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范進中舉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22課《范進中舉》安徽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范進中舉》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第六單元是一個古代小說教學單元,F階段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以奠定“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素養中,文學素養的培養是學生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文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一方面源于學生語文綜合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另一方面是很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閱讀興趣。所以,常規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抓住小說這一文體的特點,遵循新課標提出的要求,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閱歷、認知水準、思維能力、情感體能、想象思考所能達到的水平,緊扣小說的三要素,避免教學內容的“繁、難、偏”,簡簡單單地進行小說的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輕輕松松地讀小說,學知識,懂做人,養情趣,明事理,提素養。
本文選自《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代表作,本文以典型的人物,深刻的主題,諷刺的手法成為小說閱讀教學的典范。學習本篇課文,能對初三學生以往小說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還可以使學生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有更深的了解,有利于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欣賞、感知藝術形象。為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名著的能力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自主預習,了解作者作品,梳理小說情節內容。 2、了解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作用。 3、分析小說的主題,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殘害,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1、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典型意義。
2、了解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作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會教會學生發現真理”。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并且已經學過了一個小說單元,已經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學生通過閱讀名著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有個大體的把握,所以要求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品析內容,明晰人物形象感悟主題思想發現寫作技巧,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課也將采用這一方法。這既是對前面所學小說閱讀方法的鞏固,也是對今后小說閱讀教學的延伸。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知科舉(PPT出示一組關于“科舉”的詩句)
“學而優則仕”規定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科舉”是其實現夢想的一道龍門,躍過則飛黃騰達,跌落則窮困潦倒。
于是,科舉者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科舉者的命運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者一旦高中,會由一文不名而身價百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威力,進而觀察當時社會,感受科舉危害。
2
(二)整體感知理情節
快速瀏覽課文,圍繞范進中舉寫了哪些事?用簡要的語句概括情節。 預設:范進進學 屠戶賀喜
范進借錢 屠戶辱罵 見到喜報 范進發瘋 屠戶治瘋 范進清醒 鄉紳拜訪 贈金贈房
(三)品味細節析形象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道,往后一跤跌到,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1、“噫!好了!我中了!” “噫!好!我中了! 兩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展現的人物內心是否一樣? 學生討論、師生交流。
(1)品讀“噫!好了!我中了!”
預設:第一句讀出范進中舉后的如釋重負的寬慰的心理,第二句讀出范進狂喜的心理。范進中舉前遭受了諸多的屈辱、煎熬,奔赴科舉考試的心路歷程是坎坷的。(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細節,比如胡屠戶的言語:胡屠戶是范進的岳父,他面對范進趕考沒有盤費的困難,不但沒有支持,反而疾言厲色地痛罵,語言中充滿羞辱和嘲諷,親人尚且如此,其他外人呢?胡屠戶只是眾多人物中的一個縮影,他們語言上的暴力、行為上的冷漠,這些都是對范進精神的虐殺和心靈的摧殘。精神上的痛苦,范進一忍再忍,物質上的饑餓讓范進對母親的饑飽不聞不問,一心只想著科舉考試。
如今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隨著范進中舉,范進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從此可以揚眉吐氣地做人了。 “噫!好了!我中了!”通過“好了!”讀出來范進中舉后的寬慰、欣慰的心理。 (2)品讀“噫!好!我中了! 哪些方面“好”呢? 學生討論、師生交流。 預設:家庭地位提高了。ㄙR禮的變化,稱呼的變化,動作的變化,心理的變化…) 鄰里關系改善了!
社會地位尊貴了! 一個“好!”讓我們看到一個揚眉吐氣、喜不自禁的范進。 2、探究范進可能成為怎樣的官吏。
請學生閱讀課文9-11段,找到文中對范進的細節描寫的語句,分析范進的性格,推測他會是怎樣的官吏。(小組合作探究)
提示:A一心為民、清正廉潔的好官
B渾渾噩噩、政績平平的庸官 C同流合污、蠅營狗茍的贓官 預設:同流合污、蠅營狗茍的贓官。 重點品讀:(PPT)(鄉紳)同范進讓了進來,到堂屋內平磕了頭,分賓主坐下。(1)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
——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無緣,不曾拜會。
(2)適才看見題名錄,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晚生僥幸,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為欣喜。(3)弟卻也無以為
3
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著。這華居其實住不得,將來當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軒敞,也還干凈,就送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請教些。(再三推辭) (4)張鄉紳急了,道:“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
(才把銀子收下,作揖謝了。)
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品味范進和張鄉紳的性格特點。 預設:張鄉紳:道貌岸然、老奸巨猾、逢迎巴結 范進:虛偽、世故、圓滑
小結:科舉考試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者人心、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的劣根性在科舉考試陰影的籠罩下暴露了出來,我們看到一個世態炎涼的社會,看到一個熱衷功名、虛偽圓滑的范進。 (四)探究主旨明手法 1、補充資料(PPT):《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諷刺小說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諷刺是一種文學手法,用于暴露對象的缺點或可笑之處,常采用夸張、對比、反語和比喻等方式,從而產生含蓄又幽默的效果。
小結:小說通過夸張、對比手法的運用,鞭撻范進外表狂喜而靈魂丑惡的形象,通過胡屠戶前后態度的對比,刻畫了一個嗜錢如命、嫌貧愛富、庸俗自私的市儈形象。
2、噫——,好了!我中了! 噫——,好了!范進中了!但是… 學生結合內容補充句子,寫出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噫——,好了!范進中了!但是他為了科舉付出了一生最好的光陰,頭發花白,垂垂老矣。
噫——,好了!范進中了!但是還有多少個范進還在科舉這條路上盲目癡迷,空耗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啊!
噫——,好了!范進中了!但是他卻被扭曲了心靈,成了一個可悲的圓滑世故的贓官。
噫——,好了!范進中了!但是他卻迷失了本性,幾近癡狂,成了一個沒有獨立人格與自由靈魂的行尸走肉。 這些人物,反映了那個時代,“功名富貴熱”就像病毒在整個社會上流傳擴散一樣,毒化了人們的靈魂,毒化了社會的空氣,不僅出入科場的封建士子,就連普通百姓,連操刀殺豬的屠戶,也都中毒很深了……
——周先慎《古典小說鑒賞》
小結:文章中,范進瘋了;在我們眼中,他周圍的每一個人也都不由自主的瘋了。借著這一群瘋子形象,借著這一篇充滿荒唐色彩的情節,我們觸摸到作品的主題——控訴封建科舉制度,控訴這個社會的功名富貴熱。 (五)布置作業
閱讀《儒林外史》中有關范進的其他內容,結合本課,寫一篇《范進小傳》。
附: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吳敬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