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6章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海南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教學設計
一、課標解讀
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本條課標的目的是了解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課堂中利用案例或史實,讓學生在分析或思考等活動中,能夠說出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大致分為幾個階段,及明白各階段的主要人地關系特點。為了讓學生理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地關系和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設計了學生活動:根據視頻圖文材料,感受庫布齊地區環境發生了的變化,并進而總結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地關系思想影響下人地關系的變化。
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本條標準是以正確的地理觀念和地理思想形成為主要目的,認識到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注重對世界主要環境問題的系統歸納,加強分析材料并從中歸納出結論的能力訓練。為突出這種能力,設計了庫布齊地區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能根據圖文材料分析環境問題及其產生原因。
聯系《21世紀議程》,概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舉例說明協調人地關系的
主要途徑。
本條“標準” 要求學生明白人類應該用什么樣的思想(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人類行為,才能解決當代的環境問題,并能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具體的途徑。為了讓學生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原則,設計庫布齊地區“治沙模式”探究活動,圖中“治沙模式”是如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對學生的要求是使他們“領悟”到“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初步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
二、教材分析
2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二 第六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節,該教學設計為本節的第 1 課時。本章編排在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之后、區域地理之前,既是對之前知識的總結升華,又對后續知識起到引導作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內容體現了“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地理核心思想,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發展觀與環境觀,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必然。本節內容追溯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從過去、現在、未來不同歷史時期闡述人地關系,列舉人地矛盾引發的環境問題,試圖探索未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通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學習,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具備一定的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案例、圖文材料,希望學生能通過合作學習歸納并總結相關知識。歷史時期人地關系對學生來講較陌生,教師運用案例、視頻予以說明。學生對可持續發展觀內涵、原則的理解有點困難,因此通過借助具體案例措施幫助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原則。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2)能根據資料分析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并說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分類、表現;
(3)通過具體案例,領會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原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庫布齊地區視頻、圖文材料,能夠說出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培養學生動態的認識地理現象、地理思想演變的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 (2)從不同地區環境問題的現象出發,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環境問題的分類和表現。培養學生具有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的區域認知的核心素養。
(3)利用模式圖讓學生分析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核心素養
3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庫布齊地區的案例學習,了解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能正確認識人地關系;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發展觀與環境觀,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與必然性。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地關系思想;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 難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 六、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圖示法、分組討論法等 七、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圖
視頻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根據材料,庫布齊地區環
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否協調?并總結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地關系、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學生活動:從“人類社會與環境模式
圖”中,歸納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分類及其表現,并分析庫布齊地區曾經出現過的環境問題及其原因。 學生活動:庫布齊生態治沙取得了成
功,圖中“治沙模式”是如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
課堂小結
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
直面環境問題
走向人地協調——
可持續發展
4
2.教學過程 流程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一、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
視頻導入 播放庫布齊地區環境變化的視頻。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庫布齊地區環境的變化,分析庫布齊地區人地關系的變化。并進而總結出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人地關系,人
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活動 學生閱讀課文、材料,小組討論,歸納庫布齊地區環境的變化,人地關系的變化。并總結出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人地關系,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完成導學案,
并請小組代表總結發言。
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和同學進行有效溝通,展示自己觀點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態的認識地理現象、地理思想演變的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
師生共同
師生共同小結出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二、直面環境問題 聯系實際
過渡:庫布齊地區謀求了人地和諧,而從全球視角來看人地關系是否協調?并舉例說明,
展示:教師總結并展示環境問題的圖片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想追求持續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環境問題卻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咱們必須直面環境問題。
引導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學案討論學習人類與地理環境是怎樣的關系?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分類及其表現。并分析庫布齊地區曾經出現過的環境問題及其原因。一會我們請小組代表總結回答。
讓學生對環境問題有直觀感受,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習慣。
5
學生活動 學生結合導學案和課文,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出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分類和表現。并能分析庫布齊地區的環境問題及原因。
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在和同學有效溝通中總結概括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的區域認知的核心素養。
師生共同
師生共同小結出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分類和表現。并分析庫布齊地區的環境問題及原因。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 模式分析
過渡:庫布齊地區走向了人地協調,成功一定有偉大思想的指導,庫布其地區是在什么樣的思想指導下走向成功了呢?
引導學生思考:庫布其地區治沙成功有很多經驗模式,我們來一起分析其中一個模式其措施是如何體現可持續發展內涵和原則的。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和具備人地協調觀的核心素養。
學生活動
學生結合課文和導學案,小組討論,歸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并分析治沙模式如何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
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在和同學有效溝通中總結概括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核心素養
師生共同
師生共同小結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并分析治沙模式如何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