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散步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6散步-天津市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6散步-天津市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與反思 課題: 《散步》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
課時: 1課時
提供者:郭慶榮 單位: 塘沽三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散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課文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本文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主題——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尊老愛幼。本文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應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學習的廣泛空間。同時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增強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我的目標是將淺文深教,使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鐫刻在學生的心里。上好開學第一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過程和方法目標:自讀品悟——誘導點撥——合作探究相結合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通過教學經驗以及開學初的調查試卷,可以看出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能力,但存在“知現象易,知本質難;明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容易認同、喜歡,對文辭沖淡而意蘊深沉的文章卻缺乏深入理解、反復品味的意識和能力,本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因此,本文的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品味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能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數七年級學生在家里學生多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著,認為享受愛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只求索取,不懂付出和承擔,故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間流淌的親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為重要。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貫穿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自己“悟”。 即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自然感悟;通過學生小組之間討論,讓學生在思想感情的碰撞中感悟;通過能激發學生切身感受的、有思維力度的問題,激發學生感悟;通過學生個性發言和老師誘導而悟;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和課外知識,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讓學生自己“悟”, 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定的學習情境,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
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教師更要適時點撥,并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謙讓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繼續學習朗讀,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學習朗讀時的語氣、節奏的技巧。 3 、多角度理解文章思想的感情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走進文本,深情導入
人們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但風景就在身邊。這些都是天津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觀,彰顯了天津厚重的歷史和繁榮的今天。其實,令我們開心的不僅是美不勝收的風景,更在于和家人出游是一件甜蜜的事情。今天我們一起品讀莫懷戚一家人出游散步的故事,體味其中的溫情。(幻燈片展示天津風景圖)
學生觀看圖片、
體味溫情。
1、讓學生看圖片聽歌曲的目的是:通過優美的旋律、以及樸實感人的生活場景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使學生在一個個“愛”的鏡頭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
興趣。
2、引導學生培養自
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為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便于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
二、品讀課文,說事品情賞景析意。
品讀活動之一:說事
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寫完文章后欣賞自己的文章。(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明確: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
品讀活動之二:品情
請你讀出文中的波瀾,好像你一個人在品味著文中好幾個角色。(思考:這些人物中,你最欣賞哪一位?) 明確:
我: 孝順善良,有責任感、
1.學生朗讀課文,自由讀、 深情地讀、抑揚頓挫地讀,體會朗讀時的節奏和語氣。
2、學生討論最欣賞的人物。
3、觀看微課,學習景物描寫的作用。
4、學生說說對最后一段的含義的理解。
1、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通過自由讀、 深情地讀、抑揚頓挫地讀,來感知課文內容,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說事環節主要意圖是讓學生抓住主干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品情環節主要意圖是理解人物形象,理解這一家四口人身上洋溢的濃濃的親情。最終讓學生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
4、賞景環節引導學
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我的母親: 慈祥親切、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我的妻子: 溫柔賢惠、明理、孝敬老人
我的兒子:聰明活潑可愛、懂事乖巧
品讀活動之三:賞景
請大家充滿詩意地朗誦文中寫景的句子。
( 思考:這美景令你感受到了什么?)
(微課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明確: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新的“生命”的活力。烘托出作者一家散步時祥和、歡樂的氛圍,襯托出濃濃的親情。 品讀活動之四:析意
請大家深情地朗讀文章最后一段。
(思考:我和妻子背起了兒子和母親,更深層地理解,我和妻子還背起了什么?)
明確:“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責任。對上肩負著贍養老人的義務;對下承擔著培養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結尾點題,升華主題)
生在閱讀、欣賞敘事散文時,注意品味散文的詩意與情致。
5、析意環節通過引導學生賞讀“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的感人一幕培養學生感悟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入理解背負意義。挖掘出課文主旨
三、研讀課文,把握主旨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
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你換一個角度
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理由。小組討論,評選最優。
明確:如 1、散步情節:《分歧》《選擇》 《大路小路》„„ 2、背景角度:《春意》 《生命,生命》„„ 3、直指主題:《親情》、《愛》
獨立思考,然后說說創
作理由。 引導學生多方面理解文
章主旨,引導他們初步體會“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開放的”這一理念。呵護》《我愛我家》《幸福的家庭》《小事情深》《責任》„„
四、拓展延伸、升華親情 1、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將這篇充滿詩意的小短文改寫成一首詩歌。 例1:初春的田野上/兩對母子/兩種生命/產生了一個分歧// 波光粼粼中/一對夫妻/一種肩膀/承載了整個世界。
例2:人生如原野/一樣多歧路/一樣有決斷。
例3:不是世界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用親情/選擇了世界。
2、觀看視頻《孝敬爸媽》 這節課我們知人論世賞景析意,感受最多的就是愛與責任,感受到了中年人的擔當,也感受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關于孝,你是否感受更深了呢?一個小視頻,讓你我共勉。
3、小結 如果有一天
我們的父母也老成了我們的孩子
我請你,請你們,也記著做他們的父母
像他們曾經對待我們一樣,藏起生活的艱辛與坎坷
微笑地為他們撐起一片溫馨的天空
請記得攤開他們的手掌 數一數上面的千溝萬壑„ 這樣
我們的生命原野就會永富春意
我們的生命就會永遠朝著那無限的綿長的路走去
1、學生思考后進行詩歌創作。交流
展示作品,談談創作的靈感源自課文的哪個部分、哪一點。
2、觀看視頻,感悟親情。
1、這一環節是借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2、觀看《孝敬爸媽》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孝順父母,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3、總結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和激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孝順父母,擁抱親情。
五、作業、書寫親情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
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寫在賀卡 上送給親人。 寫賀卡,這一作業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而且寫賀卡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 動他們的積極性。
七、教學評價設計
學生自我評價表(時間以一節課為單位)
評 價 內 容
評 價 等 級
評價目的 優(5) 良(4) 中(3)
我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
能否認真專注 遇到我會回答的問題都主動舉手了。
能否主動參與
發言時聲音響亮
能否自由表達 我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活動,能與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獨立思考
我會指出同學錯誤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賞。
是否欣賞自我 我能在不懂時向別人請教。 是否敢于請教 我已養成良好的完成作業的習慣
能否獨立思考 我能展開豐富的想像理解教學內容。
是否富于想像 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是否興趣濃厚
最欣賞哪個同學的表現呢?為什么?
我還有與這節課的內容相關的問題問老師 得分
八、板書設計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九.教學反思
對于本課課前進行了精心地準備,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以讀為主,輔之以品,以讀為本,品讀結合。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深入地學習。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個人認為導入是亮點,未成語調先有情,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生的情感。同時這節課我安排了感知親情——感悟親情——升華親情——書寫親情四個環節,試圖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做實實在在的接觸,親歷閱讀,談談自己記的體悟。在完成第一環節后,感到還滿意,初讀整體感知,先找出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再用簡短的語句概括了本文主要內容就水到渠成了。不過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雖然強調了本文的朗讀基調是愉快而深沉的,但缺少必要的朗讀指導,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 在“領悟親情”這個環節中設計了三個小問題,給對聯寫橫批的設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巧妙地點明了主旨,有一石二鳥之效。但三個小問題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語,使得三個小題的連接有些突兀。 記得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希望這堂課能夠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這堂課,我真正明白了課前教學設計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條永遠流動的河。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我愿永遠把握這生命的脈搏,為之奮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