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由平等的真諦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課自由平等的真諦-海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課自由平等的真諦-海南省
課題 自由平等的真諦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八年級
學習 目標
初步形成自由和平等的意識;崇尚憲法精神。
初步形成依法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團隊合作探究能力。 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內涵,自由和法治的關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體現。
重點 自由與平等的含義;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難點 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的保證,追求自由平等是法治的價值追求和基本精神。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好,我是海南省農墾中學的一名教師,也是一位班主任。作為一名班主任,最近在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上有些疑惑。通過這節課的探討,你們來給我答疑解惑好嗎?老師來做一個調查,你們有手機嗎?有的同學請舉手。平時都用手機做什么呢?平時能夠隨心所欲的自由地玩手機嗎?手機帶到學校了嗎?班長有沒有帶手機來?假設我們只允許班長帶手機,大家會有什么感覺?
老師從大家的反應感受到,大家都想自由地使用手機,但卻受到各種約束;看到別人帶手機自己不能帶,大家覺得不平等。是這樣嗎,同學們?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一起走進今天的話題:自由平等的真諦。
根據不同問題,自由回答問題
師生對話,通過聊天的形式,緊貼學生實際,引出自由平等的話題。
講授新課
【探究活動一:無法治不自由】
欣賞相聲表演:《手機與自由》 【聚焦思辨】
閱讀課本,結合法律條款,思考并討論: 甲:“我終于擁有了自由!你不知道,今年1000元
兩名學生上臺表演,全體學
生體驗對話。
通過學生相聲表演,調動大家積
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根據 零花錢由我自由支配!”
甲:我決定支持國貨,先買一部華為手機。 甲:有了手機,我就能實現“隨手拍”啊。” 甲:我終于可以實現:“走自己的路,愛說誰說誰去吧”!
甲:我把消息趕緊轉給我媽。
1.相聲中“甲”認為的“自由” 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生活中使用手機的情況,談一下你們對自由的理解。
老師引導,觸發思考:如果“甲”買這個手機并沒
有經過父母同意,那他的這個所謂的“自由支配”會帶來什么后果?那“甲”違紀帶手機來學校的這個自由,會帶來什么后果?如果愛說誰說誰,隨便罵人,會帶來什么后果? 老師總結:
結論1: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是有限制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
同學們都提到了自由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有道德的,有紀律的,最主要的是法律的。那老師問一下,大家知道,法律要求的我們必須要做,法律禁止的我們又絕對不能做,那我們的自由還是真正的自由嗎?大家討論并總結下,2.自由和法治的關系
結論2: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沒有了法治的約束,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可能會遭到侵犯。
學生仔細閱讀
課本,小組合作討論相關問題,小組代表發言。
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相關問題,小組代表發言。
對話引出問題。 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形成小組觀點,老師根據小組代表的觀點適時引導,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自由的含義,自由的特點。同時在師生對話中,對學生進行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正確引導,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在小組合作討
我國憲法既保障了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侵犯,又規范了公民的自由和權利,翻閱憲法,你能找到相關法律條款嗎?
老師這里給大家展示了兩條,我們來齊讀一下,感受一下法治對自由的規范和保障作用。
【有法可依】
《憲法》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憲法》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
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探究活動二:法眼看平等】
【聚焦思辨】
閱讀課本,結合法律條款,思考并討論: 甲:可咱們不是未成年人嗎?有法律特殊保護的。
乙:不履行義務,你還想要保護? 甲:你怎么帶手機來學校啊?! 乙:因為我是班長啊!
甲:班長就可以帶手機嗎?我不服! 是否應該沒收“班長”的手機呢?結合你對平等的認識,請分別站在“普通學生”、“班長”和“班主任”的角度分析討論。
老師引導結論:如果允許班長帶手機,那班長必須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不能用手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否則也要和普通學生一樣,平等的追究責任。這也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每個人既要平等的享有權利,也要平等的履行義務。小到我們班級,大到我們14億人的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都沒有特權。這是平等的一層含義:同等情況同等
學生翻閱憲法
文本,找出相應條款。 學生齊讀
閱讀課本,繼續以相聲中的
話題展開討論
小組合作探
論,展示小組觀點的基礎上,通過師生對話引導出自由和法治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通過學生親自翻閱憲法文本,感受自由與法治關系,理解憲法對自由的保障作用,感悟憲法精神。培養學生養成“遇事找法,有法可依”的意識。
對待。但我們允許班長帶手機的前提是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說明平等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有
條件的。相聲中還提到未成年人有法律特殊保護,引導學生認識到未成年人作為弱勢群體需要國家
的關愛,同樣,社會上的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在享有社會公共資源上給予優先權和特殊照顧,這是平等的另外一層含義:不同情況差別對待,這也正體現了憲法的精神,人類的文明。
結論三:
1.法律意義上的平等有兩層含義: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現: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任何組織和個人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平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我國憲法和其他多部法律都對公民的平等權都有明確規定,你能找到相應的法律條款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
的權益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
【法治實踐:我來倡議】
究,分角色扮演“班長”、“普
通學生”、“班主任”身份。
查閱憲法文本,感受相關法律規定。
通過不同角色分析,師生對話交流,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平等”的涵義,體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憲法原則,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和法治教育。 通過翻閱憲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學生。但正如相聲《手機與自由》中所透露出來的問題,自由是美好的,但也是有限制的。如何合理的使用手機,給我們帶來道德和法律的雙重考驗!
同學們,結合自身和周圍同學使用手機的實際情況,結合“手機自由與平等”的內容,號召中學生“增強自制力,合理使用手機”寫一份倡議書。形式不限。
【倡議書展示】 【板書設計】
自由平等的真諦
一、自由 法治
二、平等
【課堂小結】
自由是珍貴的,但不是隨心所欲的,當人類根據法治自覺止步于自由的邊界,彰顯的是人類理性
的力量;同樣,平等是珍貴的,但平等不是絕對的,當法治把更多的關愛給予社會的特殊群體,彰顯的是人類的文明。自由和平等是人類永恒的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真諦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學生代表上臺展示成果;全體學生上臺展示。
體會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平等權的保障作用,同時在閱讀中體悟憲法精神,感悟法治對平等的保障作用。
通過倡議書的形式探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時也為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提供參考。 通過學生自己展示,上臺集體展示,使本節課達到高潮,觸動學生內心,能夠同時希望真正為班級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過課堂小結,升華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同時引出下節課要探討的內
標定
保障
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