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范進中舉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22課《范進中舉》湖北省 - 荊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改寫結局,通過情景劇表演或情境朗讀,學習通過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2.理解對比和諷刺的寫法與作用。
3.認識封建社會嫌貧愛富、世態炎涼的人情世態,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重難點:
1.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 課時: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古人道:“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遇見這樣的喜事,誰人不高興?這不,白廟村里那個貧窮的范進中了舉人,把捷報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范進中舉》。(PPT出示教學目標)
二、改寫結局,分析形象
師過渡:且說范進中舉人第七名后,其丈人胡屠戶喜到極致,連日到女婿家中拜訪,連聲“賢婿、賢婿”的稱道。張鄉紳贈銀贈房,又有鄉鄰前來慶賀。不禁賦短詩一首:昨日落榜心蒼涼,今日中舉變鳳凰。鄉鄰丈人皆來賀,鄉紳送銀又贈房。昔日現世寶窮鬼搖身一變成了老爺,胡屠戶剛笑咪咪地走來迎來送客。(PPT)只聽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而來,正是先前來的三個報錄員,其中一人下馬喊道:“范進何人?我們剛才送錯了帖,只因你和另一人同名同姓,所以中舉的不是你。我們要收回報帖。”報錄員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一陣騷動,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呢?
師要求:聽到這個結果,哪些人的反應會比較強烈?(生答)現在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你感興趣的人物,請把人物可能發生的言行寫下來,并簡要說明這樣寫的理由。 生:討論(1—2分鐘)
師過渡:我們現在來共同交流討論,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包括本組人
和其他組人均可以隨時發言。 預設:1.胡屠戶組 組長小結:胡屠戶是一個貪婪虛偽、前倨后恭、嗜財如命、趨炎附勢、粗魯、嫌貧愛富、有家庭暴力……的人
師:我剛看到還有其它小組也討論分析了胡屠戶,還有補充的嗎? 師:說出了理由,還說出了胡屠戶的性格。除了胡屠戶急了,還有人也急了。 2.鄉紳組
小組長總結:原文中范進家貧時看不見張鄉紳的影子,可見范進在鄉紳眼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去送房贈銀完全是看范進中舉了。贈銀送房的舉動也是為了拉攏關系,巴結他人,攀高,根本就不是真的交朋友。
師:有目的地結交朋友——善于拉攏、長于巴結。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那范進的鄰居們又會怎樣? 3.鄉鄰組生
(PPT展示此三類人性格特征) 師小結:大家猶如一條變色龍,變來變去。無論是誰變得有權有錢了,哪里就會熱鬧非凡。這個從二十多歲考到五十四歲,老母死活都不顧的男子,窮盡一生去考試,這個考試在當時叫什么制度?為何要考?同學們在課下找了資料,來與我們介紹下。 三、介紹科舉制度,感悟文章主旨
生(預設):科舉制度始于隋唐時期。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后稱為生員,又稱為庫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鄉試取中后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在鄉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后為貢生,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后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以上各種考試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帖詩,考試限定由四書五經命題,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最終成為科舉考試的奴隸。
師: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
一的奮斗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這樣的做法值得提倡嗎?
生(預設):他不愿從事勞動養家糊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范進中了舉,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但我感覺他的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后也成了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也會與其他統治者一樣欺壓百姓的。所以,吳敬梓先生不僅是揭露封建社會人們的冷漠無情、趨炎附勢,我感覺更揭露了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之深。封建科舉制度已經扭曲了這些知識分子的人格和靈魂。
四、拓展遷移
師:有人曾寫了一副對聯入木三分的諷刺了這種現象(大屏幕打出對聯):
上聯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
下聯 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師:同學們,作為今天的讀書人,我們的學習目的是什么?
總結:不再是為了升官發財,成為人上人。我們要擺正我們進取的心態,高揚理想的旗幟,創造出屬于自己也屬于他人的幸福。
教學反思:本堂課我“由果及因”,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設想范進未中舉,其他人會是怎樣的形態。學生若想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就必須回歸文本,了解吳敬梓筆下的眾人形象,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參與度很高。學生基本能理解小說依據人物的言行舉止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其次,學生通過課下預習,充分了解我國科舉制度,進而便可理解本文主旨: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批判,對冷漠社會的諷刺。但在這堂課中,我的教學語言還應更加精煉,對于學生的活動應有一個更準確的語言反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