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苯的,結構與性質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有機化學基礎專題三第二單元《苯的結構與性質》福建省 - 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苯的結構與性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結合信息、實驗總結歸納苯的物理性質,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到與苯的物理性質相關的“網傳除自來水中苯的三種方法”話題的討論并進行真偽判斷。
2.通過化學史話、科學資料,結合實驗推測苯的結構,了解芳香烴的概念,形成認識有機物組成和結構的一般思路:元素組成 實驗式 結構式;能說出測定有機物分子結構的常用儀器分析方法,結合簡單圖譜信息分析判斷有機物的分子結構。
3.能夠運用苯的化學性質驗證苯的結構,運用苯的結構推測苯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從而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內涵,形成基于官能團、化學鍵與反應類型認識有機物的一般思路。
4.了解苯的用途,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了解苯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二)評價目標
1.通過體驗苯的性質的探究過程,診斷學生科學認識物質的思維方法水平(基于經驗水平還是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科學信息資料的呈現,診斷并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推理的能力及學生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水平。
3.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了解苯的用途和毒性,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綠色化學觀念,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價值的認識水平(基于學科價值視角還是社會價值視角)。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苯的結構特點和苯的化學性質 2.難點:苯的溴代實驗 三.教學流程
1.【學習任務1】歸納總結苯的物理性質
【評價依據及方式】依據新課標學業質量水平1-3、2-3、2-4、3-4(為判斷苯的溶解性和密度這個問題,選擇產檢的儀器和試劑,完成簡單的物質性質實驗;根據已有經驗和化學
教學手段
學生主線
教師主線 創造真實問題情境:蘭
州自來水中苯超標事件,網傳三種除苯方式的真偽判斷
引發學生對所學物質
的興趣,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問題
復習苯的物理性質,并
學以致用
結合化學史話一,觀察苯的樣品及簡單實驗歸納苯的物理性質
歸納苯的顏色、氣味、狀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
物理性質一般包括哪些方面,體驗科學探究的實驗方法
史話信息對苯的物理性質做出歸納;從化學學科視角關注化學苯在生產生活中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運用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做出判斷),通過觀察學生在理解化學史話和實驗探究苯的物理性質過程中的表現,利用提問與點評的方式,診斷學生實驗探究物質性質的水平和認識物質的思維方法水平(基于經驗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利用了評價的診斷和激勵作用。
2.【學習任務2】苯的分子結構探究
【評價依據及方式】根據學業質量水平1-3、3-1、4-3(能從組成、結構方面認識苯;能列舉測定物質組成和結構的現代儀器方法:質譜儀,紅外光譜等;能夠據核磁共振譜圖和科學信息推測苯的結構;能與同學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苯與高錳酸鉀及溴水的實驗現象,根據現象形成初步結論),利用分組討論、實驗探究、提問、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診斷和發展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水平。
3.【學習任務3】苯的化學性質推測和驗證
‘
引導學生沿著科學家的腳步,對苯的結構進行猜測和驗證:對稱,非不飽和!
環狀,鍵長、鍵角、鍵能相同,提出碳碳鍵是介于單雙鍵之間的特殊共價鍵
化學史話二:苯分子結構的探究歷程;提供科學信息二、三、四,據此推斷苯的結構特點
提出既可以加成,也可以取代,能燃燒; 學生演示燃燒實驗; 提出實驗改進思路 根據結構推測苯的性質,實驗驗證,對書本設計的溴代實驗提出質疑并進行改進 引導學生領悟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核心觀念;改進實驗感受創新精神 教學手段 學生主線 教師主線 教學手段 學生主線 教師主線 化學史話二:
苯分子式的確定;
傳統與現代儀器分析方法判斷有機物組成
和結構;
提供苯分子中氫核磁共振譜圖
燃燒法; 元素分析儀、質譜儀 紅外光譜儀、核磁共振 苯中只含有一種環境的氫 引出關鍵詞——對稱;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培養 學生實驗:苯與高錳酸鉀溶液、溴水反應;通過現象證明凱庫勒式的不合理之處 展示學生課前提出的苯
可能的分子結構:
凱庫勒式和立體結構,如何判
斷? 體驗感受科學論證的方法,培養實驗能力 化學學科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總結苯的化學性質:能燃燒、易取代、難加成;學生寫下感受,提交
自我對話:
1.本節課重、難點;2.本節課中有哪些細節、科學研究方法留下深刻印象?
【評價依據及方式】根據學業質量水平3-4、4-1、4-2、4-4(能從苯所屬的芳香烴類別出發,依據苯的組成和結構預測苯的性質,根據有機反應類型預測苯與液溴反應的產物,并確定如何檢驗產物,從而判斷苯與液溴的反應類型;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觀察了解苯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利用提問、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練習等評價方式,診斷學生的證據推理、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水平,以及對認識物質的一般思路結構化水平(視角水平、內涵水平)。
四.教學反思
1.通過豐富多元的教學素材為學生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化學史話、科學實驗、現代儀器分析和物質結構的科學理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素材,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證據推理的背景材料,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科學理論,提取化學史話相關信息,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研究態度。
2.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力量,落實“教-學-評一致性”新課標理念
學生進行苯分子結構推測時,借助人人通互動課堂的隨堂拍攝、隨堂直播功能,及時將學生的推測結果和實驗過程全體共享,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既節省了板書的時間,又能全面地把控學生的推測情況;借助學生實驗視頻拍攝,節約了課堂實驗的時間,同時克服了教室中不適宜實驗的現實條件和演示實驗的局限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