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6章第1節6.1“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海南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必修2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教學設計 海口市
一、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二、課標解讀
旨在從人地協調觀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認識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成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三、教材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位于人文地理最后一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學生已經學習了地對人的影響(自然地理)、人對地的影響(人文地理);開始向人地協調(區域案例)學習過渡,因此,本節在內容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整個高中地理知識內容來看,本節內容具有統領全篇的作用,一方面是前面學習內容的總結,另一方面也為區域地理問題研究提供了思想指引。 四、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包括3個部分:“直面環境問題”、“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教材遵循人地關系發展的內在邏輯,首先,從時間尺度上梳理人地關系演變的越來越深刻。其次,人地關系發展至今,人類已經認識到人地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當前迫切需要人們轉變人地觀念,直面人地矛盾,解決環境問題。最后,從未來人地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人類探索出一條人地協調之路—可持續發展。這種教材邏輯結構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由于人地關系思想較為抽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提供大量的素材,結合現實問題,引導學生探究人地關系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素養。 五、學情分析
2
在學習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內容后,學生已基本掌握人對地、地對人影響的基本表現,有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學生對于人地關系的內在關系還缺乏理論認識和行動指引,認識人地關系時間演變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當前存在的環境問題還缺乏理性認識,因此,需要教師從價值觀上作出正確指引。同時,由于網絡、媒體等信息工具的發展,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較多有關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聞材料,直接獲取感性認識,但如何上升為地理學視角和地理思維,則需要教師從身邊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六、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根據資料能說出人類直面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 (2)、運用資料,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資料、問題探究等形式,共同探討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遵循從問題產生-原因探究-結果分析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解決,應用遷移能力。
(2)圍繞“可持續發展”,展開合作學習,主要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正確認識人地關系;
(2)樹立正確自然觀、發展觀與環境觀,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與必然性。 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人類面臨主要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3
八、教學方法與媒體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小黑板、教材 九、課時安排:1課時
十、學習目標1、根據資料能說出人類直面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
2、運用資料,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十一、學法指導 細讀課文P92—P96完成主干知識的梳理 十二、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美是什么 2、觀看《海口東寨港紅樹林》視頻片段
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感受美。 2、觀看視頻片段
以學生熟悉的鄉土材料作為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學生觀看視頻,增強可視感。
轉承過渡
我們看到紅樹林倚海而生、幽秘神奇,讓我們聯想到詩人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讓我們感受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景象。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必修2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東寨港紅樹林位于海口市美蘭區東北部,它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素有“海岸衛士”、“海水淡化器”等功能美稱。與文昌、瓊海,萬寧等市縣共同守衛海島美麗的生態環境,然而,現在海南紅樹林遭受人類不同程度的破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的環境問題?
自主學習 3′ 環境問題
分類、具體
表現
及產
生原因
1、指導學生對照課本和學案,了解環境問題分類、具體表現及產生原因。
2、展示海南紅樹林破壞的圖片,提出問題。
3、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的展示內容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觀看圖片,說出圖片中或與其相關的環境問題分類、具體表現及產生原因
2、完成學案知識點一、二、三 3、自我推薦展示
通過自主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環境問題分類、具體表現及產生原因。進而能夠結合實例,說出圖片中或與其相關的環境問題、分類、具體表現及產生原因。讓學生意識保護紅樹林生態的重要性。
4
轉承過渡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階段不同、人地關系思想不同、環境問題的表現也不同。不同區域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有所不同, 在城市和發達國家主要體現環境污染,在農村和發展中國家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在紅樹林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未來它會怎樣,海南省政府在不同年份對紅樹林的保護作出了重要指示,可見紅樹林的未來—謀求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問題探究 可持續發
展的概念、內涵、原則
1、呈現資料 2、布置任務,小組討論5′,各小組展示,教師及時補充、引
導。
1、分組站立討論
2、按順序展示討論結果 3、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說明
提供材料、正確引導。由生生對話的形式,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讓他們積極投入課堂,提升學生運用材料和綜合思維能力;同時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應著重做出規范指導。
總結提升 通過紅樹林案例學習,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首先我們知道紅樹林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其次回顧過去人地的關系,最后用可持續發展的
觀念來指導人們的行為,使人地關系走向協調發展,走向美好。希望人類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需要和大自然協調發展,重新審視與自然的關系,從環境問題中檢討自己的行為,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人和自然和諧統一。最后讓我們一起實現中國夢。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完成不僅對該節課起了加深鞏固的作用、喚起思維、激發求知欲、發揮想象、啟迪靈感等良好效果。
課堂作業
(A+B等級)
教師及時點撥 學生自主完成后展示 檢測和掌握本節課知識
程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有效學習。
十三、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1、根據資料能說出人類直面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
2、運用資料,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人地思想關系的歷史回顧—直面環境問題—走向人地協調
過去 現在 未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