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的叔叔于勒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建設兵團省級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篇。從語文教材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jié),描寫環(huán)境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莫泊桑的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在藝術手法上造詣很深。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jié)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發(fā)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體現他藝術風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后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本課的閱讀教學擬以從分析情節(jié)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蘊。力求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學情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于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欣賞水平的提高。所以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小說,由學習委員負責,
排出劇情課上表演小說故事情節(jié),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體會課文所反映的主題。
教學設計背景:
我校掀起了“優(yōu)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改革浪潮。在新的形勢下,我也投身其中,認真閱讀相關理論,深入領會高效課堂的內涵。我結合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膽踐行《新課標》要求,現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我的教學設計方案展示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積累“拮據、闊綽、煞白、詫異、莫名其妙、十拿九穩(wěn)”等詞語。
2、把握小說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本文細致地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寫的方法。
2、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構思,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品評小說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蘊。其中如何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發(fā)揮想象對主題進行討論是難點。 教法、學法說明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以讀后感悟、讀后理解、讀后體驗、讀后反思為教學設計思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教學理念;分為兩種課型組織學生學習:1、預習課;2、討論課(展示課);即采用感知討論、點撥討論、梳理啟迪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以對話教學的形式,努力使課堂開放、民主而有活力。
l、誦讀法。莫泊桑的小說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jié)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角色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 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為主。
2、探究討論法。這篇小說的內蘊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yǎng)解讀小說的能力。如從情節(jié)分析人手探討作品主題。
3、續(xù)寫法。在把握原作主題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流暢自然的結局續(xù)寫,以深層揣摩課文立意和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鋪敘。
學法指導:
1、感悟——理解——品味——反思
說明: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感悟課文,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2、采用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本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讀過哪些小說呢?的確,文學的百花園里姹紫嫣紅、精彩紛呈,曾經有人這樣說過,一個人平靜的走路就好像是散文,走著走著突然掉進河里那就是小說,看來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不僅讓平靜的水面蕩起漣漪,還讓我們的生活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板書文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chuàng)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后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chuàng)作。10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2.與三大小說巨匠有關的文學常識。
3.讀準生字音。(幻燈片出示生字)要求學生從所學詞語中任選三個用一句話組詞。 三、設問導讀:
從小說三要素入手,整體感知(設計思路: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學生聽讀全文,明確人物關系,嘗試復述故事情節(jié),明知線索。)思考下面問題:
(1) 小說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誰才是小說的主人公?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菲利普夫婦 于勒 “我”約瑟夫 船長 女兒和女婿 菲利普夫婦和于勒 是兄弟關系
菲利普夫婦與“我”約瑟夫和女兒、女婿是父母及子女關系 于勒 與“我”約瑟夫、女兒和女婿是叔叔和侄兒關系 (2)從標題上看,這篇小說寫的是誰?
明確:于勒。
(3) 從小說的內容看,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嗎?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1.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為主要人物,有三個角度,首先看人物著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看人物的活動及活動所起的作用,是否能表現作品的中心,揭示主題);第三看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大家開始閱讀,做好記錄,并確定小組發(fā)言人。
2.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批注。 3.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歸納小結。
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敘介紹,三是在游船上。
(4).找出課文中人物是怎樣評價于勒的?又是怎么稱呼的?學生找,教師板書: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壞蛋、流氓、無賴)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這個家伙,這個賊、這個流氓 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5)、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五花八門,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稱呼?
明確:因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所以菲利普夫婦稱他是壞蛋、流氓、無賴;因為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愿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所以菲利普夫婦稱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因為于勒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所以菲利普夫婦稱他是小子、家伙、老流氓、賊、流氓。
1、學生討論:請同學大致分分類,說說這些稱呼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對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樣的態(tài)度?按時間順序。 2、明確:占錢——趕 賠錢——盼 有錢——贊 沒錢——躲 3、教師小結情節(jié)。 盼于勒——贊于勒——見于勒——躲于勒
線索:明線—— 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暗線——占錢——有錢——沒錢 四、課外延伸
一副對聯(lián)來概括兩部分的內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與日俱增,甚至在腦海中出現了幻覺,明明遠在天邊,卻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當成搖錢樹,為了用于勒的錢訂了上千種計劃。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變成了窮水手于勒,他們失望沮喪,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間構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切因為什么?這幅對聯(lián)少了一個橫批。請同學們來擬。(出示對聯(lián))學生試擬橫批,明確文章主題。 參考:人不如錢/金錢至上/世態(tài)炎涼
我是這樣看的:資本主義社會異化了人和人的關系。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說:“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礎上的呢?是建筑在資本上面,建筑在私人發(fā)財上面的。”
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小人物的生活也是辛酸的。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于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fā)財的消息,成了擺脫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面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擇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為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所以,在金錢和親情上,我覺得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五、教師小結 1、探究文章的主題。
思考:菲利普夫婦是可笑的,同時又是可憐的。他們不是什么大奸大惡,對于親兄弟于勒,本來應該是互相幫助,和和睦睦,共渡難關才對。但他們展示給人們的只是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金錢關系。請同學們想一想,形成這種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題是什么?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jié)發(fā)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tài)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
自私。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揭露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同時,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與人之間多一份關愛,多一份溫情。 結束語:與于勒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和諧,充滿了關愛,讓我們共同沐浴愛的陽光,呼吁愛的春風吹遍全世界,溫暖全人類! 七、寫作訓練
想象一下,菲利普在船上發(fā)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試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書設計:
菲利普夫婦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