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由平等的真諦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寧夏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諦-寧夏省級優課
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框 自由平等的真諦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自由、平等的意識,認同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的保證。 能力目標:初步形成依法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提升辯證思維能力。
知識目標:知道自由平等的含義;知道法治與自由的關系;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表現。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樹立法律視角下的自由觀和平等觀。 教學難點: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的保證。 【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過程】
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情境導入:
清晨的校園里,同學們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早讀。在八年級7班的教室里,坐在一組的小強大聲向他坐在四組的好朋友轉播昨晚球賽的精彩情況,他越說越興奮,聲音越來越大,周圍同學頻頻向他投去不滿的眼神,但是小強完全不為所動。
“小強你能不能聲音小點兒,這樣我們怎么背單詞啊!”王剛覺得自己實在忍不了了。
“關你什么事,你背你的單詞,我說我的球賽,這是我的自由,你無權干涉!”
呀不好了,兩人居然扭打了起來···
師:你如何評價他們兩人的行為? (他們干涉了別人的自由等。)
閱讀情境材料,提出自
己的想法。
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
的情境導入
自由,讓學生初步感悟自由。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 1 課時
師:今天咱們一起來探究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講授新課
目標探究一:無法治不自由
師:自由一詞起源于古希臘,最初是指不受奴役的狀
態。社會發展到今天,自由的含義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么今天的人們如何看待自由呢?我來采訪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學:你眼中的自由是什么樣的?
學生倡言對自由的理解和看法。
過渡:同學們對自由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覺得,自由就是無拘無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的是這樣嗎?我們通過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來探究。
活動一:角色扮演。
課件出示車輛對交通燈、風箏對風箏線所說的話,請
同學們扮演交通燈與風箏線的角色,對該言論作出回應。 師:我們發現,自由不是無拘無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否則會走到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師出示“中衛市民牛某散布謠言被捕”新聞,思考:牛某為什么會被捕?
課件出示材料:《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
亂社會秩序的;(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七)公然 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
引導學生意識到: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網絡世界,自
聆聽自由的
起源,發表自己對自由的理解和看法。
完成扮演角
色,體悟必
要的限制對于自由的意義。
觀看材料,理解材料內容,感悟不僅現實生活中的自由是法律之內的
自由,網絡空間的自由也是。
授課前先了解學生對自由的看法,為后面的內容進行鋪墊。
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
運用身邊發生的事例,讓學生明確網絡世界不是法外之地。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 1 課時
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
師:那么咱們結合上面咱們了解到的知識,試著再給自由下一個定義。
生發言,教師引導總結: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
活動二:探究自由與法治的關系
閱讀教材第92頁“相關鏈接”內容。
(1)思考:為什么法律賦予公民自由的同時又對自由作出規范和要求?由此進行小組討論:自由與法治是怎樣的關系?
(2)每組選擇一個代表發言,討論時間為5分鐘。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作出小結。
自由與法治的關系: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
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
過渡:關于自由的討論咱們先告一段落。接下來老師要帶大家到G20杭州峰會的現場去看一看。
出示G20杭州峰會主會場照片,大家發現,它跟咱們平日看到的會議有什么不同?
(圓桌會議)
師:圓桌會議的用意何在呢? 生:為了彰顯平等。
師:咱們今天要探討的第二個話題就是平等。
結合前面所學,嘗試給自由作出自
己的解釋。
運用小組的智慧,探究自由和法治的關系。
觀察圖片,
進行思考。
引導學生感悟自由的真正含義。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們已經感受到了自由與法治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聯系,發揮小組的力量將其總結出來。
將話題引入
平等。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 1 課時
目標探究二:法眼看平等 師: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咱們每個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平等有很多層面的意義,咱們今天就來探究法律意義上的平等。
出示圖片:男女同工同酬、選舉一人一票、政府補助
貧困生、公共場合設置殘疾人衛生間、老幼病殘有專座等。 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
思考:“同等情況同等對待”與“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學生發言。
(不矛盾。因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他們屬于弱勢群體,是需要幫助的特殊對象,所以對他們給予“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對他們人權的尊重、關心和愛護,這也是對憲法精神和原則的體現和尊重。)
過渡:提到平等,我們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閱讀94頁“探究與分享”,請你列舉生活中體現公民平等的事例。
生討論發言。
師總結: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觀察圖片,尋找平等在法律意義上
的含義。
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思考,并給出自己的回答。
結合生活實際,找一找
身邊的平等事例。
通過圖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平等在法律意義上的兩層含義。
讓學生體悟到平等無處不在,就在我們身邊。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 1 課時
活動三:我來當法官。 徐某與其妻丁某因瑣事發生爭吵,將妻子殘忍殺害。該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一審判處徐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一審判決后,被告人徐某以自己有發明創造為由請求改判,并寫下“萬言書”,希望通過貢獻社會洗刷自己的罪過。近200人也以徐某曾擁有十多項國家專利以及其他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是一位對社會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為由,上書法院請求從輕判決。
如果你是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官,你會如何判案?請給出判案理由。
學生思考發言,給出自己的判斷。
師揭示最終結果:維持一審原判,并且在最高法院授權下對徐某執行死刑。
教師總結: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拓展空間
十八大之后的五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一共處分153.7
萬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5.8萬人。這其中,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紀律處分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縣處級干部6.3萬多人、基層黨員干部27.8萬人。 運用法律知識進行判案并陳述理由。
思考:這則
材料給了你怎樣的感悟?
運用案例,讓學生感悟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理。
用數字讓學生看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實性。
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什么嗎?(學生回答。)
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不僅是個人的追求,也是全社會的目標和追求。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明白了自由平等的真諦。只有
回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感悟并促進我們的實踐。 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結束課堂。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 1 課時
掌握了自由平等的真諦,我們才能夠做到珍視自由、踐行平等,只有人民有了對自由平等的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我們才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