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由平等的真諦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八下道德與法治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黑龍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八下道德與法治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黑龍江省級優課
《自由平等的真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領會自由平等的真諦,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義。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案例理解自由和法治的關系,明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自由觀和平等觀,做一個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由平等的含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學難點: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教學準備和措施: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視頻和文本資料,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教材,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記錄 教學措施: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播放視頻和圖片等,使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 2、將情境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與讀議領悟法與自主學習的學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讀、議、悟、思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利用教學互動,達到師生共鳴,培養學生情感,實現目標。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趣味導入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1、教師出示幻燈片:愛國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
情》。提問: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詩人如何看待自由的地位。2、教師出示幻燈片:劉半農翻譯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講述詩文翻譯背后的故事,是這位詩人在這首詩中創造并使用了“她”,這個字的出現有什么現實意義呢? 學生活動:觀看幻燈片,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教師總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們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那么在法治的概念中,我們
通過學生熟知
的詩句和詩句中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對于自由和平等的向往,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這節課的內容,引入課程主題的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
學生學習興趣。
該如何理解個人的自由與平等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自由平等的真諦》。
出示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情感態度
學生朗讀學習目標,教師簡單解讀學習目標,并指導學生進行重難點的記錄
呈現本課的三維目標,做到有的
放矢。 自主學習 1、自由的含義: 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
2、平等的含義: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 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環節一:
1、教師活動:多媒體出示《論語》“隨心所欲不逾矩”提問:孔子是怎樣理解自由的?孔子的自由觀與現代法治社會的自由是否一致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找到自由的含義,并理解。
2、教師活動:出示自由的含義,強調自由是一種“權利”,那么法律規定我們享有哪些自由的權利呢?理解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 環節二:
1、教師活動:多媒體出示《論語》“天下無生而貴者”提問:法律
意義上的平等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根據自主閱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教師總結: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 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2、出示材料:材料一:2018年黑龍江省全面實行高考改革,高考將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等。
通過學生自主閱讀結合教師的提示,完成多媒體展示的問題,明確自由與平等的含義,
并通過案例進行鞏固和理解,既能解決基礎知識,突出重點,為難點講授做鋪墊,又能實現讓課堂走進生活,生活走進課堂,實
現高效課堂。材料二:在車站、碼頭、醫院等公共場所,設置老年人、殘疾人專用通道或專用窗口,甚至在辦理業務時具有優先權。 上述兩則材料如何體現平等的含義?
教師活動: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作出小結。
合作探究
1、自由的特點: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0頁“運用你的經驗”提出問題問題:結合三名同學的觀點,說說你對自由的認識。
學生活動: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 自主展開學習,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小結:小蕊的觀點是錯誤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觀點也是錯誤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無限制的自由只會產生混亂。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分析同齡人
的觀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感染,以感動學生的心靈,從
內心認識失去限制的自由可能導致的結果。 2、法治與自由的關系: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教師活動:案例回放,多媒體播放《“秦火火”網上“玩火”獲刑三年》視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并進行小結。 1、“秦火火案”給予我們哪些的啟示?(法治規范自由) 2、國家大力打擊網絡謠言的目的是什么?(法治保障自由) 3、結合這一案例談談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本探究活用旨在,通過這一分組討論,讓學生從實
際案例中得到啟示,認識到超越法律紅線的自由,可能會導致失去自由,正因為有法律的保障我們才能充
分的享有自由,并將所想所感所學運
用到自己實際的網絡交往中去。
感悟提升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 (1)平等的享受權利 (2)平等的履行義務 (3)合法權益受保護
(4)違法行為一1、教師活動:出示一組對比圖片,影視劇中古代上朝和當代的人民代表大會會場,引導學生區分兩者區別,認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教師活動: 【知識拓展】
(1)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2)李旭上學不好好讀書,經常
出入網吧,很少到學校上課,老
師批評了他,他還理直氣壯地說:我現在還是學生,不用承擔任何義務。
(3)監獄法:①“罪犯的人格不
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財產和辯護、申訴、控告、檢舉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剝奪或者限制的權利不受侵犯”。
(4)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
通過兩幅圖片形成的強烈對比,認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學生依托具體
的生活情境,體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各種表現。
律予以追究 持全面從嚴治黨,一大批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因違紀違法而被審查、審判。
學生活動:分析案例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的做出指導和總結。
構建體系 課堂小結,總結本課的知識結構圖
教師活動: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
要內容為4*2分別是: 兩條“主線”:自由與平等 兩個“含義”:自由的含義 平等的含義 兩者“關系”:法治與自由的關 系
兩個“表現”:自由在法律的體現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
構建學習體系,提高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
當堂檢測
教師活動:多媒體出示相關選擇題。
學生活動:完成試題,展示答案 鞏固所學知識,檢測學習效果。教師改進教學策略,學生調整聽課方
法。
課后實踐
教師寄語:自由與平等是人類兩大光明之光,我們希望自由與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類的每一個角落;但它一定需要法治精神保駕護航。老師希望大家也積極行動起來,為你心中的自由與公平做努力。
作為中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你打算怎樣踐行和追求自由與平等?
讓學生在實踐
中體會自由與平等的意義,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維護自由、平等、法治做出自己的貢獻,既能培養學生的實
踐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自己的社會責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