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由平等的真諦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八下道德與法治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天津市河西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八下道德與法治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天津市河西區梧桐中學
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
第1課時 自由平等的真諦
1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義,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能力目標
結合具體案例理解法治與自由的關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處事、待人
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自由觀和平等觀,做一個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由的意義、平等的含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學難點: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自由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人類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奮斗史。
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平等、博愛”成為凝聚革命力量的鮮明旗幟;北美獨立戰爭時期,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鼓舞著人民為爭取自由而斗爭;后來馬克思提出應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將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無法治不自由
1.思考:(1)你對自由都有哪些認識?(2)你所理解的自由是什么?
2.教師講解:在古拉丁語中,“自由”( Liberta)一詞的含義是從束縛中解放出來。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擺脫強制,意味著人身依附關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獨立。
“自由”在中國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 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 例如:王安石的詩:"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自由的分類
自然自由(Freedom):放任、不受約束的自然狀態,是人類原始狀態的動物本能。 社會自由(Liberty):被法律、道德等限制的自由。 3.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分類呢?我們來追溯一下它的歷史淵源。 4.法律是自由的宣言書
1776年美國《弗吉尼亞權利法案》:“一切人所享有的天賦權利包括自由權、生命權、財產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1789年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
1919年,德國《德國憲法》 把“ 遷徙自由權” 、“ 人身自由權” 、“ 居住自由權” 、“ 通信自由權”等社會自由權規定在憲法權利中。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教師小結: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
6.多媒體名人名言展示:
“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展自由……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
—— 約翰·洛克 7.教師小結: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 8.思考:結合教師的講解談談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提示: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能享自由。
目標導學二:法眼看平等 平等作為社會正義的象征,它代表著人類追求公平公正的理想訴求,縱觀中西方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人們追求平等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古羅馬時期:西塞羅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猶如人與人之間,在所有情況下,皆有如此相似或如此平等……”
中世紀:托馬斯·阿奎那“所有的人在天地間都是平等的。”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文學家薄伽丘說:“我們人類的血肉之軀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予的,具備著同等的機能,同樣的效用,同樣的德性。我們人類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啟蒙運動時期:資產階級發出“人人生而平等”的吶喊。 孔子在《論語·季氏》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仁政思想。
秦朝末年,反秦將領陳勝、吳廣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
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先生以“自由平等博愛”概括其三民主義思想。
十八大以來,提出了“三個平等”所有制理論,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把平等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
1. 思考:人類不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平等?平等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呢? 2. 多媒體視頻展示:《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3. 平等的各種含義: 《辭海》: 平等就是人人能享有相同的權利。 《中國大百科全書》:平等,泛指人們在社會上處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的經濟、政治等權利并負有同等的義務。
《牛津法律大辭典》認為平等是“人或事物的地位完全處于同一標準或水平,都被同樣對待”。 4.教師講解:
深受“人人生而平等”思想的影響,平等往往被視為“同等”抑或“平均”。
由于自然狀態下,人與人之間本身是存在差異性的,想要達到平等的結果,往往要通過不平等的方式,這樣一味追求結果的平等是否合理呢?
5.多媒體名人名言展示:
“公正即平等。”
——亞里士多德
“對一切人的不加區別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 ”
——柏拉圖
6.教師小結:平等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其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平等的兩層含義:
(1)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對任何人犯罪,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
(2)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如對失業人員、殘疾人、女性等的特別照顧或進行救濟,通過給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貸款等方式幫助其實現受教育權等。
多媒體圖片展示:7.教師講解:我們這里所探討的平等主要是指法律上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8.多媒體視頻展示:《法治中國》第一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歸納總結: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
所有公民的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小組活動:
模擬法庭:運用已經學過的相關法律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自主選擇案例,進行案情分析、角色分配、程序準備、法庭開庭等活動,模擬民事、行政、刑事庭審。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了自由和平等的含義,明白了法治和自由的關系,懂得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希望大家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能夠樹立正確的自由觀和平等觀,做一個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3 板書設計
自由平等的真諦無法治不自由自由的含義
自由的重要性網絡自由
法治和自由的關系法眼看平等平等的含義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有一定高度和難度,理論性較強。通過學習要弄明白自由是珍貴的,也是有限制的,無限制的自由只會產生混亂。當人類依據法治自覺止步于自由的邊界,彰顯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樣,平等是珍貴的,但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當人類通過法治把“同等對待”“差別對待”統一起來,將一份深摯的關愛給予社會中的特殊群體,閃耀的是文明的光輝。要搜集有針對性的事例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