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由平等的真諦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北京
《平等的真諦與追求》教學設計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 徐琳琳
【課標要求】
(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第三部分“課程內容”中“成長中的我”,其中“心中有法”規定:“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還有“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在集體中成長”規定:“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的地位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差異自傲或自卑,富有正義感”。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相應部分是“總體內容”中的“將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憲法法律至上、權利保障、權力制約、程序正義等法治原則,立法、執法、司法以及權利救濟等法律制度,與法律常識教育相結合,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中統籌安排、層次遞進”。
(3)本課所依據的《中小學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編寫建議》的相應部分是“內容設計”中的“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等。
上述規定,是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的課程標準依據。 【學情分析】
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對學生的觀察,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讀,通過對大量實例的分析我發現初中學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強,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等有待進一步發展。對于平等的認識尚處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階段,更多的是在道德層面上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很難從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從憲法的角度來理性地加以看待。
任教班級總體概況:本課所選班級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會考班(非中考),整體學科素養能力較弱。此班由不同行政班學生組成,且組成時間僅僅一周,學生間的配合與溝通情況較差,對于教師開展教學形成一定難度。
基于以上學情考慮,教師對教材第七課的兩框內容做了有機整合——自由的真諦與追求和平等的真諦與追求。本課依據課標要求,設置相關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平等意識,樹立平等的理念。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參與,體驗,感悟,分享的過程中提高領悟、分析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1)知道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 (2)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含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等的內涵
教學難點:如何以實際行動踐行平等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感悟“平等” 1.呈現圖片:《大象和螞蟻》
2.頭腦風暴:在 ? 的天平下,大象和螞蟻可以實現平衡? 3.呈現材料:《喬布斯的生命》 4.拓展材料:幸存者偏差 5.呈現材料:黑人與平等 6.呈現圖片:馬丁路德金追求平等之路
過渡:通過馬丁路德金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人類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但把平等變為現實,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所以,平等不是口號、作秀,它是生活中最生動、具體的體現。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平等的真諦與追求。 思考 分析 作答
1. 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奠定思考與交流的課堂基調。
2. 從“道德兩難”問題入手,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
探究“平等”
1.呈現圖片并提問:哪幅圖體現著平等?
2.講授知識:平等的內涵 3.呈現材料并講授知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體內容
4.呈現材料并提問:
有突出貢獻的
人可以“法外開恩嗎”? 5.分析:生活中的“不平等”
過渡:
剛才老師也說到了平等是我們的
思考 分析 作答
1. 了解平等的內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體內容。(重點突破)
2.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享的能力。
3. 案例選取嚴謹有助于增強課堂法治氛圍。
長久追求,也是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踐行平等呢?
踐行“平等” 1.呈現材料:我爸是李剛 2.拓展材料:“四大名爹” 3.案例分析:死刑犯該不該被醫治
4.呈現名言
5.知識講授:如何踐行平等
思考
分析
作答
1. 了解如何踐行平等。(難點突破)
2. 提煉與升華學生對平等的認知與行動。 3. 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與升華
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
升華
將本節課的基調上升到國家和未來層面,增強了學生的能動意識和法治意識。
【板書設計】 一、平等的內涵 二、平等的具體表現
三、如何踐行平等
【教學反思】
總體來講,優點如下:
一、教學環節設計明晰深入:第一環節:感悟“平等”,通過此環節讓學生對平等有初步認知。第二環節:探究“平等”,通過此環節了解平等的內涵及其具體表現。第三環節:踐行“平等”,通過此環節作答、感悟來達到教育目的。最后的結語進行感悟與升華,目的是將本節課的基調上升到國家和未來層面,增強了學生的能動意識和法治意識。教學環節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還完成了德育升華。
二、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本節課做到了全員參與課堂,對待我提出的每個問題學生都積極思考,并積極應答,課堂氣氛活躍。
三、讓德育與核心素養走進課堂:本課很多問題的設置是道德兩難問題,充分的將生活與德育結合,課堂與德育結合,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法治觀念。
但仍存在下列不足:
一、板書書寫出現錯誤,以后還需加強基本功的練習。
二、課堂語言的表達有幾處不規范,以后還需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三、稍微有些緊張,心理素質還需加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