。實施實驗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行選擇鑒定材料。其中有一組同學選擇的材料有,蘋果,洋蔥,胡蘿卜,西瓜汁。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增加了對照組A和B組。
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洋蔥和胡蘿卜中也有一定的顏色變化,說明也含有一定量的還原糖
在觀察顏色中,學生發現,西瓜汁的反應前后顏色反差較大,重復實驗后,得出的結論,西瓜汁雖然本身有顏色,但是不能視為干擾顏色觀察的因素。
實驗二--脂肪的鑒定
花生種子勻漿+3滴蘇丹Ⅲ染液→橘黃色
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蘇丹Ⅲ加入花生勻漿中呈現粉紅色,如果加入豆漿或者淀粉溶液中,同樣出現了粉紅色,在老師的指導下,增加對照組植物油加入蘇丹Ⅲ。多次重復之后,得出結論,不宜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區別。
那我們就想出了一個簡單的鑒定方法,在濾紙上等距離分別滴上清水,植物油,涂抹花生子葉,結構發現植物油和花生種子涂抹處都出現了透明的亮斑,如果在這三處分別滴上蘇丹Ⅲ,植物油和花生種子處都出現了橘黃色的脂肪油滴。這種方法雖然操作簡單,但是不能觀察到細胞中脂肪的分布情況。
課本中有個補充實驗,用花生子葉制作臨時裝片,染色,鏡檢。結果遇到各種問題,其中學生沒有辦法切出很薄的組織,重復實驗過程中使用刀片很容易割傷到手。于是我向興趣小組的拋出一個新的課題,如何不使用刀片就可以制作出理想的裝片。
幾天之后,興趣小組反饋回來的情況著實令我的驚喜。比較有代表性的是A組,采用的是涂抹法,直接使用干種子在載玻片進行涂抹,可以看到脂肪微滴被染色的情況。他們大膽采用了動物細胞進行觀察,比如豬肥肉的脂肪細胞。直接涂抹在載玻片上,用蓋玻片進行擠壓。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到脂肪細胞的臨時裝片。
B組采用的擠壓法,浸泡過的種子經過擠壓后,染色,鏡檢。
剛開始做出的裝片后薄不均,但是不斷重復后發現,掌握好力度和浸泡時間就可以制作出理想的裝片。
C組采用的研磨法,這種方法是受到花生勻漿的啟發,用研缽直接對干種子進行研磨,用鑷子取一小塊,染色,鏡檢。結果我們只能看到脂肪微滴。綜上所述,同學們經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指壓法比較容易得到單層細胞,其它方法雖然看不到細胞,但是很容易觀察到脂肪微滴。
蛋白質的鑒定中,我沒有按照課本簡單地對豆漿和蛋白質蛋清液進行驗證,而是讓學生做一個做一個生豆漿和熟豆漿研磨液的對比實驗,據實驗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熟豆漿經高溫加熱后也夠產生紫色反應?討論,并嘗試解釋,煮熟的豆漿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肽鍵未斷裂。舉一反三,雙縮脲試劑是和肽鍵發生反應,推出其他含有肽鍵的物質也可以產生紫色反應。
五:反思和評價
我用一句話進行總結:找到平凡實驗的價值 我們可以從最平凡的實驗中找到實驗的最重要價值。生命科學作為自然科學,它的意義在于激發和維持學生不斷探索的好奇心。在實踐中,涉及到材料的選擇,設備的使用,實驗的改進。雖然這節課中同學們在設計實驗是經驗略顯不足,但是同學們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找到改進方法,體會科學研究的艱辛,最終讓他們收獲成就感。這便是這節課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