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散步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一等獎)青海省 - 西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一等獎)青海省 - 西寧
23《散步》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本課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德育目標
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感受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請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1.請你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2.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形象分析,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方法】1.朗讀法。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3.點撥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至愛親情我來唱;
(播放歌曲《相親相愛》)親情是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醇香;親情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親情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溫婉。正如歌中所唱那樣,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筆下陪同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情感漣漪。 二、落實雙基:基礎知識我來記
1、字詞積累,落實雙基:“五個一工程”
過渡:老師昨天給大家印發了學案,相信同學們已經按要求完成了前置作業,請同學們以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和積累本課詞語。
2、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做好標記。
過渡:“五個一”工程的落實,標志著我們掃清了閱讀障礙。作者寫此文時已經人到中年,請允許老師從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身份角度來朗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體會老師讀得好或是不好的地方。
① 同學們用掌聲肯定了我的朗讀,首先感謝大家! ②當然我還要感謝本文的作者,抓住了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出了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和對親情的贊美,下面讓我們再次融入到這個相親相愛的家庭,隨著舒緩的音樂,放聲朗讀,體味文中蘊含的深深親情。 3、學生配樂朗讀課文
過渡:同學們用輕柔甜美的聲音呈現出文本句式的讀意美,用正確流利的語詞再現了故事的畫面美。下面我們通過對文本的
研習來理解文章至愛親情的人性美。 三、感知領悟:探究質疑我來賽;
1、散步的人有哪些?
A 2、散步的季節是什么?
個人賽 3、散步的地點在哪里?
4、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 5、結果如何?
1、“我”決定出來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在面對
B 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
團體賽 子?從文中可心看出我的處事原則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體會其深刻含義?
4、立足文本我來演?
C 對抗賽-----質疑解惑,小組提問互相質疑,共同探究問題。 D 語文活動:“鮮花送給可敬的人”如果有一支花,你最想送
給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人物形象:“我”善良孝順,有責任感,在處理分歧時,講原
則不寵愛孩子;
“妻子”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孩子”聰明活潑,聽話懂事。
小結: 這是什么樣的一個家?
明確: 和諧、溫馨、幸福、融洽、和睦、互敬互愛、尊老愛幼、
相親相愛
E傳統文化滲透課堂:
送對聯:上聯 一家三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 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由學生補充橫批
四、拓展遷移:感動瞬間我來說;
1、生活中蘊涵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那請同學們談談 A:平時父母是怎樣關心和愛護你的? B:你又為他們做過什么?
2、設想晚飯后,便宜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愛看戲曲,爸爸、媽媽愛看電視劇,你愛看動畫片,受控器在你手里,你該怎么做?
五、總結提升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要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最后,讓我們齊唱《感恩的心》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六、布置作業
1.愛誦讀的你,可以把這篇散文讀給你的父母聽;
2.愛唱歌的你,可以唱首愛之歌送給你的父母聽; 3.愛寫作的你,可以用愛的語言,以人間最美的情感在感恩節到來時寫一篇文章送給你的父母讀;
4.愛制作的你,可以把愛的祝福制作成賀卡送給你的父母。 (根據你的學習能力任選兩題)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時下,語文教學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學。它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的人文價值觀。這種導向性給予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的空間,同時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去探究呢?最近我結合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這么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筆者認為這就是一處很好的探究點。這句話編者將其編入課后練習,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多有提問。對此處疑問的解釋通常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這種承繼性的三
代組成的,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責任在于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兒女,整個世界就在這種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美德中延續下去。這種解釋雖也很合理,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講得通透徹底。 在具體操作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探究過程。在學生提出“整個世界”的疑問后,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兩種解釋。在學生認同這種解釋后,教師通過介紹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與文中散步的比較,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系并達成一個共識:文中的“散步”與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雖不是完全一樣的,本質上卻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疇、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個人生活的淡泊寧靜,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會生活的安定繁榮。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我認為這樣的研討,不僅使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歷史源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還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推廣應用的。也只有培養出大量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減少。因此,為百年計,我們不僅要推廣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要以此為手段為祖國培養人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