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地關系思想,歷史演變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2《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青海省 - 玉樹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歷史階段人地關系思想的特點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2. 結合實例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涵義和基本原則。 教學重點: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過程;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原則。 教學難點: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原則。
知識探究一:人地關系的歷史演進 1.史前文明——人類適應自然時期
(1)生產力水平:極低,人類以漁獵和采集為生。
(2)人地關系:環境制約人類,人類被動地適應自然,與環境是一種依賴關系。 2.農業文明——人類利用、改造自然時期
(1)人與自然的關系:對自然的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2)環境問題:過度放牧和過度毀林開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變得日益簡單和脆弱。
(3)人地關系:不協調,但產生了科學的萌芽。 3.工業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銳時期
(1)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以自我為中心,試圖主宰自然。
(2)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和臭氧層破壞,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 (3)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時期
對人地關系的認
識 人類活動 環境問題 人地關系思想
史前文明時期
生產力水平極為
低下,人類被動地適應環境,對人地關系認識膚淺 采集和漁獵,對環境的影響極為有限
生物資源遭破壞,引起物種滅絕。但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并不嚴重
崇拜自然、敬畏自然
農業文明時期 還不能正確認識人地關系的不協
調,但對人地關系產生了科學的萌
芽
大規模地開發和利用資源,人與自然的對抗性增強
環境遭破壞,出現各種生態問題
人定勝天、天人相關論和因地制宜思想
知識探究二:可持續發展之路
1.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
進入20世紀,尤其是后半葉,當人們陶醉于征服、改造自然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一個誰也不愿看到的事實日益顯現出來:全球環境正在向不利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向演變,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接連不斷,如倫敦煙霧事件、1953~1956年日本水俁病事件、1955~1961年哮喘病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等。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綱領,指出人類要想繼續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改變目前的發展方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1)定義:既要滿足當代人發展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2)內容
①人類要發展,尤其是窮人要發展。
②發展要有限度,要協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發展,即代與代之間的公平。
④強調全球范圍內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之間的公平,即代內公平。 (3)內涵:經濟的、社會的、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1)公平性原則
包括代內公平、代際公平、責任公平。 (2)持續性原則
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發展要具有可持續性。 (3)共同性原則
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和總目標,只有全球協調一致共同奮斗,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工業文明時期
人類試圖成為自
然的主宰
人類對資源的
開發利用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和高度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環境問題日趨
尖銳 出現了地理環境決定論、可能論、適應論、生態論等觀點 后工業文明時期
人類認識到應主
動謀求人與地理
環境的和諧,走可
持續發展之路
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人口激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
益嚴重
出現了人地協調論、可持續發展論
課堂練習: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所反映的環境問題是:由于________不斷增長,以及________不斷增加,世界耕地面積已趨于零增長,甚至有所減少。
(2)乙圖所反映的問題是:不合理地開發資源,開發速度超過了資源的________能力。 (3)甲、乙兩圖共同反映的問題是:人類經濟發展在滿足當代人需求時________了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從而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________性、________性原則。
答案:
(1)人口 建筑物 (2)再生(3)損害 公平 持續
課后作業:優化方案課時作業10;預習“第三節 通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原則
內容
要求
公平性 原則
代內公平、代際公平、責
任公平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應享有公平的資源分配和發
展機會;當前人類的后代應擁有與當代人同等的公平發展機會;發達國家應對幫助貧窮國家改善經濟狀況負有更大的責任,并為改善地球環境提供更多支持
持續性 原則
地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
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之內
人類應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共同性 原則
各國共同參與經濟發展和
環境保護,地區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必須進行國際合作;對于全球共有的資源,需要在尊重各國主權和權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