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孟子二章,富貴不能淫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21孟子二章《富貴不能淫》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富貴不能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誦讀,把握文章的觀點; 品讀,體會說理的特點; 思讀,理解孟子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1、查找資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處的時代。 2、反復誦讀,把握文章的觀點和說理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
“知人論世”是閱讀作品特別是古代作品的重要方法,而這一方法對于本課的學習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教材的“預習”部分所要求的“查找資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處的時代”絕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和積累一點常識,而是關系到對文本的理解,如果不了解孟子所處的戰國紛爭、策士縱橫的時代,不了解孟子的生平經歷和基本觀念,不了解“縱橫家”這一個關鍵點,就很難理解孟子對于公孫衍、張儀之流的態度,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反復誦讀,討論交流,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人生在世,我們總會渴望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那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今天,我們就追尋著先哲孟子的光輝思想,去領略“大丈夫”的真正內涵。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了解一下孟子其人。 助學資料1:孟子其人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思想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與弟子合著的《孟子》一書,被尊為儒學經典,為“四書”之一。
全班齊讀課文。 二、學法推薦
師:像《孟子》這樣時代久遠意蘊深厚的儒學經典,咱們應該用怎樣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學習呢?請聽一聽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給咱們的建議。 助學資料2:學法推薦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爾。
——宋·朱熹 師:朱熹給我們提供了哪兩種學習文言經典的方法?兩個關鍵詞先是熟讀,然后精思。好!我們先進入熟讀篇。 三、熟讀篇
1、一讀反問句,明確鮮明觀點 ①.讀出反問的語氣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2
②.加語氣詞讀
(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③.情景對話譯讀
師:我們做一個情景對話 景春羨慕又敬佩地說:……你看人家公孫衍和張儀,多厲害,一生氣諸侯就害怕,他們一安靜,天下就太平,啊,真讓人羨慕! 孟子鄙視又不屑地說:……哼,這怎么能稱得上大丈夫?景春啊,你沒學過“禮”嗎? 公孫衍、張儀他們像妾婦一樣,真正的大丈夫絕不是這樣的! 師:可見景春和孟子的觀點很明確。 2、二讀對比句,感悟深刻內涵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①指導朗讀 ②師生品讀
師:言外之意,孟子是說公孫衍和張儀像妾婦一樣,為什么要把公孫衍和張儀類比成“妾婦之道”?
妾,【漢字溯源】會意字,甲骨文表示一個女子跪著,頭上有刑具,
意指受罰的女奴。
助學資料3:縱橫家 戰國七雄分立,縱橫家是一些憑自己的智謀和辯才游走各國進行政治活動的謀士。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課外延伸:“合縱”蘇秦游說六國結盟,一起對抗強大的秦國的政策,“連橫”張儀為打破六國合縱政策,利誘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然后再各個擊破。課文中的公孫衍、張儀都是縱橫家,課下注釋介紹公孫衍曾佩五國相印,足以證明他們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他們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唯利是圖! 助學資料4:關于張儀:
秦國任相,圍攻魏國
魏國任相,說服魏國背縱連橫 楚國任相,二騙楚懷王
游說韓王,說服韓王攻打楚國討秦國歡心。 游說齊王、趙王、燕王連橫以服從秦國。
※ 妾婦之道的本質: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只不過是順從君王的意志,就像當時出嫁的女子完全順從丈夫的意志一樣。這種類比是建立在當時婚姻中婦女地位低下的社會現實基礎上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挑動戰事,左右賣國,背信棄義,曾經重用過他們的諸侯國,并沒有因此得以保全,百姓更受戰亂之苦,孟子認為他們絕不是值得效法的大丈夫。他們雖然有志向有才能,但是沒有節操!
過渡語: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銳的,針對公孫衍、張儀的“妾婦之道”,他
3
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大丈夫之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①指導朗讀 ②師生品讀
夫,【漢字溯源】甲骨文表示成年男子束發加冠,是個丈
夫了。
助學資料:5: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在諸侯國合縱連橫、戰爭不斷時期,孟子開始周游列國,奔赴魏國、游說齊宋、去宋赴魯,倡導“以仁為本”。但當時幾個大國都意圖通過“以攻伐為賢”的手段實現統一,因此,孟子的政治主張未被采納。
那么孟子屈從君王的旨意了嗎?沒有屈從!孟子回到家鄉“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師:因此,孟子無論得志與否,他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固守儒家仁義之道! ③理解翻譯
富貴不能淫:高官厚祿不能使其思想迷惑 貧賤不能移:家貧位卑不能使其操守改變 威武不能屈:威武相逼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師:孟子所闡述的“大丈夫之道”,可謂句句經典,句句給人以警醒,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權,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④回味再讀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不屑、輕蔑、鄙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敬仰、激昂、堅定)
小結:
妾婦之道的本質:順從君王 大丈夫之道的本質:堅守節操 3、三讀排比句,感受非凡氣度
師:孟子闡明觀點時,還用了一組排比句義正詞嚴地指出了大丈夫的精神實質。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①示范朗讀 ②師生品讀
居天下之廣居:講仁德,宅心仁厚 立天下之正位:守禮法,克己復禮 行天下之大道:合道義,舍生取義
小結:孟子思想的靈魂就是三個字—— “仁”、“禮”、“義”。 真正的大丈夫: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 全班齊讀課文。
4
四、精思篇
1、領略圣人的情懷
過渡語:孟子生活在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戰國時代,在諸侯國合縱連橫,戰爭不斷時期,孟子始終宣揚“仁義禮”。請從下面的孟子語錄中選擇一句你最喜歡的,并說出理由。
①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告子下》 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盡心上》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粱惠王上》 小結:孟子是那個動亂時代里清醒著的人,他的一生憂國憂民竭盡心智,在風雨中飄搖,在紛爭中謀和,他帶著一顆悲憫仁慈之心一路向前,播種仁愛,澆灌善意,因此收獲了超越時空的美麗! 2、傳承圣人的精神
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標準,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珍藏的大丈夫形象。
教師小結:
同學們,無論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激昂,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抑或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烈,抑或是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骨氣,都在為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著注解和詮釋。也正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彪炳史冊,為萬世景仰。大浪淘沙,歷史留給我們的永遠是那些像金子一樣閃亮的禮物!
同學們,讓我們抖擻精神,慷慨激昂地重讀《孟子》的經典語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五、結束語
同學們,愿大丈夫的鏗鏘音韻永遠縈繞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遠流淌在你我心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